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运维的具体实践及优化提升
摘要
关键词
市政道路;园林绿化;运维;具体实践;优化提升
正文
引言
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管理任务愈发繁重,并面临着设施老化、资源浪费、管理效率低等诸多挑战。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亟需不断优化管理模式,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2017年,池州市通过了《池州市城区市政道路挖掘修复和园林绿化占用移植恢复管理办法》,本文结合池州市实际情况,深入探讨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的运维实践,并提出有效的优化提升策略,供相关部门和企业参考。
一、池州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运维管理的现状
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的运维管理,是保障城市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和营造优美环境的关键。其核心任务涵盖道路、排水设施的维护、绿化植物的养护,以及公园绿地设施的管理等。具体而言,道路运维管理涉及巡查、日常维护和破损修复,旨在确保道路的通行安全和使用舒适度;园林绿化运维则侧重于植物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和景观美化,致力于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和观赏性。公园绿地设施管理还包括对游乐设施、休闲座椅、照明系统等的检查和维修,目的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场所[1]。
近年来,池州市紧密围绕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深入剖析市政道路和园林绿化运维管理中存在的诸多挑战。其一,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工作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管理部门之间在职能交叉地带出现“多头管理”或“无人负责”现象,影响了运维效率。其二,日常巡查和修复工作存在滞后。一些市政设施在损坏后未得到及时修复,造成了安全隐患。其三,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缺乏精细化,比如季节性植物的更替和景观协调工作,难以满足市民对美观和多样性的需求。此外,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由于管理手段单一,导致病虫害问题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影响部分植物的生长健康状况。
二、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运维的具体实践
1.道路维护管理
通过市政道路维护管理措施的实施,道路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能得到了显著增强,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强道路巡查与日常维护。巡查工作一般由专业巡查人员和技术团队共同承担,巡查范围覆盖城市的主要街道、次要道路及公共交通枢纽等区域。巡查内容包括路面裂缝、坑洞、沉降等问题的检查,以及交通设施如标志牌、信号灯、路灯等的完好性核查。一旦发现问题,相关工作人员会立即按照标准进行登记并安排修复。此外,日常维护还包括路面垃圾的清理、积雪的清扫以及排水沟的疏通等工作,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道路的整洁与畅通。第二,强化破损路面修复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由于长期承受高强度的交通压力,道路面层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如裂缝、坑洞等,这些都可能成为交通事故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市政部门根据破损程度采用不同的修复方法,比如使用灌缝技术修补小范围的裂缝,对较大的坑洞则进行挖掘、清理并重新铺设沥青层。同时,道路的安全隐患排查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段,通过定期对道路表面、交通设施、交通信号等的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路面沉降、路缘带损坏、标线模糊等问题,有效避免因设备老化或损坏引发安全事故。第三,夯实排水系统维护与雨季应急管理。市政道路排水系统由雨水管道、检查井、排水沟等多个部分组成,其正常运行是保障道路通畅的关键。运维部门会定期对这些设施进行清理和维护,确保排水畅通无阻。特别是在雨季来临之前,他们会加大对排水系统的检查力度,及时清理垃圾和杂物,防止堵塞。对于城市内涝高发区,排水系统的检查和保养尤为重要。在雨季来临时,市政部门会提前启动应急预案,快速响应突发的暴雨天气,及时清理积水,确保道路不被水淹,避免交通瘫痪。同时,他们还会在部分关键路段设置应急排水装置,比如临时泵站、移动排水设备等,以便迅速处理积水问题,确保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转[2]。
2.绿化植物养护管理
池州市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通过“拆违建绿”“整治增绿”“见缝插绿”等创新举措,积极拓展绿化空间,优化绿地结构。依据新修订的《池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考核办法》,绿化植物日常管理和季节性措施的综合运用,不仅有效提升绿化带的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还为市民创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强化绿化植物的日常管理。绿化植物的日常管理如修剪、施肥和浇水等环节是确保其健康生长和保持良好景观效果的基础。修剪通过去除枯死、病弱枝叶,促进新枝生长,提高植物的整体美观性和健康度。施肥需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科学选择肥料种类和施肥量,以补充养分,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即增强植物对病虫害、恶劣天气等外部环境的抵抗能力)。施肥应严格控制施肥量,避免肥料过多引起的植物营养失衡。浇水则是植物日常护理中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在干旱季节或高温天气中,合理的灌溉可以确保植物不受水分缺乏的影响,同时需根据不同植物的水分需求进行调整,避免积水或水分不足。第二,开展病虫害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针对常见的白粉病、叶斑病以及蚜虫、红蜘蛛等害虫,采用环保、可持续的绿色防控方式成为主流,如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同时,园林绿化运维还要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避免单一植物种类的过度种植,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例如,通过种植多样化的本土植物,提供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本地生态的恢复与发展。第三,落实四季景观的协调与植物更替管理。通过合理的植物更替管理,可以确保园区和绿地在不同季节保持美丽的景观。春季种植樱花、桃花等树木,为公园增添明媚的春光;而秋季则适合种植枫树、银杏等具有观赏果实或色彩的植物,营造丰富的秋日氛围。通过四季植物的科学规划与更替,不仅维持了景观的多样性和观赏性,还促进了植物的健康生长,避免因植物过度生长而导致的养护成本增加、景观效果下降等资源浪费问题[3]。
3.公园和绿地设施维护
