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情境教学与高考评价体系融合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高中生物;情境教学;高考评价体系
正文
备注:本文系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实践研究》(批准文号:SGH22Y0686)的阶段成果。
生物核心素养包含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等要素,该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在生物学科的探索道路上提供有力的支持,更能雕琢他们的道德品质。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追求的学习层次更深厚、广泛。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知识的传授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以核心素养为基础,优化每一堂课程的教学过程。在该背景下,情境教学的融入则为教学实践增添活动,通过建立有生动性和具体感的教学情境,教师将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以更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降低理解难度,提升学习效率。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理解偏差
教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中坚力量,对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领悟直接关乎教学的最终成果。随着新课程的推进,高中教学改革的重点正发生转变,以前的教学模式已很难契合新时代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为更有效地促进核心素养理念与高中生物教学的融合,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难题仍然凸显,更阻碍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融入。不少教师在理解生物核心素养时显得片面或局限,这不仅会阻碍他们教学观念的更新,也影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应用,更制约生物教学改革的深化。要想扭转这一局面,教师要不断深化对生物核心素养的探究与学习,全面而准确地把握其精髓和要求。同时学校及教育部门也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加强对教师的系统培训,提供更丰富和实用的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与实践支持。
(二)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的生物教学,仍然有很多教师沉浸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这显然是应试教育模式的后遗症,他们严格遵循教材的框架设定教学任务,并没有意识到与学生互动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浅显,很难触及深层内涵。对于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学生往往会因缺乏适当的引导和激励半途而废。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渐提升,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对生物产生错误的认知。对此,教师要勇于打破教学常规,积极探索并实践创新的教学方法。如,引入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合作学习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攻克学习难关。
(三)课堂氛围沉闷
与初中生物课堂相比,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氛围通常显得比较沉闷。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于倚重“说教式”教学,急于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教学方式让课堂氛围变得死气沉沉,缺乏应有的活力和互动性,导致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兴趣减退。由于担心课堂提问环节表现不佳或受到批评,学生会逐渐产生逃避心理,不敢正视教师的目光,课堂学习变得越来越被动且效率低下。对此,教师要营造轻松愉悦、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实验演示、情景模拟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学习动力,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拾对生物学习的信心和热情。
二、高中生物情境教学与高考评价体系的融合策略
(一)结合生活现象,发掘案例素材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高中生物教学正逐渐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全面的教学视野,更倡导在教学中适当添加实际案例,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感。为达成该目标,高中生物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元素,利用鲜活的生活实例和现象,探索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与能量转化》这一知识时,教师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根据时间变化移动绿植的行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还可以让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主动探索生物学的深层次原理。当进一步讲解“叶绿体的独特结构”及“光合作用的现实运用”时,教师可以灵活地引入现代农业的实例,如,合理密植和立体种植等先进的农业技术,生动展示光合作用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为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学生的参与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分享他们了解的光合作用应用实例,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经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能有效传授生物知识,更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思考如何运用生物原理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利用实验探究情境,探索知识的深层含义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实验环节对于增进学生对生物理论与技能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如“光合作用”这一知识点,教师通过设计有创意的实验活动,带领学生直观感受并探索光合作用的奥秘。
例如,教师设计一项实验,观察和分析光合作用中氧气的产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亲手操作,把绿色植物放置在适当的光照环境中,并采用专业的实验设备收集和检测产生的气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亲眼见证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现象,还通过后续的数据分析,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化学过程和生物学意义。这样的实验教学,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光合作用制度的认识,也锻炼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索能力。不仅如此,这种以实验为核心的情境教学方式与现行的高考评价体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高考生物考察中,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通过参与光合作用等生物实验,学生不仅能夯实基础知识,更在实验操作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应对高考中的实验题型大有裨益。
(三)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情境化教学
众所周知,生物这门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其知识体系是对自然界万千现象的充分挖掘。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将生活实例融入到课堂中,能为学生搭建起理解抽象知识的桥梁,更帮助他们掌握扎实的生物知识和概念。
例如,《细胞呼吸的原理》,教师如果能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转化为问题情境,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如,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1)冰箱中的水果为何能长久保鲜,而置于室温环境下却迅速腐败?(2)为何腐败的橙子或葡萄会释放出一股酒香?这两个问题直击学生日常生活的经验,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学生经过思考与交流以后,教师便可继续引导他们进一步分析细胞呼吸的奥秘,通过阐释冷藏环境下水果细胞呼吸速率的减缓,延长保鲜期,及变质过程中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是酒香来源的科学原理,不仅如此,教师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能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领悟与记忆,更在无形中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与课堂参与度。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与当前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高考生物科目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生活实例,教师实际上是在为学生模拟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训练他们在复杂情境中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四)以高考真题为基础,挖掘有价值的情境元素
通过进一步分析历年高考的生物真题,教师能从中提炼出许多具有教育价值的情境元素,这些元素不仅承载着对知识点的考查,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对此,教师要利用这些情境元素,合理地设计出与高考要求相符的情境教学案例,确保课堂教学与高考标准保持高度一致。在把握高考趋势的基础上,教师还要预判今后的考查方向,有针对性地制定情境教学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提前规划学习方式,实现精准备考。
例如,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构思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教学案例,试想一下,将学生带入一个模拟的生物学实验室环境,让他们仿佛置身于科学家们探索基因奥秘的现场,在这个情境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逐渐揭开基因如何通过转录与翻译这两个重要环节,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神秘面纱。学生可以亲手构建mRNA的分子模型,模拟tRNA携带氨基酸的精确过程,以及观察核糖体在mRNA分子上的逐步移动,从而进一步领会这一生命科学的微观世界。这种情境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能激发他们的实践兴趣与科学探索精神。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情境教学与高考评价体系的结合,体现教育创新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融合,通过对历年高考真题的深入分析,教师能提炼出丰富的情境元素,并建立既贴近实际又具有深度的情境教学案例。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主动探索生物知识,还有效锻炼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情境教学与高考评价体系的有效衔接,注重学生科学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更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从而让他们在高考的挑战面前显得更从容不迫。从实践效果的角度来看,情境教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更直观、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增强他们对生物的兴趣和热爱。与此同时,高考评价体系对情境教学的积极反馈也证明了这种教学方法在提升学生成绩和素质方面的成效,更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文平.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生物学情境化命题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2024,(11):20-22.
[2] 韦珺,易志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生物学情境化命题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3,(03):58-61.
[3] 张斌.创设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06):72-74.
[4] 其力格尔.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与实践[D].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DOI:10.27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