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化背景下《统计学》“线混+BOPPPS”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
摘要
关键词
统计学;“线混+BOPPPS”教学模式;经管类
正文
引言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及以后的工作过程中,将会与许多数据打交道,如生产数据、销售数据、财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统计学是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众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以后深入学习相关定量方法类课程(诸如计量经济学、管理运筹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的基础。
目前,大数据对统计学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一方面大数据研究和应用会带来大量人才需求,推动统计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大数据对统计工作的理念、生产流程以及价值会产生革命性的冲击,这将带来统计学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上的新变革。本文以桂林信息科技学院《统计学》课程为例,探讨数智化背景下融合OBE理念采用“线混+BOPPPS”新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以适应数智时代对经管类人才研究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要求,从而为高校提高定量分析能力,培养应用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提供理论依据。
一、目前《统计学》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相对其他专业课程,统计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涉及的内容、公式和抽象概念较多,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逻辑推理和计算能力。但是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问题困扰统计学的教与学。
1、教学定位模糊,学生难于培养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我国高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一直按照前苏联划分方式将其归类为一门偏重于简单数据整理课程,而将相应的统计分析所采用方法和理论归为数理统计,因此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后者的学习。然而,世界发达国家的统计学课程是同时包括这两个部分内容的,尤其是后一个部分内容是定量分析的重要基础。因此,在传统统计学教学定位下,学生只认识了基本理论与概念,却掌握不了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这与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难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各领域对经管类人才素质的新需求。项目团队成员对132名经管类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89.39%的毕业生表明现在的工作岗位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描述。
2、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缺乏规范性
统计学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在教学中一般注重理论的严谨性和系统性,而对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具体问题的相关数据,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不足之处却讨论得较少,重理论结构而轻方法运用,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结合应用实践,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项目团队成员对132名经管类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让近四成的毕业生为使统计学课程更好的满足工作需要,认为这门课程理论联系实际方面需要提升改进;并且教学内容与先导定量方法类课程存在交叉重复,造成学时浪费,而与后续定量方法类课程内容之间的不衔接,又造成学生后续课程学习的困难。
3、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教学模式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概念、定理、公式、算例、应用”的教学模式,缺少贴近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结合实际问题的案例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方面,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师生互动的启发式和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体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到了知识,学习兴趣难以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4、实践教学意识缺乏,实践教学体系有待加强
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现象广泛存在于许多高等院校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现有实践环节所占课时普遍不足,实践教学主要集中于相关软件的基本操作练习,缺乏运用所学方法、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训练。统计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用于分析现实的经济、管理问题才能体现其价值。因此,如何开展与经济分析、管理决策相关的统计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理论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统计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的能力,是统计学实践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5、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中未有效融入课程思政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课程,其理论和方法提出,融合了丰富的课程思政内容。但传统的思政教育大多都是围绕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的思政课程本身展开,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属于被动吸收,这样虽能够让学生们学习思政知识,但他们还未能真正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各专业的实际教学背景中,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辩证思维、家国情怀及职业责任感。因此,统计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综上所述,在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学生定量分析能力的培养。如能结合经管类专业特点,对统计学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与建设,尤其是应用型本科类院校,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实践环节各方面进行变革,势必能够培养出具有定量分析技能,满足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符合数智时代人才素质要求的经管人才。
二、教学改革内容
信息技术催生教学新模式,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应深刻把握时代变革需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打破传统学科体系,使知识不再禁锢于传统的课程,借助新技术,构建具有跨界、交叉和复合特征的课程,培养既懂得统计学理论知识,又懂得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本文紧密围绕数智化时代背景OBE教育理念下,以《统计学》试点开展“线混+BOPPPS”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具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图1 “线混+BOPPPS”教学模式
《统计学》课程通过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三个不同过程中进行合理地教学设计,形成一套完善地教学体系。使用讲授、练习、课堂讨论、启发式、线上线下混合等教学方法,力求简明易懂,注重于对统计方法思想的阐述,结合大量的实际数据和实例说明统计方法的特点、应用条件和适用场合,提高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知识讲授过程中,结合专业及社会经济案例,充分挖掘德育元素。
下面以统计学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描述》为例,开展“线混+BOPPPS”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课前学问
首先教师明确课前学习任务,教师拍摄微课供学生提前学习,课前测试的目的是掌握学生微课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程所掌握的先备知识,以便调整后续教学内容的深度及进度,让课程的目标更加聚焦。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前测题目设置简单故事情节的闯关小游戏。
2、课中学用
课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动画、故事、问题以及热门话题等各种方式进行导入。在导入部分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自然的思政元素渗透到可到课程教学中,形成“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统计中自然的思政元素渗透到可到课程教学中,形成“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在第四章讲解集中趋势指标时,展现2010-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让学生看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领域取得的伟大成绩,树立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四个自信”。
参与式学习是“线混+BOPPPS”教学模式最核心的理念,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讲清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应用的场合和条件,通过采用分组讨论案例方式让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形成重难点内容的学习、练习、探究的循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及合作能力等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总结阶段绘制“思维导图”归纳总结教学内容,将零散知识有逻辑性地组织、串联,理清了知识脉络,培养学生系统性思考及归纳、提练能力。
3、课后学拓
课后布置作业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对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中,将统计分析软件的运用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与教学活动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如通过让学生探究农作物的产量及产量的稳定性,引导学生关注民生,树立科学的探究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让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加强劳动教育,对于优秀的作业,形成优秀案例库供学生持续的学习。
四、总结
通过项目改革的实施与推进,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线混+BOPPPS”教学模式,提高统计学课程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经管类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线混+BOPPPS”混合教学形态,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线混+BOPPPS”混合教学以其高度参与、高度互动、高度实践的特征,为解决统计学课程枯燥刻板乏味、难学难懂难会问题,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统计学+课程思政+劳动教育”结合教学育人,深化特色课程建设
通过《统计学》课程教师组共同探讨,深入挖掘《统计学》课程中每一章节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思政融入课程教学每一环节。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深化特色课程建设。
3、 “闯关小游戏+思维导图+优秀案例库”提高学生系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目前高校的学习普遍存在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兴趣和动力不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人才质量,项目通过课前设置游戏,课中思维导图以及课后将优秀案例建立案例库,激发学习兴趣,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型,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和品质。
4、以成果为导向,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结局的评价方式
以成果为导向,改变传统的一考定结局的评价方式,大幅度提高过程性评价在成绩中所占比重,从而激励学生主动学习重视过程。在过程性考核中采用多元化、多主体评价方式,考勤、平台学习数据、统计大作业、实验课操作都成为过程性考核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涂燕,王华裔.基于OBE 理念的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1,10 (21) : 116-120.
[2]丁倩,陈霞,汪军.基于OBE理念的 “应用统计与优化设计”课程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21,36(5):470-473+486.
[3]游永豪.OBE 理念指导下体育统计学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教学改革[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5):49-51.
[4]高晓红.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2021(10):63-64.
作者简介:胡洪林,1992年6月,女,汉族,广西桂林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统计学》(编号:2022KSY10)主要成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