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的大学日语(公共外语)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探讨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学日语;分层次教学;思政教学;新高考
正文
在2023年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思政高质量建设工作,要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深度发展,对各学科各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基于此,在现阶段开展的大学日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并结合分层次教学法,使不同个体都得到充分发展。在开展该项工作的过程中,大学日语的教学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新高考改革带来的影响,充分了解新高考带来的诸多挑战,适应新高考的改革要求。尤其是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日语课程的教学,需要紧跟高考综合改革及时转变,充分考虑到经济、文化、地域等相关因素带来的影响,并在大学日语教学中充分融合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为高校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正确树立营造良好的氛围。
一、新高考改革对大学日语教育带来的改变
近些年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在开展如火如荼的改革工作,并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在当前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对大学日语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改变。这些改变不单单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方式,也使日语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优化。
(一)提升了日语学科地位
作为外语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近几年选择日语作为高考外语语种的考生呈上升趋势,这对大学日语教育来说,想要满足学生的日语学习需求,还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和深化改革。
(二)优化了日语教育内容
新高考政策的实施,对于语法和词汇的掌握更加重视对日语内容的实际应用,也就是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水平的培养,让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为了对应新高考的改革要求,大学日语教学内容也进一步深化改革改进,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育更加重视。比如,开展日语口语和听力训练的过程中,也引入了更多的日语文化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趣味性的日语课堂。
(三)创新了日语教学方法
2020年全国高考日语报考人数近10万人,2021年全国日语高考人数已经达到20万人,2022年高考日语生突破50万人。而报考人数的逐渐增多,也对大学日语的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亟待改变传统的日语教学方法,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另外,灵活运用在线学习资源、智能教考平台等,使大学生的日语学习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新高考背景下大学日语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一)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持续推进,当前在开展大学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开展的日语教学也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分层次教学背景下,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开展个性化教学,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语水平、学习状况等相关因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比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加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讲授,让学生日语基础更加扎实。而对于日语水平较高的学生,更侧重于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重视对听说训练和拓展阅读的教学。在分层次教学背景下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尽可能地提升,最大程度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除此之外,大学日语的分层次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比如,通过项目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思政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教育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变得更加重要。在大学阶段开展日语教育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加大了投入力度。通过大学日语教学的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渗透,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让这部分学生对民族和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得到进一步增强。除此之外,大学日语教学中挖掘和渗透思政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对人生价值、道德问题和社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让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得到提升,形成跨学科的教育模式,为他们后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远大目标。
(三)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通过思政教学的开展,可以让学生的“三观”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在开展大学日语教学中通过了解日本社会、历史、文化等知识,可以充分了解日本社会的实际情况,明白中国古代对日本的重大影响。通过对中日关系的理解和深度认识,让学生战略全球角度思考培养,对他们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的培育意义重大。而在大学日语中将思政教学与分层次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两者的融合和衔接,能够培养学生扎实日语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高度的政治觉悟,提高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荣誉感和认同感。
三、新高考背景下大学日语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现状
在新高考背景下,无论国家对大学生的培养要求,还是外语教学理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顺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XX大学紧跟新高考改革的要求,对大学日语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了改革。在这一过程中,重视对分层次教学的应用,充分挖掘其价值,并与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重视对学生思政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培育。
(一)分层次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次研究选择(2022)级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共169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学生的学习(高考外语)成绩、实际学习、兴趣爱好等信息进行层次划分。首先,对新入学的学生开展分层教学摸底考试,考试难度与(2022年高考日语)相当,题型涉及写作、翻译、阅读、填空、选择以及听力。根据最后的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A,B,C三个层次,详情见表1所示。
表1 XX大学日语学生分层情况
班级层次 | 分层班级 | 摸底分数 |
A层 | 日语1(强化班) | 80-100 |
B层 | 日语2(普通班) | 50-79 |
C层 | 日语3(零基础班) | 0-49 |
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办法和教学评价模式,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1 教学目标
