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兰晨星

江西彰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江西宜春 336000

摘要

市政工程施工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然而,由于市政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潜在的安全风险和质量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确保市政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可靠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将重点剖析市政工程施工期间面临的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难点,并探讨了可行的提升措施。以期能进一步强化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性和质量水平。


关键词

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正文


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市政工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工程结构和施工技术也日趋复杂。与此同时,公众对市政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的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如施工环境复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施工管理不到位等,导致工程质量问题频发,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这不仅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此外,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市政工程的施工效率,降低工程成本,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市政工程施工期间面临的安全管理及质量控制难点

1.1施工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质量安全管理及控制的难点之一是,受复杂施工环境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问题。具体来说:其一,在城市中心区域或老城区,地下布满了各种管线,包括供水、排水、燃气、电力和通信等。这些管线错综复杂,位置难以准确探明,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管线破裂,引发停水停电、燃气泄漏等重大安全事故。地下管线的复杂性使得施工难度增加,极大地影响了施工进度和安全性。其二,一些市政工程必须在繁忙的道路上进行,施工区域内交通流量大,车辆和行人密集,施工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交通造成干扰。维持交通顺畅与施工进度之间存在矛盾,施工期间容易发生交通拥堵,甚至引发交通事故,增加了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其三,市政工程附近往往有很多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结构复杂、历史悠久,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振动、沉降等影响,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老旧建筑物,承受能力较弱,施工震动可能引发墙体开裂甚至倒塌,增加了施工风险。其四,部分市政工程施工现场的空间狭小。市区内施工场地往往受限,场地狭小限制了大型机械设备的使用,材料堆放和施工人员操作空间有限,增加了施工组织和管理的难度。空间不足也可能导致施工进度拖延,影响整体工程的如期完成。

1.2工程类型多样化

市政工程涵盖了道路、桥梁、隧道、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燃气管道等多种工程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施工要求和技术规范。与此同时,多样化的工程类型带来了质量安全管理上的诸多难点和问题。具体来说:其一,不同工程类型的技术要求各不相同。道路工程需要注重路基稳定性和铺装质量,桥梁工程则要求更大的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隧道工程涉及复杂的地下施工技术。这些不同的技术要求增加了施工管理的复杂性,需要对每种工程类型的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地了解和管理。其二,市政工程使用的设备和材料种类繁多,每种设备和材料的性能、使用方法和保养要求不同,管理难度大。例如,桥梁施工需要大量的钢材和混凝土,排水系统施工则需要各种管道和接头,这些材料的质量控制和使用管理需要精细化和专业化。其三,不同工程类型的施工工艺复杂多样。每种市政工程都有其特定的施工工艺和流程,这些工艺流程的复杂性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例如,供水系统的安装需要严格的管道连接和防漏措施,燃气管道的施工则需要高度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些复杂的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单位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施工经验。

1.3协调难度大

市政工程建设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协调配合,协调难度大是质量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具体来说:其一,市政工程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审批和监督。施工过程中,项目需要与规划、建设、交通、环保等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各部门的审批流程和要求不同,增加了协调难度。例如,环保部门对施工过程中的噪音、扬尘有严格的控制要求,交通部门则需要确保施工期间的交通顺畅。其二,市政工程涉及多个施工单位和分包商的配合。特别是大型市政工程,通常由多个施工单位和分包商共同完成,不同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至关重要。施工单位和分包商在施工进度、技术标准、质量要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容易导致沟通不畅和配合不力。例如,土建单位和安装单位在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上需要紧密配合,否则可能影响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总体来说,市政工程建设的协调难度大,是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难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妥善处理和应对这些协调问题,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1.4施工周期较长

某些市政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出现“滑落”情况,可能显著提高风险事故发生率。具体来说,在现代市政工程中,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承建单位,抑或施工单位,都十分重视安全问题。毕竟,无论是从责任角度,还是赔付角度来看,没有人愿意发生安全事故。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施工人员进场之前,有关方面会不止一次地组织召开安全会议。在这些会议当中,安全管理人员会将施工期间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特别重视的安全问题逐一向与会人员讲解,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告知施工人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施工现场会出现的“惨烈”效果。通过这种方式,施工人员在初期阶段,意识深处会始终“绷紧弦”,在施工现场的每一项作业都会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基于此,市政工程施工初期阶段,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较低。“人性使然”之处在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段时间内如果持续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那么大脑潜意识会“想要放松”。在思想松懈之后,便会出现相关行为。比如市政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滑落过程如下:其一,一段时间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施工人员会逐渐放松警惕,对施工标准的执行力度会打折扣,进而增加安全隐患。其二,施工人员随着对施工现场环境熟悉程度的提升,意识层面会认为“没有安全隐患”,同样会增加安全风险。由此可见,施工周期较长,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无法长期维持,需要引起重视。