通过精细化的设施维护和景观改造,公园和绿地的功能性、美观性与文化性得到显著提升,为市民提供了更加舒适、安全且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空间。近年来,池州市对“口袋公园”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以其小而美、融合创意与功能的特点,通过完善内部体育活动设施,极大地丰富了公园游憩体验,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具体实践包括:第一,公园道路和小品设施的维护保养。公园道路作为游客出行的重要通道,其安全性与通畅性至关重要。池州市定期对步道、跑道、休闲区等道路进行检查与修复,包括清理杂草、清扫垃圾、修补破损路面等,确保游客能够安全、便捷地游览公园。同时,公园内的小品设施如长椅、喷泉、雕塑、健身器材等,在长时间使用后,往往会出现老化、损坏或功能失效的情况。针对这一问题,需进行定期检查、保养与修复对老旧或受损严重的设施及时更换或修复,确保设施的安全性与景观效果。第二,公园水体的日常维护。每天清理水面漂浮物及周边垃圾,防止污染物进入水体。定期检查水体底泥的淤积情况,避免过多淤泥影响水质,必要时进行底泥清淤。此外,定期检修水循环系统,确保正常运行,保持水体的流动性。为防止水体因封闭而产生异味或水质恶化,定期补充清水,确保水体的健康与活力。第三,园林景观的提升改造与文化元素融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公园和绿地的功能逐渐从单纯的休闲场所转变为承载城市文化和历史的空间。公园景观的提升改造,不仅注重绿植和花卉的重新布局,更将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元素融入其中。例如,通过设计融合当地文化的景观小品、雕塑、艺术装置等,丰富了公园的景观内涵,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池州市“口袋公园”融入“公园+体育”“公园+文化”等元素,增设亲水平台、景观小品、夜间亮化等,围绕“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为民众打造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文化元素的深度融入不仅增强了公园的文化氛围,也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文化的滋养,实现了公园功能的多元化拓展与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
三、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运维管理的优化提升策略
1.运维管理模式的优化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市政设施的日趋完善,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运维需求,需进行运维管理模式的优化。以下是对运维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的具体探讨:第一,引入精细化管理与责任制考核机制。精细化管理通过明确每一项任务的具体要求、标准和流程,实现对每个细节的精确掌控,这种管理方式注重高效的资源调配、工作计划的严格执行,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及时反馈。例如,在市政道路和园林绿化运维过程中,对每个设施设定具体的维护周期、修复质量和养护标准,确保运维工作的时效性。精细化管理能够促进部门间的协同合作,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体运维效率。此外,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范围,确保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迅速查明责任人,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考核机制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各类运维工作的完成情况,量化工作成绩和效果,对表现优秀的人员给予奖励,对未达标的部分进行整改或处罚,从而有效提升团队的整体执行力。第二,运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手段。在园林绿化管理中,智能灌溉系统能够根据天气变化和土壤湿度自动调整水量,实现精准灌溉,有效节约水资源。另外,数字化平台的建立使得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管理更加透明、规范。借助云平台或移动应用程序,管理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各项工作进展、设施维修记录和养护情况,实现信息共享和实时跟踪。大数据分析则能够帮助管理人员评估设施的运维效果,发现潜在问题,从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科学决策[4]。
2.环境友好与节约资源的运维措施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提升公共设施使用效率和市民生活质量,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的运维管理中必须采取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的措施。以下为具体措施探讨:第一,增加绿色材料和节能设备的使用。绿色材料指的是那些在生产、使用及废弃过程中对环境影响较小、资源消耗较低的材料。例如,在道路修复与建设过程中,使用可回收的环保沥青、再生砂石材料以及低污染的路面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和施工过程中的污染。园林绿化的养护中,应选择无害、可降解的有机肥料和植物保护材料,避免传统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节能设备的使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例如,公园和道路照明可逐步升级为LED节能灯具,这种灯具能源消耗低,而且使用寿命长,降低维护成本。在园林养护中,电动或太阳能驱动的园艺工具应代替传统的内燃机设备,减少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此外,安装智能路灯、智能控制系统和电动清扫车等设备,能进一步提升运维工作的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度。第二,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再生水使用。传统的人工浇水方式往往存在浪费现象,而现代的节水灌溉系统,比如滴灌和微喷灌溉,能够精准控制水量,避免水分的过度蒸发和流失,确保植物根部获得充足水分。这些系统通过智能化控制,根据土壤湿度、气温等因素调整灌溉频率和水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5]。另外,再生水的利用也是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手段。再生水是指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可用于非饮用目的,比如园林绿化灌溉、公园景观水体补给等。第三,优化海绵城市运维管理。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其运维管理的优化是保障其功能持续发挥的关键。应建立科学全面的监测体系,对雨水径流、滞蓄能力和排放效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预警能力,确保对异常情况及时响应。同时,要定期检查雨水花园、渗透铺装、调蓄池等设施,清理垃圾和淤泥,保证渗透和蓄水功能正常运行。
结语
总之,市政道路与园林绿化的运维管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精细化管理、责任制考核机制、数字化手段的引入,显著提升管理效率,确保基础设施的长期可用性与安全性。面对未来城市管理的新挑战,池州市的运维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创新,从而应对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和不断增长的管理需求,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安全、便捷的城市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明宏.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升级改造工程管理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3(11):73-75.
[2]赵鹏,苑明军.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施工要点与养护策略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2(20):125-127.
[3]张明才.绿色生态视角下市政园林施工技术及植物养护研究[J].中国地名,2023(02):16-18.
[4]王展.市政道路园林绿化升级改造工程管理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22(22):54-56.
[5]李鹏飞.探析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施工要点与养护策略[J].中华传奇(下旬),2022(03):190-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