在制定大学日语教学目标时,将层级性的特点充分展现了出来,上位目标制约下位目标,首先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其次针对大学日语课程体系目标进行科学设计,最后是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大学日语教学中设计的分层次教学,分为A,B,C三个层次。其中,C层学生侧重于对日语语言基础知识的授课,让学生打下坚实的日语基础,能够将基本的交际意图表达出来。对于B层学生来说,主要是对日常生活的语言材料熟练掌握,能够在日语场合使用日语完成交流。对于A层学生来说,能够完成课本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日语水平,力争让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并鼓励学生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等社会考试。相比较中文来说,日语教学使学生能够接触意识形态、价值观和外国文化的重要途径,虽然当前网络实现了普及,在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拜金等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三观”造成的影响重大。因此,在应用分层次日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渗透“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充分挖掘出思政元素并进行渗透,明确育人目标。在不同层次中有不同的育人目标,旨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 教学内容
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在大学日语落实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在分层后,虽然班级依然沿用了同样的教材,但在知识竞赛、知识拓展、授课内容、授课方式上都有一定的变化。比如,C层学生主要是学习日语基础词汇、训练口语交际等课本基础知识为主,树立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和信心,打牢基础知识。在这一过程中,会渗透思想政治内容,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形态,通过讲解适量的课程思政点,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B层学生来说,重点是训练学生的文写能力、阅读能力和应用能力。在讲述基础日语的时候,会通过讲述中国故事的方法,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对于A层学生而言,重点是开展知识拓展的传授,比如,通过词汇比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语言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除此之外,会对A层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增加应用文写作、职场情境交流、中外文化对比等场景知识的学习,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3 教学方法
由于不同的个体在各个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因此,本次研究也针对A,B,C三个层次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需要结合实际,将课文内容、思政元素、职场等相关元素进行融合应用,如:常见思政情境、职场日语学习情境等方式,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感,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对于C层学生,可以采取观看日本动漫、电影等方式,将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激发出来。对于B层学生,可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让他们开展写作训练、阅读训练,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和阅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A层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学唱日语歌、演讲、观看日语视频等方式,以拓展训练的方式提高A层学生的日语综合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线上线下的时间,通过日语学习网等平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 教学评价
对于在大学日语学生的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开展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两种评价方式。在开展终结性评价时,主要包含的内容是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对于过程中评价,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学生的线上任务完成情况、课上回答问题参与情况、出勤率等。对于思政的评价工作,可以采取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日语书写、日语朗读比赛、日语演讲任务、日语歌曲学习等内容开展评价。
5 分层次评估
针对大学日语学习者A,B,C三个层次学生的日语学习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采用的是分层次评估法。
首先,不同计分法。由于不同的个体在各个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同一套试卷分两部分命题,拓深题30分,双基题70分。对于A层学生来说,实得分100分-扣分。对于B层学生来说,(100分-扣分)×100/100=实得分。对于C层学生来说,100分-扣分=实得分。
其次,激励法。学生在完成分级达标,基础更加扎实后,制定更高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好学生的跃层条件,推动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并结合A,B,C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明确学习目标,制定三组题目开展考核评估。
再次,学习过程评价。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学习过程的评价工作是至关重要的。本次研究应用的A,B,C三个层次分层次教学法,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自学、练习、提问、思考等各方面开展评价。实际在推进该项工作时,不单单需要考虑到学习的学习成绩,也要将学生的潜能和“闪光点”充分挖掘出来,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科学、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需要采用激励方式、表扬方式等,激发出他们学习日语的兴趣,树立他们学习日语的信心,克服自己的自卑心理。对于A层学生来说,就应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采用竞争评价的方式,推动他们快速发展。
最后,平时成绩考核。
表2 大学日语平时成绩考核
考核方式 | 考核内容 | 占平时成绩比例 | 备注 |
课程作业 | 作业1:每课单词朗读 | 10% | 对应主要知识点列出作业名称,作业需批改、存档,校院抽查 |
作业2:每课课文朗读 | 10% | ||
作业3:每课课后练习 | 10% | ||
课堂研讨 | 课堂回答问题及发表 | 20% | 需在教学日志上完整记录 |
出勤 | 迟到、早退、旷课、缺勤 | 30% | |
期中考试 | 第8周进行 | 20% |
(二)实施效果
通过开展为期6个月的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的研究,最后得出大学日语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虽然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都有所提升,但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需要进一步改进分层次教学方式方法,对思政教学元素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并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来。
1 分层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2022级公共外语中日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A,B,C三个层次的考试分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如表3所示。
表3 2020级考试分数情况[n,%]
层级 | 任课教师 | 总人数 | 不合格数 | 不合格率 | 合格数 | 合格率 | 优秀数 | 优秀率 |
A层 | 教师A | 32 | 2 | 6.25 | 30 | 93.75 | 15 | 46.88 |
B层 | 教师B | 89 | 12 | 13.48 | 77 | 86.52 | 33 | 37.08 |
C层 | 教师C | 48 | 10 | 20.83 | 38 | 79.17 | 16 | 33.33 |
