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推广问题及方法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推广问题及方法
正文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已被广泛采用,为玉米增产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并不容易,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探索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如何解决我国玉米生产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玉米产量与品质具为当前相关行业的热议课题。
一、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推广问题
(一)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低
农户是农业技术的最终使用者,他们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与意愿,直接关系到技术推广的成效,但目前农民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普遍不高。首先,我国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很多农民没有经过系统的农业知识培训,很难迅速掌握新技术的科学原理和操作方法[1]。如精量机播、智能灌溉等现代农业技术,农民往往因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而难以掌握。其次,不能忽视传统的种植习惯,长期以来,我国农民习惯采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害怕新技术带来的风险与不确定,难以接受新技术。此外,经济因素也是影响农户接受新技术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新技术往往需要较高的前期投入,农户往往因资金不足而望而却步,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
(二)技术推广管理体系存在漏洞
科技推广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农民,但是,目前我国科技推广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许多漏洞。一方面,农技推广组织机构设置不尽合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许多地区的农技推广站人员少,专业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农民对农技推广工作多样化的要求。这可造成农技推广工作常常流于形式,很难深入到基层,面对面地与农民沟通、指导。另一方面就是是技术推广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与监督机制。由于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低,推广效果评价困难,致使农技推广工作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技术推广过程中的信息反馈机制也不够完善,农户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很难及时地向推广部门反馈,制约了技术的不断优化与改进。
(三)农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不足
农技人员是农技推广的骨干力量,他们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到农技推广工作的质量与效果,但是,目前我国农业技术人才的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一方面,农业技术人员知识结构老化,缺乏系统地学习、掌握新技术;随着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和新品种层出不穷,而农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却跟不上,这就给技术推广带来了困难[2]。二是农业技术人员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目前,我国农业技术人员虽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经验较少,很难为农户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另外,我国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缺少系统的培训与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得农业科技人才的专业水平很难提高。
(四)种子选择与种植管理问题
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关键是选种和栽培管理,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在选种方面,农户普遍缺乏科学的选种知识,易受虚假宣传误导,选种与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不符的种子。因此,玉米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病虫害,抗逆能力低下,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与此同时,我国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在栽培管理上,农户普遍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如在播种时间、密度和施肥量等方面,农民都是凭经验,缺乏科学性。这就造成了玉米生长发育不良,生长旺盛或衰弱的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另外,农户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强,往往等到发生时才采取防治措施,延误了防治的最佳时期,造成病虫害的蔓延与蔓延。
二、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有效策略
(一)建立示范基地,加强宣传和培训
各地区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典型地块,建立示范基地,基地要严格按照科学栽培技术标准来管理,保证新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如示范基地可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灌溉等先进栽培技术。通过田间实产演示,让农户直观地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增产效应,增强对新技术的信任与接受程度[3]。如在某地区,以宽窄行种植模式为基础,建成高产玉米示范基地,亩产比传统模式增产20%以上。如此明显的增产效果,使得周围的农户对这项新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跑到基地去学习,为以后的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加强科技推广的宣传与培训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可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对新技术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的优越性及应用前景。同时,可通过组织专家现场培训、答疑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技术知识水平。要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农民进行实用的种植技术指导。如某地区农业主管部门请来玉米种植方面的专家,到田间指导农民。专家们不仅对高产玉米品种的特点、栽培技术等进行详细的讲解,而且还耐心地解答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农业部门还利用电视和广播等多种传播渠道,定期发布玉米种植技术资料,使广大农民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种植技术的最新动态,这些措施不仅提高农户的技术知识水平,而且有效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优化推广模式,完善推广管理体系
