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因“合”才有魅力:小学音乐合唱教育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艳

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武邑053400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内容,其作为独有的音乐表现形式,其魅力体现在“合”字,要求学生以团队、集体为单位,共同唱好同一首歌,强调个体声音的和谐统一以及集体表达的共鸣。基于此,文章重点围绕小学音乐合唱教育展开全方位研究,先从三个方面阐述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价值,了解到在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发展学生社交技能以及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所体现出的独特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实践策略,全面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育质量,展现合唱魅力,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发展。


关键词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音乐素养;策略

正文


引言:

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着各个领域的全面革新,教育乃国家发展之大计,在新时期教育发展下,越来越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作为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直接上的学科教育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为参与主体,要求教师发挥学科教学特点,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逐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夯实学科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艺术类学科,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作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声音的和谐统一、和声的美感与协调,能为学生带来良好的体验,影响学生音乐感知力、激发参与兴趣。然而,在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合唱教学的质量,阻碍着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所以需做好这一方面的全面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合唱教学策略,让更多学生在合唱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价值。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价值

(一)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时常发现部分学生存在“积极性不高”“参与性不强”的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是部分学生缺乏学习信心,认为“唱歌”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在同学面前唱歌显得害羞、胆小。而合唱作为音乐表现形式之一,其以团队为基础,让学生在集体中共同唱歌,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声音和表现是整体演出的重要组成。这种团队性的表演形式能消除学生对于“唱歌”的抵触心理,使他们深受集体唱歌氛围的感染,在合唱中不断展现自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信心的逐步增强。与此同时,合唱教学中的互动与鼓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二)发展学生社交技能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首要教育目标。社交技能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位学生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合唱教学活动,在发展学生社交技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而言,合唱教学要求学生之间相互沟通,互相合作,考验学生的配合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默契度。这种长期性的合作经验对于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在合唱中,学生还会认真倾听他人的声音、主动表达个人的想法、尊重他人和欣赏他人,学生之间会建立深厚的友谊,同时了解团队的重要性,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团队精神的体现不仅在音乐领域大有裨益,更是学生在今后学习与生活中实现自主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合唱教学活动,对于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合唱学习活动既要求学生会唱歌,也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感受音乐。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学习整首歌曲的节奏、旋律和音准,也要深入理解整首歌曲背后的情感,确保在合唱时融入真情实感,提高合唱的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被视为参与主体,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学生乐感和音乐鉴赏能力。当学生在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时,也能体会到音乐独有的美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融入游戏元素,激发参与兴趣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合唱训练是一个十分漫长的教育教学工程,需要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环境下,逐步培养学生合唱能力。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设计合唱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学生思维认知和兴趣爱好,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自主参与合唱活动。兴趣爱好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催化剂,直接关乎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会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和积极的情绪,即使在合唱中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克服困难,从而减少困难所带来的消极感和抵触心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教师可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元素,基于教学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参与合唱训练,感受到合唱的趣味性,在沉浸式的体验下逐步锻炼合唱能力,提升合唱水平。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海啊,故乡》时,整首歌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一位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歌曲是四个乐句的单乐段结构,在歌曲中,多次运用了“xx x.xx│xx x─ │”的节奏,好似起伏的海浪,向妈妈倾诉着思念之情。为了让学生找准整首歌曲的节奏,了解整首歌曲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掌握歌唱时的换气以及延长音音纯等知识,上课伊始,教师可先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大海啊,故乡》的钢琴曲,并声情并茂地教唱,让学生用“啦”先进行哼唱,初步体会这首歌曲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整首歌曲的情感,教师可设计“你唱我表演”的游戏活动,选择一名学生现场演唱整首歌曲的片段,另一名学生则要根据歌曲的内容,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达该段的情感。由教师和其他学生根据学生的表演契合度进行评价,得分最高的学生可获得教师的奖励和“最佳艺术表演者”称号。设计这一游戏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为后期合唱教学做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找准整首歌曲的节奏,教师可设计“节奏接力赛”游戏活动,按照学生的座位排列,由教师弹钢琴,学生根据节奏依次敲打桌面,完成整首歌曲的节奏接龙。设计这一游戏活动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整首歌曲的节奏类型,提升节奏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教师则可以顺其自然地设计合唱环节,让学生共同合唱这首歌曲,以此评价学生的合唱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了解不同学生在合唱中的具体表现,进而为他们提供针对性指导,全面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打破传统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枯燥乏味之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参与合唱活动。

(二)注重基础训练,提高合唱水平

在合唱教学中,基础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是提高学生合唱水平的重要基础。基础训练涵盖多方面内容,尤其是气息训练、节奏训练、发声训练、音准训练。开展高质量的基础训练活动,能为学生建立正确的音乐概念,帮助学生从基础做好,提高音乐的表现力,提升合唱水平。在气息训练中,强调学生发声的质量和音量的控制;在节奏训练中,注重学生在合唱时各个声部的统一协调,强调学生对节奏的把控;发声训练则注重学生对于声音的正确使用,其中包括呼吸支持、发声技巧学习;音准训练四,提高学生准确唱出特定高音的能力,其作为音乐表现的基础,是每一位学生必须提升的能力之一。

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基础训练中,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方式组织学生参与基础训练活动,在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和合唱水平。比如在节奏训练中,教师可运用多媒体设备设计互动训练活动,让学生根据屏幕中的提示,结合播放的音乐,跟随节奏一起做动作。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节奏感极强的《Uptown Funk》,在整首歌的前奏部分,跟随节奏安排一个动作—“拍手”,让学生跟着节奏完成“空拍”加“拍手”。在前奏结束后,正式进入主歌,则可添加一个动作—“拍桌”,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循环完成“拍手”“拍桌”两个动作。在主歌的第二段,教师又可增加新的动作—“响指”,并进行规律性的动作排列,将“拍手”“拍桌”“响指”的动作指示呈现在屏幕中,让学生根据屏幕中的动作提示,伴随着歌曲节奏做出相应的动作。设计这样的基础训练活动,可以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优势,将节奏训练可视化,让学生感受到节奏训练的趣味性和体验感,从而在训练中提高节奏感。在气息训练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已有的思维认知,为他们设计一套“气息律动操”,以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在视频中,教师进行专业性的示范,比如播放“律动操第1节,闻花香,吹蜡烛”,在听到“闻花香”,12345678的口令后,教师可做出“闻”的动作,并屏幕中提示“慢吸慢呼”;在听到“吹蜡烛”,22345678的口令后,教师可做出“吹”的动作,在屏幕中提示“鼻吸嘴呼”。在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可再次播放视频,与学生一起根据视频的内容进行呼吸、吸气,达到控制气息的目的。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合唱教学的基础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在长此以往的锻炼中逐步提高合唱的基本技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合唱能力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实际要求,围绕合唱教学的主要内容,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为学生设计多元化、趣味性的合唱训练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全面提升合唱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合唱能力。

参考文献:

[1] 叶爱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4(10):65-67.

[2] 陶万俭.核心素养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研究[J].天津教育, 2023(3):137-139.

[3] 王玲.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J].炫动漫, 2023(21):0145-0147.

[4] 张艳.合唱在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明日, 2021(24):0361-03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