从表2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合格率最高的是A层,合格率达到了93.75%,其次是B层达到了86.52%,最后是C层,合格率为79.17%。但从最初的入学成绩的摸排相比,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成绩都有所增长。尤其A层学生的优秀率达到了46.88%。
2 考试成绩分析
大学日语在开展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成绩都有所增长,合格率最低的达到了80.95%。在本次研究过程中,各层级学生对于分层次教学的兴趣较高,对日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长。而且日语学习中的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明确,在讲述日语知识的过程中会渗透思政内容和元素,比如讲述中国故事等。在表2中的数据结果显示,A层的学生共有31人,只有2名不合格者,合格率达到了93.55%。而且在这一过程中,A层学生参与演讲比赛、写作、词汇等竞赛的积极性较高。对于B层学生来说,在分层次教学背景下,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但部分学生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缺乏学习自信心。而C层的学生,由于他们的日语基础较为薄弱,在开展分层次教学的过程中设定的学习目标相对不高,在42人中只有8人不合格,合格率也达到了80.95%。在后期应当持续加大学生对日语学习的兴趣,制定更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持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3 学习行为调查结果分析
对2022级学习日语的学生进行考试成绩的总结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调查,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坚持持续学习、自觉学习、课上发言、学习日语的兴趣以及作业共5方面内容。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日语学习者的行为调查
调查项目 | 学习行为状况 | A层(32人) | B层(89人) | C层(48人) |
坚持持续学习 | 经常 | 20(62.5%) | 48(53.93%) | 24(50.0%) |
偶尔 | 6(18.75%) | 30(33.71%) | 14(29.17%) | |
从不 | 6(18.75%) | 11(12.36%) | 10(20.83%) | |
自觉学习 | 经常 | 20(62.5%) | 46(51.69%) | 20(41.67%) |
偶尔 | 5(15.62%) | 26(29.21%) | 17(34.52%) | |
从不 | 7(21.88%) | 17(19.10%) | 11(22.91%) | |
课上发言 | 经常 | 19(59.38%) | 54(60.67%) | 26(54.17%) |
偶尔 | 7(21.88%) | 24(26.97%) | 11(22.91%) | |
从不 | 6(18.75%) | 11(12.36%) | 11(22.91%) | |
学习日语的兴趣 | 很高 | 19(59.38%) | 44(49.44%) | 26(54.17%) |
一般 | 7(21.88%) | 26(29.21%) | 14(29.17%) | |
没有 | 6(18.75%) | 19(21.35%) | 8(16.66%) | |
作业 | 全做 | 13(40.63%) | 30(33.71%) | 14(29.17%) |
部分做 | 17(53.12%) | 46(51.69%) | 20(41.67%) | |
几乎不做 | 2(6.25%) | 13(14.60%) | 14(29.17%) |
从表4中的数据结果显示,在“坚持持续学习”方面,经常学习占比最高的是A层学生,占比达到了20(62.5%);其次是B层学生,占比为48(53.93%)。在经常学习方面,占比最小的是C层学生,比例为24(50.0%)。在自觉学习方面,A层学生占比为20(62.5%),排名最高。在课上发言方面,占比最高的是B层学生,比例达到了54(60.67%),其次是A层学生的19(59.38%),而C层学生占比也达到了26(54.17%)。在坚持持续学习、自觉学习、课上发言、学习日语的兴趣四个方面,无论是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占比相对来说都较高,但在作业的完成度方面,就算是A层的学生,作业全做的比例也只有13(40.63%),而B层学生为30(33.71%),C层学生只有14(29.17%),甚至C层学生不做作业的学生占比达到了14(29.17%)。这一问题的出现,应当在完成日语的听说读写学习后,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遵循分层次教学的相关要求,设计不同类型和难度的作业题目,如:口语练习、翻译等。并通过多媒体资源和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也可以翻译一部动漫等形式,激发出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另外,建立健全互助机制和建立学习小组也至关重要,通过分组的形式让小组成员共同进步。最后需要建立作业反馈机制,由教师、学生共同完成作业的检查审批,并建立公示制度,让学生对作业进度和成绩及时了解,第一时间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妥善措施进行改进。
4 结果反思
在应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在应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分层方案,对原有的教学目标重新修订。除此之外,需要有更加科学的教学评价标准,能够在当前新高考背景下,将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实现顺利融合,为促进大学日语学科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另外,在应用分层次教学时,需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等级考试内容,根据A,B,C等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案。除此之外,需要对第二课堂比重适当增加,比如:专项课程、日语社团活动、课下线上自学等方式,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四、新高考背景下大学日语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途径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对大学日语教学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在开展大学日语授课的过程中,需要满足当前新高考改革的相关要求,加强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渗透。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学习兴趣和日语水平划分层次,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一)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对于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来说,想要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完善的教学方案。比如,对于C层次学生来说,重点是让他们掌握日语基础知识,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顺利过渡到中级日语的学习。对于B层次学生来说,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恶化日语的日常应用。这就需要熟练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结合《初级日本语语法总结20课》等教材为学生授课。由于B层次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牢固,可以应用中级层次教材,重点教授内容为日语中的各种句型,语法,助词用法等,要让学生掌握句型的正确应用,用言的正确变化,正确使用词语的接续方式等。在开展考核的过程中,引进了itest智能考教系统,用于日常课后练习以及随堂测试。对于A层学生的授课,重点是提高学生日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增加应试对策训练,力争让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并鼓励学生参加日语能力测试等社会考试。同时,培养学生对日本社会背景、文化等内容的了解。比如,在教授第6课“吉田先生下个月去中国”时,在掌握日语日期与月份的用法和熟练掌握日语移动的相关表达外,要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的文化观、价值观得以正确树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比中国学生与日本学生,在上学期间乘坐的交通工具有什么不同,交通规则的不同等等内容,树立民族自信心,并且也认识到在某些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与语言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当前“00”后大学生来说,受到网络思想的影响较大,需要通过开展外语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推进大学日语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于分层次教学的工作的落实,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进度等信息,并结合现代技术手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化改革创新,本次研究就采用了讲授法教学和混合式教学,并且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PPT等方式,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于语言实践环节的创建也要重视,在课堂上对于日语表达能力的训练纳入重点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循分层次教学的相关要求,让学生通过合理的分组方法进行自由讨论和自主学习。例如,在探讨第7课“小李每天喝咖啡”t r时,让学生掌握助词及相关句型用法的基础上,也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知道的中国咖啡,如:中国云南小粒咖啡,1892年就开始种植,云南被誉为“中国咖啡的摇篮”,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被它的品质所吸引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咖啡的风采。