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是优化推广模式的关键,可建立农业科技服务平台,使农技推广的直观性、便捷性大大提高。平台可实现多种内容的整合,如网上咨询,视频教学,技术说明书等,让农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得到最及时最实用的玉米种植技术信息。如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可为农户提供网上咨询服务,使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能及时得到专家的解答。同时,视频教学还能将玉米种植的整个过程,包括种子处理、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让农户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高产玉米的栽培技术。同时,平台能够根据农户的需求与反馈,对内容进行更新与优化,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4]。此外,在完善推广管理制度方面,应细化推广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奖惩机制等。应对推广工作流程进行细化,以保证技术推广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在技术推广工作的各个阶段,从制订、实施到评价,都要有明确的程序和标准。如农技人员到田间指导时,要严格遵循《技术规程》,保证技术的准确、一致。同时,应建立技术推广档案与档案,便于后期追踪与评价。另外,应进行明确分工,科技推广队伍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工作经历,合理分工,保证每个人都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发挥最大的作用。如一些农技推广人员进行技术咨询解答,一些专家进行田间指导示范,一些专家负责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明确分工,可避免重复劳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整体技术推广效率。同时,应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对技术推广工作中成绩突出、成绩突出的人员,给予表彰奖励,比如颁发奖状、颁发奖金等。这样做不仅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且对其他技术推广员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如某地区为推广优质高产玉米技术,开展“科技之星”评选活动,每年对在技术推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表彰与奖励。这一活动对推广人员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推动了该技术的迅速推广与应用。另一方面,对技术推广工作不认真、敷衍应付的人员,要给予警告、扣减奖金等处分。这样既可促进科技推广人员认真履职,又可维护科技推广工作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三)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反馈机制
高产栽培技术往往涉及到生物学原理、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对农业技术人员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培训内容应包括高产玉米品种选育、土壤改良和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合理密植和田间管理。可通过邀请农业专家授课,组织现场观摩学习,召开技术交流会等方式,使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对该技术的核心要点及具体操作方法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5]。如在培训过程中,可将重点放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参数上,如合理密植株行距的设置等。吉林省公主岭市推广应用的“品字形”高产栽培技术,就是通过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实现水肥气光热的高效利用。培训时可对玉米株行距进行详细说明,如采用130或140厘米的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垄上行距设置为40厘米,垄间行距为90或100厘米,每亩保苗数控制在4500株左右。这种参数设置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和玉米品种特性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得的,经过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才能弄清楚这些参数背后的科学依据,以便在实践中准确地实施。此外,农户作为科技成果的最终使用者,其在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与难题,是科技推广必须面对与解决的重点。因此,鼓励农户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技术人员,而技术人员则根据反馈意见对推广方案进行优化。可建立热线电话、微信公众号、网上反馈平台等专门的反馈渠道,方便农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提出自己的疑问。此外,要定期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与农户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农民在推广新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解答农民的疑问,指导生产。另外,还可以建立一个跟踪和处理反馈问题的机制,对农户所提的问题进行分类分析,确定责任主体,制订解决办法,跟踪落实,保证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四)统一种子选择标准,加强播种管理
种子是玉米生长发育的起始环节,其品质决定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平,因此,必须建立严格的选种标准,以保证种子的纯度、出芽率和生活力等重要指标。如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种子,其种子纯度一般要达到96%以上,才能保证其遗传稳定。发芽率、芽势也是种子品质的重要指标,精播种子发芽率以92%以上为宜,单粒种为96%。高活力种子可在短期(15℃以下)和高湿度(85%以上)下均能正常出苗,是优良种子选育的重要指标之一。此外,应鼓励农户采用包衣种子,采用化学拌种技术。包被的种子含有抗旱、杀虫、生长剂等微量物质,能将玉米低害的危害降到最低,提高秧苗整齐度和秧苗健康率。如采用包衣种子,可有效地防止黑粉病和某些地下害虫的危害[6]。药剂拌种技术可使种子在播种前得到有效的处理,可提高苗木的抗病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如用50%多菌灵或苯菌灵粉剂拌种,按质量分数0.5—0.7%拌种,可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但对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较好。同时,为提高玉米的存活率和产量,加强播种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播种作为玉米生长周期的起始环节,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水平。因此,应大力推广单粒种高产技术,采用科学的密度播种方式,保证种距与播种深度达到规范要求。单粒播高产技术可实现对种子数量与位置的精准控制,避免了种浪费与拥挤,提高出苗率与产量。如采用机械化精量排种装置,可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镇压等作业,保证播种一致,出籽均匀。而科学的密植原则就是根据土壤条件、品种特点和肥水条件,合理确定密植密度,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如对中早熟玉米品种,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种植密度在3500株/667m2左右;晚熟玉米品种以3000株/667m2左右为宜。另外,为保证种子能从土壤中充分吸收水分和营养而顺利出苗,还必须严格控制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对提高玉米单产、改善玉米品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解决好科技成果在推广过程中的难题,可使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未来,应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同时要重视技术推广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的技术推广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推广适合当地特点的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相信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优质、高产的玉米栽培技术必将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刘登科,董文明.有机玉米的种植模式与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J].新农业,2023,(23):13.
[2]翁黎金.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究[J].棉花科学,2023,45(02):48-50.
[3]胡德立.优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推广问题及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23,41(22):124-126.
[4]李春丽.鲜食玉米种植技术推广的途径探索[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1):175-177.
[5] 于兰强,聂杨,马海波.浅谈玉米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11):214-216.
[6] 陈伟,尹艺璇.玉米种植技术要点及其推广策略探究[J].种子科技,2023,41(21):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