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地理;教学质量;途径探讨
正文
前言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途径。地理教学不仅涉及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涵盖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探索适合的策略,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实践,使他们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
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重要方面,涉及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首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地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填鸭式的知识,而是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构建能力。例如,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提升其空间想象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复杂的地理现象。
其次,高质量的地理教学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使其更深入地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现象,培养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等的敏感度和关注度。这种意识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会伴随他们的日常生活,形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例如小组讨论、探究式学习和情境模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在课堂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验深入理解地理知识,从而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最后,高质量的地理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学习挑战。此外,它还强调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分析、评价不同观点,从而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和合理判断。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关乎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是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途径。这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将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够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开展策略
(一)深度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初中地理涉及“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内容,涉及范围广。将“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两门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对学生进行地域认识的有效训练。初中地理的重点是“这里是什么地方”“那里的地形地貌和风土人情有什么特别之处”,这类的题目一般都要求学生们学习辨认每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并且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等。
在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们通常是以看图的形式来讲授[2]。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的方法,并能根据地图内容,判断出该地区的地理、气候和人口分布情况。湘教版的初中地理教科书中,有许多地图和风景图,而且经常配有注释,以便学生看得清楚,并有详细的讲解。在许多教材中,有大量的图画,可以让学生透过图画,了解到地方的特色等等。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通常也要使学生学会认识各地区的位置、自然环境等,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区域认知力。因此,初中地理老师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地图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地理素养。
(二)开展多样化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运用综合思维,可以使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逻辑、严谨的分析。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广泛,相互联系紧密。比如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可以推动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可以推动自然环境的优化,但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地理教学中,学生的综合思维常能受到渗透与培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地理活动,使学生的整体地理思维得到不断提高。
比如,在教学“海陆变迁”时,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大陆漂移理论、板块构造理论以及火山与地震的知识。老师只需出示「火山喷发对地球及人类造成的冲击」,就可让学生讨论。从好的和不好的两个角度出发,从而对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进行了培养,使他们脱离了单一的思维方式,变得更为整体。
(三)积极开展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主要是通过野外考察、勘探、社会调查和仿真等方式开展的。地理实践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行为和基本的人格特质,它是一种主动的、对人全面发展的活动。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地理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并不局限于野外考察和野外探险,也可以通过校内实验、课外实习等多种形式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训练。
在《中国水资源》一课中,通过对中国水资源的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认识。在校园内,老师可以设置一些实验情景,使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和对水质的污染。假定人类所喝的水只有一瓶矿泉水。老师让大家喝一口,老师说,这是我们平时喝的水。然后老师把瓶中的水倒掉,这表示浪费;然后老师把粉笔放在小瓶中,摇晃了几下,发现水变成了混浊的颜色,这说明了它对水的污染。课后,老师会让学生对本地的河道的情况有更多的认识,对污染的原因进行调查,然后写出一篇报告。用这种方法,使同学们认识到了水资源的重要,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很不均衡,而西部地区则是水源短缺,因此,要使同学们学会爱护水源,通过试验和课外探索,逐步提高了他们的地理实际实践能力。
结论
综上所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还需要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的实施。与此同时,注重实际案例和生活经验的结合,使得地理知识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提升学习的实用性和价值感。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持续创新,我们期待初中地理教学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帮助他们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复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挑战。
参考文献
[1]张森.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及其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012(023):78-79.
[2]陈碧云.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方法探究与构建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2018,000(002):65-65.
[3]孟守勤. 初中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探讨[J]. 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 2014(28):79-79.
[4]李连娟, 李克宝. 浅述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J]. 中华少年, 2018(28).
[5]陈林烽.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A]. .教育理论研究(第八辑)[C].:,2019:3.
[6]夏旭.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中外交流, 2018, 000(051):213.
[7]朱朝琴.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 2018, 000(078):149.
[8]李宏伟.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 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7):149-1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