2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及控制水平的措施分析

2.1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是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一个科学、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应包括系统的质量管理方法、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以及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市政工程的管理人员来说,若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需要明确重点管理内容。为实现上述目标,管理人员可以采用如下公式:

1)

在公式(1)中,Q表示工程总体质量评分;ωi表示第i项工程的权重;qi表示第i项工程的质量评分;n表示工程项目的总数。假设在某市政工程中,需要对道路施工、桥梁施工、排水系统施工、供水系统施工和燃气管道施工五个主要工程项目进行质量评分和综合评价。各项目的权重和质量评分如表1所示。将表1中的数据代入公式(1)计算后,可得到总体质量评分为86.2。该结果反映了整体工程的质量水平,通过综合质量评分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各项目的质量状况,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某市政工程中多个项目的权重和质量评分

工程项目

权重

质量评分

道路施工

0.25

85

桥梁施工

0.20

90

排水系统施工

0.15

80

供水系统施工

0.25

88

燃气管道施工

0.15

82

2)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是确保施工过程安全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施工安全检查表、安全培训计划等。每个施工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在规范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同时,通过定期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3)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是确保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监督和评估机制应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定期评估,以及对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通过实时监控可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定期评估可以全面了解工程质量和安全状况,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确保问题不积累、不拖延。

2.2科学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

科学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是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等手段,提升工程管理的效率和精度。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通过复杂的算法和模型对工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比如可以使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模型来预测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系。该模型的表达式如下:

Qi 01X 1i2X2i+⋯+βnXnii2)

在公式(2)中,Qi表示第i项工程的质量评分(此为因变量,是管理人员试图对市政工程开展区间,需要重点预测和解释的变量);β0表示常数项;β1、β2、βn等均表示回归系数(这些系数表示每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估计出这些系数,从而了解每个自变量对质量评分的贡献);X1i,X2i,Xni等均表示第i项工程的多个影响因素(用来预测因变量的多个独立变量。在市政工程中,自变量可以包括安全评分、监控次数、安全隐患数量、整改次数等);ϵi表示随机误差项(表示无法通过自变量解释的随机误差,反映模型中的不确定性和其他未考虑的因素)。

运用公式(2),可以在市政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方面取得以下效果:其一,量化影响因素。多变量回归分析可以帮助管理者量化不同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比如通过分析可以确定安全评分、监控次数、整改次数等因素对质量评分的具体影响程度,从而明确哪些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其二,优化资源配置。了解各个因素对质量的影响后,管理者可以更科学地分配资源。比如发现监控次数对质量有显著影响,便需增加监控资源,确保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实时监控。其三,预测质量趋势。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工程质量的变化趋势。如果发现某些阶段的质量评分可能下降,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其四,制定管理策略。根据多变量回归分析的结果,管理者可以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比如一旦发现整改次数对质量有负面影响,可以加强施工前的质量控制,减少整改需求,提高整体施工质量。如表2所示,为某市政工程中,不同阶段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到,随着安全评分和监控次数的增加,质量评分呈现出上升趋势,安全隐患数量和整改次数则逐渐减少。该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可以有效地预测和提升工程质量。

2某市政工程中不同阶段的管理数据

阶段

质量评分

安全评分

安全隐患数量

整改次数

监控次数

初期

82

85

5

3

10

中期

85

87

3

2

13

后期

88

90

2

1

15

验收前

90

92

1

0

18

完工后

92

95

0

0

22

2.3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培训会议,重塑意识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安全意识在任何工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呈现出一定的涨落周期。理解和管理这种“安全意识涨落周期”是确保持续高水平安全管理的关键。为有效管理这一周期,需要定期组织召开安全培训会议,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宣传,保持员工的安全意识在高水平。具体措施包括:其一,定期培训。每隔一段时间组织一次全员安全培训,内容涵盖最新的安全法规、事故案例分析、安全操作规程等,通过不断学习和强化,确保员工时刻保持警觉。其二,专题会议。针对特定阶段或特殊工艺,召开专题安全会议,深入讨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其三,模拟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正确地应对。其四,反馈机制。建立安全问题反馈机制,鼓励员工及时报告发现的安全隐患,并对报告情况进行跟踪处理,确保隐患得到有效解决。

3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是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和保障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面对施工环境复杂、多样化工程类型、协调难度大、施工周期长等难点,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制定严格的施工标准以及定期开展安全培训等,都是提高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挑战,还能为未来的工程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确保项目高质量、高安全标准地完成。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为城市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国眀.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安全管理及控制措施[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4(03):84-86.

[2]罗秀清.市政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与环境保护控制措施[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04):144-145.

[3]张傲齐.市政工程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江西建材,2021(07):287-288.

[4]张明.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措施分析[J].大众标准化,2020(24):16-17.

[5]施坚.市政工程管理质量与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智能城市,2020,6(05):118-1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