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优化路径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
正文
引言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内容”中强调“教—学—评”的一致性。“教学评一体化”的提出,有效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当中教、学、评三者割裂的问题,给出了课堂教学当中“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三个问题的答案[1]。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以目标为引领,将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载体,将教学评价的进行作为驱动力,在助力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教学评一体化”的价值意蕴,并积极推动与化学活动的深度统合,持续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指出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将教学活动的开展作为载体,将教学评价的进行作为驱动力,在助力课堂教学目标顺利达成的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一、基于核心素养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推进的意义
(一)有利于课堂效能的提升
教学评一体化作为课程标准当中着重强调的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与学的深刻变革,提倡要让教学行为真正发生改变,要一改传统教学活动当中纸上谈兵的不足,以评价连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区别于传统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始终掌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的不足,教学评一体化,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更多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学—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以核心素养为本的三棱锥,“评”应该发生在日常教学的每一环节[2]。教学评一体化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三位一体”,也体现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评价之间的一致性,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和技能的探索者,在彰显学生课堂学习主人翁地位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效能的提升。比如,在教学《探秘原子的结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引领,采用“情境—启发—探秘”的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链串联起整个课堂的知识框架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最终获得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建构起个性的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创设中国古代先贤和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碰撞这一情境,引入对原子结构追本溯源的探索之旅。并在旅途中,引导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不断地根据已有的客观事实,猜想、假设、推理、建构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最终获得微观化学观念,形成科学思维。与此同时,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思维外显程度、模型认知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推理想象能力等进行评价。整节课学生深度参与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3]。
(二)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学过程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原则,树立素养为本的化学学习评价观,化学学习评价目标要围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和化学学业质量标准来确定,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功能,使“教、学、评”活动有机结合,同步实施,形成合力,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对于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而言,要结合课标要求,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抓手,积极推进核心素养育人要求的落地。以《原子的结构》教学为例,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习目标为核心,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以原子结构模型的建构为线索,开展了培养学生微观化学观念和发展学生模型认知科学思维的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学、评”的融合统一。在教学当中以中国古代先贤庄子和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对话引入,开启原子结构的“追本溯源”之旅。在建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们像科学家一样思考、探索,不断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经历“道尔顿-实心球模型”、“汤姆生-枣糕模型”和“卢瑟福-核式模型”的认知发展,最终通过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知识,实现复杂问题的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自主构建了微粒观的化学观念,发展了模型认知的科学思维,实现了深度学习,从而达成“教、学、评”的一体化。上述教学活动的实施和开展,不仅关注学生在学科知识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积极渗透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感知科学家在科学探索当中所付出的努力,在强化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理解的同时,让核心素养育人要求在无形当中扎根[4]。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路径
(一)结合实际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要想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能够全面掌握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此基础上制定明确目标引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有机开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要对化学课程标准展开深入研读,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等不同的角度确立,对科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对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并且,在教学活动的实施当中,教师要发挥自身引导者和启发者的作用,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学生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更好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确保“教学评一体化”模式的有效实施。以《物质成分探究》这部分内容教学为例,这部分属于常见酸碱盐的核心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对酸、碱主要性质展开探究,为后续学习物质的性质以及化学反应做好相应的铺垫和准备。在设置教学目标的过程当中,考虑到学生对于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并没有形成系统化,也没有完善,我设置如下教学目标:①初步学会运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②能从微观角度分析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份,初步形成微粒观;③通过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形成探究物质组成成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具体教学当中,以教学目标为引领,以中考实验后废液处理、练习实验时瓶口出现白色固体为教学情境,建立情境、问题、活动三位一体的教学关系,从真实的情境产生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解决问题经历的学习活动,建立已有知识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整节课设计精妙,清晰导向,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活动扎实,素养目标落实到位,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构建起科学探究模型。上述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以教学目标为引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当中,为后续学习活动的开展做好足够的铺垫和准备[5]。
(二)优化学习方式,增强学生体验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对于化学学习活动的开展而言,学生的“学”也是非常关键的,是学生将知识内化于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特征,采取其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激发和调动其参与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营造更为轻松,更为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感知学习的乐趣,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比如,在教学《化学式与化合价》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从学生已学过的物质入手,让学生书写物质的化学符号,引出化学式的概念;紧接着从物质组成和构成角度去帮助学生概括化学式的意义,将生活中常见的磁扣与微观原子类比,学生通过拼磁扣的活动构建了原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模型,并根据模型用化学符号表征抽象的微观概念;最后引导同学们用分类、归纳的方法,自主概括化学式的读写方法。整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始终围绕着学生主体进行,深入浅出的完成了课程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能力的提升。
(三)优化教学评价,助力目标达成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引领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也是其中非常关键的内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当中,教师过于关注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提升,导致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评价内容单薄,忽视了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学评一体”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要积极优化教学评价,从结果性评价朝着过程性评价转变,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在丰富评价内容的同时,引入更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从而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合理性,继而为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改进提供更为有力的参考和支撑。
结论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工作持续不断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是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成效性的关键举措。因此,教师要立足“教学评一体化”内涵,从不同维度推进教学工作的优化,在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化学思维的发展,让教学的育人价值得到全面彰显。
参考文献
[1] 刘金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以"燃烧和灭火"为例[J].求知导刊, 2023(30):41-43.
[2] 元文静.核心素养下初中生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考——评《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化学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 2024(4):I0031.
[3] 刘红梅,刘补云.践行核心素养导向评价引领初中化学教学改革--2021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卷评析及教学建议[J].考试研究, 2022, 18(3):51-57.
[4] 甘成秋,陈利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化学教学范式构建——以人教版"燃烧与灭火"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2, 23(12):48-49.
[5] 杨慧,高倩,万延岚.基于证据推理和模型建构的初中化学教学——以"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为例[J].化学教学, 2024(5):55-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