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孙廷帅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深圳学校 邮编:518000

摘要

在“课程思政”这一教育新理念的引领下,高中美术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改革机遇与挑战。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新思维与人文素养的重要学科,高中美术教育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更应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改革策略,通过深入挖掘美术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促进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以期在提升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培养其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国家情怀与时代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

正文


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从传统的技能传授向全面育人功能转变。特别是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高中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更应当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

一、“课程思政”概述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巧妙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之中,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和谐统一。这一理念不仅强调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传授的过程中,深入挖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还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如《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这种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方式,课程思政为培养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强化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课程思政”强调在各学科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而高中美术教育正是实现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的最佳平台。通过美术作品欣赏、创作实践等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绘画技巧、色彩运用等专业知识,更能在作品中感受到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国家民族的深情厚谊,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挖掘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也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高中美术教育在改革中,注重挖掘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如中国画的山水意境、书法艺术的笔墨韵味、民间美术的乡土情怀等,让学生在学习美术技能的同时,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主题创作、参观美术馆和文化遗产地等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性和吸引力

“课程思政”要求各学科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中美术教育在改革中,教师可以积极探索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创新教学方法,将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社会热点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引入数字绘画、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手段,也可以使美术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体验和创作能力,进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增强美术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培养审美鉴赏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课程思政”的引领下,高中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可以学会从美学的角度审视社会现象、评价艺术作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中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和社会价值,学生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审美水平,还能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此外,美术教育还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公益绘画、环境美化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艺术素养的新时代青年。

三、“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情境化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双重引领

情境化教学通过模拟或再现真实场景,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同时感受其中的情感与价值。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可以设计一系列与时代背景、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情境教学,如“新时代城市风貌的描绘”、“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融合”等。这些情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绘画技巧,更引导他们思考艺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关系,从而在艺术创作中自然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人美版高中美术中的《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中国花鸟画》一课为例,教师可先通过展示经典花鸟画作品,创设艺术欣赏情境,引导学生领略花鸟画的艺术魅力。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花鸟画中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如梅花寓意坚韧不拔、竹子象征高风亮节等,将这些元素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通过情境化教学,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还深刻理解花鸟画中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从而在艺术创作中实现知识与价值的双重提升。

(二)‌实施项目驱动教学,促进实践与创新的深度融合‌

项目驱动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完成项目来学习和应用知识。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可以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项目,如“红色文化主题艺术创作”、“生态环保主题海报设计”等。这些项目不仅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还鼓励他们进行社会调研、团队协作,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思想政治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人美版高中美术中的《天人合一 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探寻本地山水之美,创作心中的山水画卷”项目,以此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考察本地山水景观,感受自然之美,同时融入环保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回到课堂后,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结合个人体验和情感,创作属于自己的山水画作品。如此一来,学生不仅掌握了山水画的技法和理论知识,还在实践中锻炼了创新能力,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实现了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的提升。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在高中美术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在线互动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美术知识,参与在线讨论;线下则可以进行实践操作、作品展示和交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还能在虚拟环境中融入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如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以人美版高中美术《单纯丰富 造型基础——素描》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发布观看素描技法视频、分析大师作品等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素描基础知识,同时融入艺术史中的励志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奋斗精神。线下课堂则侧重于实操演练,教师面对面指导,结合AR/VR技术模拟不同光源环境,让学生体验素描的立体与空间感。课后,通过线上社群分享作品,进行互评与师评,增强互动与合作。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过程模式,不仅提升了素描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还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与艺术素养的同步发展。

(四)‌开展校企合作,拓宽“课程思政”教育资源

高中美术教育可以与当地的艺术机构、文化企业等开展合作,共同开发课程资源,拓宽教育资源。教师可以邀请艺术家进校园进行讲座或工作坊,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艺术理念或者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文化遗址等,让他们在现场感受艺术的魅力。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让他们在实践中领悟“课程思政”的内涵。例如:在对人美版《水色交融 酣畅淋漓——水彩画》一课进行实践教学时,学校亦可以与艺术创作机构、文化企业紧密联手,邀请资深艺术家进校传授水彩画技艺,将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悟生活、思考社会。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企业水彩画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艺术与社会、经济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出既具备扎实艺术功底,又拥有高尚思政素养的新时代美术人才,为“课程思政”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教育改革提供了一条新颖而有效的路径。

(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体系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绘画技能和作品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评价。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对学生的艺术技能、创新思维、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综合评价,以此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实现“课程思政”的目标。以人美版《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中国画》一课为例,改革实践中,教师再单一依赖考试成绩评价学生,而是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创作过程、团队合作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等多方面进行评价。通过组织中国画创作比赛、文化展览、小组讨论等活动,全面考察学生的艺术技能、创新思维、文化素养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思政素养的新时代美术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总而言之,“课程思政”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强化美育与德育的融合,还挖掘了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创新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和吸引力,更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因此,面对这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需要积极推进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进而推动高中美术教育教学的繁荣发展,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蓝月.大思政背景下高中美术学科德育的教学实践研究[D].信阳师范大学,2024.

[2]熊文狄.“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教学设计研究[D].黄冈师范学院,2023.

[3]张晓明.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学科思政路径探索[J].美术教育研究,2023,(06):166-168.

[4]赵婧.高中美术鉴赏课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D].山西师范大学,20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