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于思洋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锦泉小学116000

摘要

从实践的教学经验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中高效的阅读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首手段,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经。随着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逐渐转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内在的联系,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创新,关注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体验和感受,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与设计思路,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阅读学习规律。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背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探究,旨在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

正文


引言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培养的关键能力,对此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通过多元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高自身阅读水平,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遵循激发兴趣、注重过程、创设情境等策略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能逐步具备感受、理解和欣赏文章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素养。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首先是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高,日常学习过程中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有待增加。许多学生缺乏主动去阅读的积极性,对于阅读材料往往只是应付了事,并且对阅读的主题和内容缺乏浓厚的兴趣,对阅读任务缺乏热情以及课外阅读习惯差等方面。学生在阅读课堂上表现出消极的态度,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和灌输,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精神,这种消极的参与态度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也阻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学生对阅读任务缺乏热情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把阅读视为一种负担和任务,而不是一种享受和乐趣。这种心态导致他们在完成阅读任务时缺乏动力和耐心,难以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理解文章[1]

其次是阅读教学的方法单一,内容相对枯燥。许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出现对文本理解困难、深度分析不足的情况。传统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对文章的表面理解,缺乏对于合适阅读策略的培养以及对于文章背后深层意义的挖掘。许多教师局限于课本内的文章,缺乏对课外优秀读物的引入和推荐,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但却无法满足学生对多元化阅读内容的需求,也限制了他们阅读视野的拓展。阅读内容的单一性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阻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提升缺乏对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文章的接触,学生难以形成全面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过于简单的阅读内容也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深度和广度,导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分析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正逐步发展为当前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阅读使学生具备理解分析、鉴别判断、推理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逐渐增进阅读技能,进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领和启示,协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个人倾向、兴趣以及学习实际情况,对阅读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着重授人以渔,教授正确的阅读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阅读能力涵盖诸多元素,如文字理解、文字应用、言语表达、信息筛选、归纳总结等,阅读能力的提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显着的成绩,更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阅读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广度,增强思维灵活性,借鉴其新颖的视角来思考问题,树立独特的学习观点。长此以往地致力于阅读训练,能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特有的阅读风格,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使得自身的思维过程更为系统化、多元化、综合化[2]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探究

1、进一步丰富阅读文本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相匹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丰富阅读文本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兴趣爱好以及年龄特点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让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引发共鸣使其更容易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例如在教学课文《小马过河》时,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同样强调勇敢探索和独立判断的寓言故事《乌鸦喝水》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对比分析两篇文章中小动物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异同,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并形成独立思考、勇于尝试的核心素养。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可能遇到的小挑战类的文章,如科普文章《儿童安全过马路的方法与注意事项》,结合课文主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将课内学到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提升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选材时要注重挑战性,引导学生跨越阅读障碍,促进其认知水平的提升,在设计阅读任务和活动时,应多样化、灵活设置,既包括理解性任务,又包括创造性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多样化的任务和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提高阅读兴趣和能力。

2、引入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弥补单篇文本阅读内容的局限性,还能增加学生阅读内容的种类,给予学生对比思考的机会,有助于准确把握同一风格文章的阅读方法。为此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引入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注重对群文阅读文章的筛选,不能将关联度较低的文章融合在一起,也不能随意将同风格或题材的文章组合。依据学生实际需求与语文教学要求,优化群文阅读文章的选择,增强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体验感,能提升其对阅读细节的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分析意识。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本课主要了解西沙群岛物产丰富和景色优美的特征,从分析海水颜色、海底生物种类和海鸟的分布状态感知其景物特征,结合句子“有点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体会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入本单元《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两篇文章开展群文阅读,利用多媒体展示几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部分,引导学生分析其描写角度和写作方法的不同,鼓励学生结合语言文字想象景物画面。充分锻炼其阅读分析与鉴赏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语言理解的语文核心素养[3]

3、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关键一环,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以及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比如,在一年级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有趣、图文并茂的绘本;而在三年级以上,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尝试一些经典童话故事或者科普类书籍等。通过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段和程度的课外读物,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使用课外读物进行教学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对书籍内容进行思考和理解能力。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以及写作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书中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慢性子的裁缝与急性子的顾客》一课的阅读时,教师可以在《伊索寓言》中找到更多相似的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故事中的主题、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借用课外读物还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涉及不同领域的书籍,如历史、地理、科学等,并与语文知识相结合进行教学。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让他们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识。

4、开展游戏阅读

基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可以加入游戏阅读的教学方式,使学可以充分的进行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进行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指引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参与者,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这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建相关的游戏阅读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可以将阅读的内容更好的融入进游戏中,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可以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更加充分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意识以及建立良好的人机关系,使学生可以在学生的互动中更好的进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建一个以“游湖”为主题的春游或者秋游活动,将学生带到户外进行教学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的参与进活动中,还能使学生在进行游戏的同时,更好的体会语文的魅力。在进行游戏之前,教师可以通将本篇文章中涉及到的重难点以及阅读内容制作成问题连的方式写在小纸条上,并装进小瓶子中或者其他物品中,教师提前将这些小纸条藏于活动地点的各个角落中,在活动开始时,教师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来负责本组人员的安全以及带队问题,所选择的小组长要具有一定的信服力以及领导力,这样才能在活动中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并让学生找出掩藏的小纸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进行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丰富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其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赖云.试析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路径[J].  2021.DOI:10.12255/j.issn.1672-6677.2021.06.1146.

[2]王爱华.学科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路径分析[J].互动软件, 2023(5):3133-3134.DOI:10.12277/j.issn.1672-7924.2020.05.1567.

[3]刘秀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分析[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 2022(7):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