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王露 徐翠平 胡晓梅 杨美华 李娥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昆明 650600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参与度提升策略。通过合理的教学流程、个性化学习路径、互动性增强以及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微课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知识掌握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文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了微课教学中的有效方法及其对学生参与度的积极影响,同时反思了教学实施中的挑战与改进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微课能够为学生提供灵活、高效的学习体验,但仍需持续优化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

病原微生物,免疫学,微课,教学设计,学生参与度

正文


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23k1108  

引言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与生命科学教育中的核心内容,涵盖了人体如何应对外来病原体的复杂过程。传统课堂教学通常以讲授为主,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时容易出现疲劳,导致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逐渐受到重视。通过10-15分钟的教学视频,微课能够直击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然而,仅仅依赖微课内容并不足以保证学生的深度学习与理解。要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引入多种策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微课教学能够与互动工具相结合,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互动测验、在线讨论以及游戏化元素的加入,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本研究旨在探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并通过具体策略与实践案例,探索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学习体验。

1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的教学设计

1.1 微课的定义与特点

微课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教学形式,通常通过1015分钟的短视频呈现核心知识点。相较于传统教学,微课具有灵活性高、信息密集等优势,尤其适用于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这样的复杂课程。通过微课,教师能够将大量抽象、复杂的内容分解为更易理解的模块,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对于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这类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课程,微课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便利,提升学习体验。

1.2 教学目标

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首先,学生需要掌握主要病原微生物的分类及其致病原理,了解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如何影响人体健康。其次,学生需要理解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特别是免疫系统在应对病原微生物入侵时的作用机制。最后,学生应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了解疫苗的功能及其在防控传染病中的关键作用。这些目标为课程内容提供了清晰的方向,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并在实际中应用。

1.3 微课内容设计

微课的内容设计应紧扣教学目标,简洁明了又富有深度。在病原微生物部分,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病毒、细菌等的结构和致病机制,以增强学生的理解。例如,动画可以演示病毒如何通过宿主细胞复制,以及细菌通过分泌毒素导致疾病的过程。此外,免疫系统的功能部分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免疫细胞识别和消灭病原体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免疫反应的复杂机制。

在讲解传染病的防控时,微课可以结合实际案例,如流感和艾滋病的传播与防控。通过这些具体的例子,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理论知识,还能看到其实际应用的场景。疫苗的作用则可以通过动画展示如何激发免疫系统产生防御反应,帮助学生加深对疫苗原理的理解。

1.4 课件与资源准备

微课的成功实施离不开高质量的课件与教学资源。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如动画、图表和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病原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课件应注重视觉效果,简洁且重点突出,辅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此外,教师应充分利用学习管理系统(LMS),提供课件、习题和补充资料,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和巩固知识。LMS还可以作为互动平台,通过测验和讨论区,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提升学习效果。

通过合理的内容设计、资源准备与信息化工具的有效运用,微课能够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掌握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的核心知识点。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为未来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2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的教学实施

2.1 教学流程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的教学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提前观看微课视频,了解课程中的核心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LMS)发布预习提纲和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此环节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是核心部分,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式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讨论免疫系统如何应对病原微生物时,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免疫反应的不同阶段。同时,可以结合课堂测验或在线互动工具(如Kahoot)进行实时反馈,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课后复习环节通过巩固练习、在线测验和拓展阅读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发布课后作业,并通过LMS平台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个性化反馈,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2.2 互动与反馈机制

互动与反馈是微课教学中提升学生参与度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在LMS中创建讨论区,学生可就课程中的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例如,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某种病原微生物传播方式的理解,教师则可以通过讨论提供进一步的引导与反馈。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参与感。

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在线测验工具,如QuizizzMentimeter等,进行即时测验,这不仅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还能帮助学生立即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在测验后及时给出个性化反馈,指出学生的理解误区或不足,帮助他们调整学习方向。即时的反馈机制能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纠正错误认知。

2.3 信息化工具的应用

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优势是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支持教学。LMS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发布微课视频、习题及补充资料,同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LMS平台不仅使得教学资源的管理更加便捷,还为教师提供了监控学生表现的工具,如在线测验的成绩报告、视频观看记录等。基于这些数据,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针对性地帮助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

此外,在线会议工具如ZoomMicrosoft Teams等,也能为教师提供与学生实时互动的机会,特别是在解答复杂问题或进行深入讨论时。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共享功能展示相关的动画或图表,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知识点。在某些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移动端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访问课程资源,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3 提高学生参与度的策略

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关键。为了确保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以从个性化学习路径、增强互动性以及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等方面采取有效策略。

3.1 个性化学习路径

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进度各不相同,个性化学习路径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LMS)的自适应学习功能,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内容和练习。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基础知识的重复学习,而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复杂的案例和拓展学习资源。通过这样的个性化学习路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进度自主调整学习,避免了“一刀切”教学的弊端。这种灵活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在LMS平台上设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保持学习动机。在完成每个目标时,学生能够获得明确的成就感,从而推动他们继续学习,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

3.2 增强教学互动性

互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核心策略之一。通过设计更多的课堂互动环节,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测验工具(如KahootQuizizz等)进行实时测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学生通过参与测验,不仅能够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还能与其他同学产生竞争感,从而增加学习动力。

游戏化教学也是一种有效的互动手段。教师可以将知识点设计为挑战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积分或奖励。这种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观点与见解。例如,让学生小组讨论某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既能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能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合作。

3.3 利用信息化工具提高参与度

现代信息化工具的应用可以极大提升微课教学中的互动性和参与度。LMS平台能够帮助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促进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区或实时消息功能与学生互动,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学习过程的流畅性。

互动视频也是提高参与度的有效手段。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插入实时问题或测验,鼓励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主动参与。通过这种互动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同时通过即时反馈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此外,移动学习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增强学习的灵活性,并通过推送提醒功能引导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4 案例分析与实践反思

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策略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本文以某医学院为例,该学院在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中引入了微课教学,并结合多种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利用LMS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和微课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学生通过预习提纲掌握了重点内容,并在观看微课时进行了初步的自我检测。随后,课堂教学采用了互动测验和实时讨论的形式。通过使用在线测验工具,教师能够即时获取学生的反馈,并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课堂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例如,在病原微生物的分类讲解中,教师通过Kahoot在线测验工具提问学生对病毒和细菌分类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区分两者的特性。通过这样即时反馈的形式,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还通过竞赛模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此外,在课程的互动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在这些讨论中,学生们利用课前学习到的理论知识,通过分享观点和互相补充,实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小组讨论的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促进了他们的合作与团队意识。

课后,教师通过LMS平台发布巩固练习和扩展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LMS系统中的数据分析功能也帮助教师监控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给予个性化反馈。例如,针对某些学生在测验中表现较差的部分,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补充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克服难点。

在这一实践案例中,微课的引入和信息化工具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然而,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自主学习阶段容易产生惰性,未能按时完成预习任务,导致课堂互动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加强学习监督,通过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按计划进行学习。

5 结论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微课的教学通过灵活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互动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个性化学习路径、增强课堂互动以及利用信息化工具,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持,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实践证明,微课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然而,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教师需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吕丁丁,杨军,万爱军.基于线上教学的病原微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22,35(04):119-121.

[2]马建雄.慕课在病原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的实践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2,(33):137-140.

[3]陈晓笑,潘萍,沈晓燕,.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混合式教学实践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21,(04):135-136+138.

[4]王卓娅,邓祖军,刘晓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虚实结合实验教学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20,22(12):909-911.DOI:10.13754/j.issn2095-1450.2020.12.14.

[5]刘佳,王英,智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在高职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0,(03):92-9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