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现状探讨给排水技术
摘要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施工现状;给排水技术
正文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建筑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给排水系统作为建筑物的重要基础设施,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质量、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施工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材料质量不稳定等。探讨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现状并深入分析给排水技术,对于提高施工质量、确保给排水系统的高效运行、满足人们对舒适生活环境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建筑给排水施工现状
1.1给水问题
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建筑使用时间比较长,导致给水系统压力不足,造成严重的问题。因此,应加大对给水系统的改造力度,采取无负压供水,从而降低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增加建筑空间的利用率。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个方面,这种技术的缺点是会对主干线供水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调速装置进行集中、优化;二是集水管内部的流动与噪音问题;三是管理技术与经济,对高层建筑垂直管道进行合理的优化。
1.2排水问题
首先就是地漏,地表渗漏是排水系统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很容易导致地面渗漏高出地表、沟渠阻塞、地表漏水、防水密封破损等问题。其排水方式有可调渗漏、深水密封渗漏、多通道渗漏、防渗漏、封闭渗漏、防冻渗漏、防暴渗漏等,能有效的处理很多问题。但在现有的基础上,地漏施工还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其次,管道堵塞是常见现象。施工过程中,若杂物未清理干净就进行管道安装,或者在后续装修阶段有异物掉入管道,都容易造成堵塞。这不仅影响排水效果,还可能导致污水回流,污染室内环境。最后,排水管道渗漏问题也不容忽视。可能由于管材质量不佳、接口密封不严或施工不规范等原因,导致渗漏发生,既浪费水资源,又可能损坏建筑物结构。
1.3热水供应问题
在建筑给排水系统中,热水供水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舒适度。现有的热水系统应该注重热泵、铜管、管件等的选择,并重视贮水装置的选择和均衡热泵的选用。另外,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节约能源的理念,合理的设计,以达到冷水、热水之间的压力平衡。在热水系统中,常用太阳能热水设备,并尽可能选用低能耗、经济效益好的加热设备。
2工程概况
某建筑工程建筑总面积高达25000m²,共25层,其中包括地上23层,地下2层,地下负1层为停车场,负2层设备用房,建筑结构属框架式结构,是十分典型的高层建筑类型。据统计,给排水施工设计内容重点包括第1、3、4和22层的室内生活、热水给水与排水等系统安装。
3排水施工难点
1)案例建筑楼层体量大,用户多,管线分布错综复杂,在给排水施工期间极易出现施工混乱问题,一旦出现严重火情事故蔓延态势将难以控制。
2)作业地区入驻单位较多,排水量巨大,所用排水管道较长,排水能力指标判定标准与传统建筑存在一定差异。
3)给排水系统中存在一定静力水压,若只选择固定区域实现供水,势必会对后续正常使用造成影响,使得供水管老化进程加快。
4施工技术部署
4.1给水工程
随着建筑层高的日益增加,传统供水系统水压已无法满足水资源大体量供给需要。想要较大化满足人们水资源需求,供水机构需架设水泵,并实施分区给水。本案例作业人员考虑到给水工程对整体高层建筑的运行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故决定在设计期间,仔细计算出水量,并基于工程建筑实际,因地制宜地优化给排水方案。首先,科学规划给水分区,对给水管道内水流参数实现计算,其次,还要依据水流参数具体数值,明确给排水管道现实直径、材料。
水流参数计算公式(1)如下:
Kh= Qh/Qc
式中,Qh、Qc分别表示建筑主体昼夜最大用水量、平均小时用水量。
