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关键节点分析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艾建杰

绵阳城市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关键节点及具体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课程导入、施工流程、现场实践等环节的分析,提出了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行为,但仍需改进教学手段以增强学生兴趣和减少学习压力。本文为高职院校公路工程技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思政教育;职业素养;工匠精神;教学策略

正文


项目编号:绵阳城市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公路工程施工技术、MCYKXM2024016

引言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能力,还具有重要的思政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职业道德,为社会输送具有专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通过对教学关键节点的分析与设计,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增强学生对专业和社会的认知。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教学实践,总结出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途径,并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关键节点,探讨如何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合理融入思政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课程导入、施工流程讲解、现场实践及课程总结等环节的分析,提出适合高职院校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思政教育策略,力求实现技术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1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目标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承担起思政教育的职责。思政教育目标的明确对于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在本课程中,思政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工匠精神。

1.1 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公路工程施工是关系到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公共安全和社会利益。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通过讲述实际施工案例,尤其是一些因不负责任或疏忽大意而导致严重后果的负面案例,使学生认识到施工质量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从而树立起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在施工过程中践行职业责任,增强他们对工程质量与社会责任的理解和重视。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某些施工事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在施工过程中遵循技术规范和安全标准的重要性。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能让他们意识到作为未来公路工程建设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保障未来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公路工程施工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专业、多工种之间的协同合作。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的施工项目中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团队协作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个人的贡献对于整体项目成功的重要性。

例如,在课程的某些环节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模拟的施工项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技术员、质量监督员等。通过这种角色分配,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到各个角色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1.3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在传授具体技能的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培养他们的工匠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典型的优秀工程案例,展示高质量工程的特点和细节,激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追求更高的标准。同时,在实践教学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严格要求学生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细度,帮助学生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例如,在学习路面铺设技术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实际工程中的标准进行操作,严格控制每一个施工环节的细节,确保路面的平整度和质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施工技术,还能体会到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工匠精神。

通过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还能在他们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技术与德育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成为既具备扎实技术能力,又具备高度职业素养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的思政教育关键节点

2.1 课程导入阶段

在课程的导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国家重大公路建设项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介绍这些工程项目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和作用。在这一阶段,教师还可以通过展示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公路工程施工的壮观场面和工程技术的复杂性,从而在情感上与国家建设需求产生共鸣。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某些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过程,讲解这些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交通便利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影响。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公路工程不仅是简单的施工任务,更是对社会、国家和人民的重大贡献。这种情感共鸣有助于学生树立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2 施工流程教学中的思政融入

在施工流程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安全施工的案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例如,在讲解路基处理、路面铺设等具体施工环节时,可以通过列举真实的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在未来工作中对安全施工的高度重视,并自觉遵守施工规范和标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规范操作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进一步深化对施工技术与职业责任之间关系的理解。通过这些内容的融入,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施工技术,还能在心中树立起遵守规章、保障安全的职业信念。

2.3 现场实践教学中的思政教育

现场实践教学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的最佳途径之一。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直接接触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体会到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或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某些施工环节的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施工工作的细节和挑战。

通过现场实践,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施工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复杂施工条件时保持职业操守和坚持工匠精神的重要性。这种亲身参与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思政教育内容,从而增强其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3 思政教育融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3.1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实现思政教育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施工案例,例如高速公路建设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解决过程,向学生展示实际工程中的问题解决与决策过程。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施工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职业责任感和社会担当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案例中的具体问题,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并通过集体讨论和教师引导,寻找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在面临困难时保持职业操守和积极的态度。这种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职业道德。

3.2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有效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模拟的公路施工项目。每个学生在小组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例如项目经理、施工员、质量监督员等,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每个岗位在施工过程中的职责和重要性。

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突发情况,例如质量问题、安全隐患等,要求各小组共同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体验到实际施工中团队协作与应对挑战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角色扮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职业责任感,激发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对工作岗位的敬畏与热爱。

3.3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运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政教育的效果。在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施工纪录片、工程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施工过程以及工程师们在施工中的工作状态和职业态度。通过这些生动的影像资料,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施工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从而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此外,多媒体资源还可以用于展示一些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展示,学生能够理解公路工程对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贡献。这种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的效果。

4 思政教育融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的效果与反思

4.1 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将思政教育融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教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强调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学生在职业态度和行为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他们更加重视安全施工,能够自觉遵守施工标准,意识到自己工作对社会和公众安全的重要性。此外,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也有了明显进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充分认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

4.2 思政教育效果的反馈与不足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讨论的方式,收集了学生对思政教育融入效果的反馈。结果显示,思政教育的融入对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显著的作用。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部分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内容兴趣不高,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在不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由于思政教育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反映教学压力有所增加。

4.3 对教学方法的改进建议

针对反馈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未来的教学中应不断改进思政教育的方法与手段。例如,可以增加现场实践教学的次数,通过亲身参与施工过程增强学生对施工技术与职业责任的理解。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和互动环节,以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兴趣,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学生带入实际的工程项目中,使他们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理解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思政教育将能够更加有效地融入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出具有技术能力和德育素养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5 结论

总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工匠精神。通过在课程导入、施工流程、现场实践等环节的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得到了显著提升。然而,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未来,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培养出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和扎实技能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向阳.“课程思政背景下交通院校大学生两路精神教育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1.DOI:10.27671/d.cnki.gcjtc.2021.001029.

[2]曹卫东,刘树堂,葛智,.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J].高教学刊,2022,8(15):115-118.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5.028.

[3]王玉杰.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2):181-182.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2.083.

[4]俞素平.《公路工程造价》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J].福建交通科技,2022,(06):110-112.

[5]刘建,曾传华.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道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思政建设分析[J].安徽建筑,2024,31(08):101-102.DOI:10.16330/j.cnki.1007-7359.2024.8.3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