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达标练习题的设计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卢春梅

山东省宁津县第三实验中学 253400

摘要

针对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本文以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当前达标练习题设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设计的对策建议。通过加强基础知识梳理、创设生活化情境、融入趣味化元素等举措,帮助农村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解题能力,为实现教学达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达标练习;农村学生

正文


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也在践行着从以教材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转变。然而,受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因素影响,广大农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依然不容乐观。面对这一现状,如何精心设计达标练习题,切实提高农村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达标练习的重要意义

(一)巩固基础知识,消除学习盲点

达标练习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通过精心设计的练习题,引导学生及时梳理所学知识,并发现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农村学校的数学教师则可据此进行个性化辅导,消除学生的学习盲点[1]。比如在学习完有理数的运算后,教师可设置多组题目,重点考查学生对运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农村学生夯实基础。

(二)培养数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农村学生普遍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解题方法掌握不牢,从而产生畏难情绪。而达标练习恰恰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的金钥匙。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等解题技巧,学会了运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也随之提高。

(三)强化知识应用,促进全面发展

数学知识的学习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真正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设置贴近农村生活的达标练习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仅能强化知识应用能力,更有助于拓宽视野、丰富生活体验。比如在教学几何图形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测量田地面积,优化种植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

二、当前达标练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脱离农村实际,缺乏针对性

目前,不少农村学校沿用城市学校的练习题或题库,忽视了农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需求。这些题目虽涵盖面广,但与农村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理解起来困难重重,达标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时,有的题目以城市地标性建筑为素材,农村学生无法产生共鸣;而真正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务农生产、农耕文化等元素,却鲜有融入[2]

(二)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性

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不少教师在设计达标练习时,过于看重题量和覆盖面,而忽视了题型和形式的创新。一味追求标准答案,缺乏开放性思考空间。这种填鸭式练习,不仅难以激发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倦心理。比如习惯于机械刷题的学生,面对灵活多变的解题策略往往无从下手,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也难以得到培养。

(三)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实效性

达标练习的目的在于查缺补漏、巩固提高。然而,不少教师在检查评改时,却一味追求正确率,而忽视了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尝试。这种片面追求结果的做法,不利于学生深化理解所学知识,也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解题思路上的偏差,导致达标练习流于形式。农村学生普遍基础薄弱,更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及时反馈,而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个正确错误的评判。

三、优化达标练习设计的对策建议

(一)立足生活实际,彰显农村特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计达标练习题,一定要深深扎根于农村学生的生活沃土。教师要走出校门,走进田间地头,用心体味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从农事劳作、乡土风情中汲取灵感,让练习题中有”“中有[3]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家今年种植了8亩小麦,亩产量比去年提高了15%,达到了850公斤。请问去年小麦的亩产量是多少?今年小明家小麦的总产量是多少?这道题紧扣农村学生熟悉的粮食种植主题,不仅巩固了学生对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掌握,更激发了他们运用数学知识服务农业生产的热情。

又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视角下的农村美术课。带领学生欣赏、临摹农村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编织等,引导他们从对称性、周期性等角度去分析作品的数学特征。通过动手实践,学生不仅提升了抽象思维能力,更感受到了数学与艺术的奇妙联结,树立了文化自信。

(二)突破思维定式,注重开放创新

千人一题,题题如一的模式,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在达标练习中融入开放性、创新性的元素,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单元为例,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可以尝试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在下列算式中,()×16=24,()÷3=5,()×()=1,你能用所学知识填空吗?每个空不止一种答案,请尽可能多地列举。这个问题打破了标准答案的桎梏,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挑战自我的欲望。学生在列举答案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有理数乘除运算性质及互逆关系的理解,更锻炼了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再比如,针对图形的认识单元,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道趣味练习:请利用所学图形知识,设计一个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要求做到:(1)3个以上基本图形的综合应用;(2)各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协调;(3)广场整体布局美观实用。这个练习巧妙地将数学知识与农村生活相结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施展创新才能的平台。学生在动手设计的过程中,不仅综合运用了点、线、面等知识,更学会了从数学的视角去认识生活、改造生活,从而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

(三)关注过程评价,强化练习实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达标练习的实效性,绝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抓好目标导向的同时,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与反馈。只有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才能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取得最大进步。

在批改学生练习作业时,不能简单地划×了事,而要细致审视学生的解题思路,梳理知识框架、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给出指导建议。尤其是对于农村学困生,教师更要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抓住其闪光点,给予具体鼓励,帮助他们重拾学习数学的信心。例如,学生在图形的认识练习中,虽然没能准确计算出图形的面积,但在作图过程中表现出了认真严谨的态度,教师就要予以表扬,希冀他再接再厉,争取下一次更完美。

打破学生一个人刷题的模式,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达标练习。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出题、解题、批改、评价,在头脑风暴中交流思想、碰撞火花。针对薄弱知识点,还可以开展知识竞赛、擂台赛等,激励学生奋勇争先、勇于挑战。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章节,如图形的认识,教师可以把课堂延伸到农田、村舍,开展测量面积、绘制图样等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中强化知识应用,在亲身体验中收获成就感。

将农村学生平时练习情况、阶段测评、综合表现等进行系统记录、动态更新,形成可视化的成长曲线,做到因人而异施教、对症下药。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共性问题,优化教学策略。此外,家校共育也是实现达标练习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学生手册等形式,向家长通报学生进步与不足,提供科学辅导建议。反过来,家长也要配合教师做好监督鼓励,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结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计高质量的达标练习题,是提升农村学生数学素养的关键一招。这需要广大农村数学教师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立足农村实际,关注学生需求,在精雕细琢中提炼农村题型,在潜心钻研中打磨农村题感,争取为农村学子插上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莫慧琼.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4(20):7-10.

[2]梁桂花,高云柱.渗透数学史的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进展,2024,14(4):782-786.

[3]鲁良权.初中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探讨[J].课堂内外(高中版),2024(26):67-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