其次,针对工程小区裙楼地下室最高日用水量数值,还计划将生活给水总体分为2个分系统,地下1层直至地上3层,由市政自来水管线实现对接供应,并配备独立水表实现计量;4层以上则借助变频调速水泵实现供水,而针对15层及以上的超高层供水,为保障供需平衡,则设置多组泵区,并确保中高区整体台数不低于2台。
4.2排水工程
作为给排水系统中关键组成部分,排水系统在具体施工期间要注意如下2方面内容,一是雨水排放,二是污水排放。为最大化节约水资源,以高效水资源利用落实,助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顺利。高层建筑排水系统,在具体施工期间要强化对雨水回收装置的优化落实,最大化利用自然雨水,同时,还要立足于污水排放视角,尽可能将污水排放至指定方位,以便科学布置污水排放管网,助力排水系统质量持续提升。本案例考虑到用户单位个体较多,故计划建立集约程度较高的水处理站,以助全部科学排放污水。
此外,在具体实现排水管道设计期间,还因内部结构十分复杂,所以决定将可循环装置设置在内层,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完善雨水回收收集系统落实。同时在对雨水收集水质实现检测期间,还计划以实际检测数据为基准,保障色度严格位于10~40度,污水中悬浮物位于20~40mg/L。
具体不同应用场景所制定的实际水质标准详情如下表1所示。
表1不同场景水质处理后标准
场景 | 化学需氧量(COD) | 污水中悬浮物(SS) |
绿化 | ≤30mg/L | ≤10mg/ L |
娱乐水景 | ≤20mg/L | ≤5mg/ L |
道路浇酒 | ≤30mg/L | ≤10mg/ L |
冲厕用水 | ≤30mg/L | ≤10mg/ L |
最后,为保障整体的排水设计更为合理,还计划对建筑排水总体走向实现优化布局,严格依据市政排水基础资料加以明确。操作期间,计划通过各类设施设备的介人,健全建筑生活污水处理路径,高效清除水中污染物质,助推有害物质顺利转变为无害物,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实体利用率。
4.3消防工程
对于高层建筑物而言,消防系统属于消防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消防水枪其射程多在30m以内。如若发生严重火灾灾情时,其内部系统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消防供水作为消防系统功能发挥的核心环节,想要保障消防系统顺利发挥功效,在具体落实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期间,加强细致部署,落实优化主动喷水、消防栓系统设计十分关键。本案例在设计期间,为提升整体设计水准,计划将主动喷水系统分为2部分,分别是湿式智慧化喷水灭火与干式自动化喷水灭火系统,其主要适用范围、构成部分以及作业机理详情如下表2所示。
表2自动化喷水系统
具体喷水灭火系统类别 | 适用范围 | 构成部分 | 作业原理 |
湿式 | 适用于环境温度在4~70°之间的高层建筑主体 | 闭式喷头、指示器、报警阀组合(湿式)等 | 保护区内出现火灾温度升高,会使得闭式喷头前端玻璃球炸裂,从而形成持续喷水 |
干式 | 适用于环境温度低于4°或高于70°的高层建筑主体 | 洒水喷头、指示器、报警阀组合(干式)、管道、供水设备 | 保护区内出现火灾温度升高会使得闭式喷头前端玻璃球炸裂,从而助推喷头持续释放压缩气体 |
此外,设计人员还以用户总体量为判断标准设置,在每层楼都设置了数量统一的消防水泵及水箱。以地下一层为例,基于现实需要,设计人员计划将具体的消防储水池容量设为360m²、喷淋用水量则设计为90m。消防栓栓口静水压不高于0.7MPa,若发现出水水压已明显大于所需控制数值,则要立即反应,及时将不锈钢孔板放置在消防栓的栓口区域。
最后,在实现自动喷水灭火设计期间,也严格依据相关规范标准需要,对于整体的布局实现顶层设计优化落实。具体实践期间,考虑到本项目案例是中危险级火灾危险,故决定将本次喷淋系统的用水量标准数值设置为25L/s。
5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
5.1孔洞预留
想要保障给排水管道施工有序落实,首先要及时预留给排水孔洞,以此为管道顺利通过墙壁提供支撑。具体施工之前,作业人员需严格依据设计图纸需要,在各施工现场区域标记出所需要预留的孔洞具体方位;同时,在施工开始时,还要严格依据施工章程,2次核查预留孔洞的具体标高以及大小,若发现预留洞较施工标准小的话,要立即反映,及时修补重置,严防因洞口规格不一,影响管道通过墙壁效率。
5.2支架安装
支架安装也属于高层建筑主体,是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十分重要的核心环节,想要确保安装位置更为稳固,支架与管道实现紧密接触十分必要,随着支架的灵活摆动,想要更高效率地实现管道吊架安装成为可能。具体操作期间,要严格把控支架铺设距离,钢管管道支架最大间距也要参照保温管的实体参数实现明确,若保温管管径为15mm,那么最大间距应为2m;若保温管管径为20mm,则最大间距应为2.5m,以此类推,持续增加。
