新课改下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甜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涿鹿中学 075600

摘要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教学理念与方式也不断改革,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率,面对这样形势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从实际情况来看,核心素养发展目标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师要根据核心素养的内容对教学策略加以完善。为此,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了观察,并适当整理了历史核心素养的相关资料,从中得到了一些理论性认识。在总结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基础上,思考了在新课改下有效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原则以及策略,以期逐步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的落实。


关键词

新课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正文


引言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涉及了多个历史时期的信息,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历史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有些学生的视野受限、认知较为狭窄,导致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往往较为浅显。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就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阔学生的视野、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使得他们能够在对历史知识产生共鸣的同时,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1结合史料进行高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繁杂,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方面,教师结合史料进行教学,可以直观展现历史,增加吸引力。活化教材,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促进历史和生活的整合,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历史事实,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自身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学生可以结合史料对历史事件进行研究探索,深化认知,增加学习历史的热情,突破教学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2新课改下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优化策略

2.1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历史解释指的是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欧洲各国思想解放运动的认识,教师在结束了本课的教学之后,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带领他们探讨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意义。通过不同意见的交流和沟通,学生能够对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产生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实现历史解释素养的不断提升。

2.2引导学生阅读和搜集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抗日战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中国抗日战争简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国际形势》等史料,并引导学生思考:“抗战爆发前,中国是如何抗击日本侵略的?”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搜集史料,使学生了解到“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在武器装备、军事力量和战略战术等方面均处于劣势”这一客观事实。通过阅读和搜集史料,使学生认识到“当时中国国力弱小,与日本相比,无论是军事装备、武器装备还是兵力都处于劣势”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来抗击日本侵略?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史料实证的方法和技能,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抗战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2.3精准把握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家国情怀认知目标

为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需要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并根据历史课标和实际学情制定三维目标。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在历史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进行,三维目标的设计要涵盖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和教学重难点相结合,选择恰当的方法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表述教学目标时要包含四个要素,即主体、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教师应设计复杂、高级的情感教学目标,帮助情感、态度、价值观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获得家国情怀素养的提升;此外,也应精准把握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能力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家国情怀素养目标。

2.4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结合新课标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释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导向性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在情境的带动下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以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为例,在教授该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在通过微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主要教学内容后,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微课创设情境,并提出以下问题:“新中国制定的三条外交方针是什么?这对我国之后的外交政策有何指导作用?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有哪些?”在提出问题后,笔者引导学生深入剖析问题,从多个角度探究我国的外交政策,使学生意识到,我国始终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在创设问题情境后,教师可以顺势提出问题,这样做既能够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完整掌握历史知识,又能够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

2.5强化历史学科的实践性。

历史学科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考察、文物鉴赏、历史实验等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在统编版历史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了解本地区的文化遗产,并通过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本地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到校,给学生讲授文化遗产的知识,并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遗产景点,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最重要的育人目标之一。根据这一育人目标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探索与核心素养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并不断对教学过程加以优化,逐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于燕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J].求知导刊,2023(24):80-82.

[2]黄志强.核心素养下构建高中历史生本课堂初探[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2021(7):79-80.

[3]何正.基于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2(40):127-131.

[4]刘玉香.核心素养背景下“家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培养思考[J].高考,2022(23):173-1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