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学探索;家国情怀
正文
引言:针对当前小学德育教育发展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老师能够明确家国情怀和小学德育教育相关的概念和培养的意义,并采取可行方式来有效推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和家国情怀培养目标的顺利开展。
一、家国情怀和小学德育教育有关概念分析
1.1 家国情怀具体概念
家国情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定为个体对于国家以及家庭的一种共同体的认同感,主要包含家国共构、民族认同以及共同体意识和共同体价值准则等各项要素特点。认为个体不仅需要能够对于国家保持高度的认同感和尊重,同时还需要能够关注自身的家庭以及亲情,并不断的实现提升自我和贡献个人价值。家国情怀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是当前国家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力量。通过在小学德育教育环节重视对于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能够有效引导小学阶段的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和形成共同的民族价值准则,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后续阶段的学习和成长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1.2 小学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首先,重视小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浓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当前西方各种思想和价值观念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我国社会当中进行传播,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以及损害国家利益的各种问题和观念,可能会使得部分缺乏社会阅历和价值判断的小学生产生一定的精神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利于学生在该阶段的学科学习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通过将家国情怀有效融入到小学德育教育环境当中,通过系统化和科学的分析当前社会当中各种复杂且多变的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逐步帮助学生能够实现提高对于各种思想的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并且也能够在有效结合德育教育以及学科内容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并在日后能够积极主动且自主的参与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当中。
其次,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作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环节当中重要关注的区域和阶段,作为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需要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和家长等各方重视学生对教育以及家国情怀等各项要素的有效培养。通过在具体的教学环节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有效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且积极向上的人格观念和思想品德素养,并将其作为推动自身学科能力提高以及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等各项要素的重要基层支柱。
最后,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的传承和弘扬。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丰富的社会阅历,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和知晓的水平。为了能够更好的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需要老师能够在德育教育环节的过程中有效融入家国情怀。通过引导学生实现学习和掌握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素养,从而能够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提高学生对于家国情怀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的认知,并在日后能够积极主动投身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
二、小学德育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首先,部分老师在学科教学环节过程中开展的对于教育内容形式过于单一化和简单化。主要表现为只是简单的以黑板板书或是PPT展示来配合学科的教学,并没有有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情来进行内容的灵活化调整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发展。长时间被动的接受老师传递的知识,并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加深对于德育思想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等各项内容的理解。
其次,部分老师所开展的德育教育内容存在层次过高或是缺乏生活元素的融入。一方面表现为部分老师所选取的德育内容和教学元素完全是照搬其他老师成功的案例,并没有有效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本土化转变,导致所开展的德育内容高出本班学生接受范围。另一方面,表现为部分老师缺乏对于生活化元素的有效融入,通过死记硬背和灌输式学习理论知识的学生并不能将其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三、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培养的具体措施探索
3.1 挖掘教材和结合学科教学内容
各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开展有着各自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加上教材是经过各学科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呕心沥血所凝结的成果,其本身蕴含了丰富多样的德育思想以及有利于老师开展家国情怀的教学元素。因此,也就需要老师能够在进行德育教育和家国情怀培养环节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挖掘各学科教学资源以及发挥教学价值,有效推动家国情怀教育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
首先,语文学科当中包含了丰富多样关于爱国有关的历史故事、诗词以及先进人物等各种事迹,老师可以通过在具体学科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对作者的人物事迹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等各项要素来结合家国情怀主题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们能够通过有效结合学科内容和丰富多样的网上资源来创设良好的爱国主题氛围和环境,帮助学生能够在多元化教学内容和资源的共同引导下激发其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在进行英语学科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在学习新单元当中的单词,语法,句式以及关于中西结合有关内容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对比中西方在饮食习惯,文化,经济,政治等各项要素的异同点,通过理性科学的对比和分析来逐步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并结合具体的生活实践内容来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又例如在学习小学科学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珍爱生命、保护自然等主题实践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科学学科的内容以及现实主题,逐步帮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
3.2 理论结合实践
理论结合实践,是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对于德育教育内容以及家国情怀等各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认同感的关键。需要老师能够在进行德育教育以及家国情怀等各项要素培养环节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来更好的提高对于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认同感。
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关于红色精神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确保学生安全以及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利用周末或是假期时间参观本地区关于红色精神有关的博物馆、文化古迹等场所,并有效结合学科内容以及德育教育等相关思想来进行的先进人物事迹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培养。又例如组织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养老院,组织开展关于关爱老人的主题公益活动,通过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为养老院的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和为他们的生活带来年轻和活力等方式。既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帮助老人和做力所能及的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德,同时也能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于家国情怀以及社会主义精神等各项要素的理解和认知。并且,老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进行学习环境保护有关的内容的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行走在校园内或是附近的公园,通过捡起在地上乱扔的垃圾或者环境宣传等各项实践活动,以此来通过具体的主题实践来逐步强化学生的环保和社会责任意识。
3.3 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树立典型以及良好的班级风气,有利于推动小学德育教育以及家国情怀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们能够在小学阶段学科学习环节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首先,需要教师自身能够充分发挥作为学生日常模仿频率最多的模范带头作用和角色功能。日常的学科教学和课下交流的过程中,始终确保自身的言行举止以及衣着和谈吐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需要老师能够善于观察学生,结合某一精神来找出本班级当中符合特点的学生来树立良好的榜样精神。例如在进行班会课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通过结合勇敢、善良、团结和乐于助人等各种良好品质,通过匿名投票的方式来鼓励学生挑选出满足以上精神品质的学生代表。并通过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评选的方式来进行定期的评价,对于能够评选上榜的学生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通过进行树立模范榜样和定期评选等各种方式,以此来有效在班级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并借助良好的榜样精神来激励其他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积极学习和配合老师开展德育教育和家国情怀等各项工作。
再者,老师可以通过有效借助具体的传统节日来配合良好班风的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入。例如在国庆节期间,老师就可以通过在节前或是节后播放阅兵仪式或是相关的纪录片和影视作品,通过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和所取得的成果来引导学生理解和认知国家的繁荣昌盛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所换得的。并从个体的发展以及国家的发展来进行辩证的分析,帮助学生能够在进行相关历史和节日文化理解的过程中更好的塑造良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能够结合班级工作和团体活动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
四、结束语
挖掘教材和结合学科教学内容、理论结合实践、树立良好的班风和学风等措施,是本文探索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培养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
[1]谢艳虎,邢黎黎.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索[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学质量管理研究网络论坛——社会发展与管理分论坛论文集(二).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东方中学;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旧关小学;,2023:4.DOI:10.26914/c.cnkihy.2023.043069.
[2]崔尚文.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公关世界,2023,(02):87-89.
[3]杨曼迪.小学德育教育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2023年创新思维与教育学科研学术探究论坛论文集(二).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青阳港学校;,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08713.
[4]陈兰兰.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1,(34):81-82.DOI:10.14161/j.cnki.qzdk.2021.3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