5.3管道连接
管道连接作为给排水施工关键环节,想要保障其施工质量顺利达到预期。作业人员在管道设备连接期间,就要自觉遵循设计方案,发挥设计方案指导作用,为施工建设标准顺利达到理想状态提供指导依据。与此同时,作业人员还要严控并保障进场管道材料的质量,从根源上保障给排水作业质量更为优质。在具体落实管道选材期间,若经济条件允许的话,给水管要尽可能以PP-R这类管材为主,排水管则要尽可能以UVC这一类材料为主,以材料优选介人,为工作顺畅展开提供必要前提。最后还要严格完善管道安装部署落实,预先对水管进行清洁,并选择适配度最高的连接方式。施工期间。要严格以设计说明连接标准为依据,精选最优质的连接手段。就以本文所使用的UPVC 材料为例,考虑到此类材料较为特殊,为保障整体的连接工作有序展开,施工人员就计划采用胶黏结的手段实现管道连接,并在具体黏结前,要求现场人员及时进行打毛插口处理操作,以保障黏结剂效果得到最大化发挥。
5.4给水管安装
给水管安装前,施工人员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细致核对,通过明确地沟深度、地沟长度的行为,为进一步保障给水管安装质量达到预期提供支撑。具体安装期间,一旦发现施工期间存在材料质量问题,要及时停止工作立即反映,并上报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修复手段,快速对施工中细节问题加以处置。最后,施工作业人员还要保障各焊接位置稳固度,并基于给水管安装施工完结工况,持续更新管道内部结构,为推进整体安全持续提升贡献力量。
5.5排水管安装
1)作业人员要严格依据设计规划,明确排水管道和相关设备的具体位置,并及时在梁柱墙面表层标记管道中心线;2)自觉对预留孔位置实践核查,并基于管路中心线绘制等比例管路敷设图纸,在图纸上标记各管道实际尺寸与间距;3)依据设计图纸,选择适宜管材,明确管材质量后,即可展开配管工作;4)配置完毕后,还要依据图纸定位管件连接方向,确保反水现象等不良问题不会频繁出现;5)要有统筹意识,在充分考虑安装施工量顺利完成的同时,还要及时对区域各时段排水量峰值实现分析总结,为管道完全贴合施工整体要求提供保障。
5.6管道试压
试压开始前,作业人员要仔细对管道阀门管线连接实况实现核查,确保内部构件安装标准都顺利达到预期之后,再落实试压试验。在试压期间,作业人员还要及时对管道开口实现封堵,以保障施压效果不会受外界因素影响。待具体检查完毕给排水管道密封状况之后,作业人员还要及时控制水灌入位置,时刻确保水位都维持在管道最低处后,即可实现气体灌人作业,精准将气体灌人管道最高方位,助力压强顺利形成。在此需特别注意,试压工序落实期间,如若发现管道存在明显异常问题,要及时停止试压试验。并针对问题,仔细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待管道无异常之后才能实现二次试压。
5.7雨水收集系统施工
高层建筑群落之中,平面位置上可能存在形式多元且数量较多的立管设备,鉴于此情况,为最大化助推雨水资源实现优化分配,相关技术人员要充分结合工作实践经验,积极参照雨水排放系统技术章程,落实系统优化设计,为雨水斗能够均匀人水提供坚实保障。在设计完毕之后,还可借助雨水渗蓄能力计算公式,来具体判断系统设计是否真正合理、是否可以达到预期目标。公式(1)如下:
式中,、
分别表示雨水渗蓄率、径流实体系数
,
则表示渗漏预期面积,
;为渗漏实际面积;Z为下渗总量;U则代表为蓄水量。
结语:
概而言之,通过上文分析,可知,建筑给排水施工现状存在一定问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应重视施工中的不足,积极采用先进的给排水技术。通过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加强材料质量管控和施工管理等措施,不断提升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为人们创造更加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推动建筑行业在给排水领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邹鹏威,刘斌,孟珊.高层住宅建筑给排水系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12):190-192.
[2]侯树营: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优化设计方案及技术要点分析[J].门窗,2022(07) :110.
[2]张睿智.某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2023,No.236(01):169-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