(三)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对于大学日语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融合的实际情况开展评价工作时,需要有完善的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涉及的评价内容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用能力、日语水平等内容,还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开展评价工作。通过定期评价和反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日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发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改正。对于大学日语课程的评价指标,原则上,学生考试卷面成绩需要达到课程指定及格线,才实现了课程的基本预设目标。重视形成性学习评估,由平时成绩(50%)和期末考试成绩(50%)共同构成了课程总成绩。
(四)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途径
对于公共外语中大学日语的教学,想要顺利完成分层次教学和思政教学的融合工作,首先需要将日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明确,在日常的日语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比如,对于日本文化和日本语法的讲授时,可以对两国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让学生对中日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让学生们了解到中国古代文明对日本文化以及亚洲各国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文化自信与国家自豪感。很多学习日语的学生,日常的日语阅读水平较高,有一定的日语基础知识,针对有一定日语基础知识的同学,选用《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教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本教材对中日文化交流的重点进行了描述,并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让学生对日本有更多的了解,对两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让学生的日语知识更加扎实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除此之外,对两国人民的社会公德、礼仪规范、传统美德进行比较,让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对学生日本艺术、文学等优秀作品的赏析,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新高考政策的持续推进,对于大学外语的影响逐渐加大,需要改变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公共外语中的大学日语教育教学工作来说,关于非日语专业的日语生相关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分层次教学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面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较多漏洞。本文通过对2022级学习大学日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学习进度、爱好等相关因素,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渗透思政元素,让学生学习日语知识的同时,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社会的认同感更强,树立学生民族自信心,培养实践型、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让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辛金盈,臧传瑛.新高考背景下高校日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活动为例[J].公关世界,2022,(11):130-132.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http://www.gov.cn.
[3]杨洁.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意义与路径研究[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03):35-38.
[4]付妍妍.大学日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路径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4,40(03):77-81.
[5]杨雪琳.新文科视域下高校日语核心素养提升路径与经验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7(04):110-116.
[6]彭玺阁.浅谈高考日语生大学学习现状以及课程思政融入——以汉口学院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24,32(01):127-133.
[7]田霞,范梦.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J].高教探索,2014,(06):142-144.
[8]薄清平,何丽玲.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趋势、堵点、痛点、难点与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9):105-114.
[9]Fahimeh R ,Natasha P .E-diagnostic assessment of collaborative and individual oral tiered task performance in differentiat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framework[J].Language Testing in Asia,2023,13(1):
[10]黄婷婷.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探究——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01):72-75+94.
[11]Qian Z ,Zeyu J .Research on th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ethod of University English Based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reless Network[J].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2022,2022
[12]郑亚伟.基于产出导向的本科英语分层次教学课堂设计研究[J].校园英语,2018,(51):56.
[13]李芬芬.“互联网+成人社团”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23.DOI:10.27232/d.cnki.
[14]张建佳.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性价值取向及其实现研究[D].西南大学,2018.
[15]徐优明.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中运用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6]江碧玉.艺术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现代教育与应用,2024,2(5):
[17]王刚,孔国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分层次分阶段教学探究[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42):68-71.
[18]王萍霞.“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7(04):211-214.
[19]张乐,仲丽萍.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生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探析[J].高教论坛,2020(09):34-36.
[20]农冠军,王杰.大学生线上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06):103-104+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