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PP下“BOPPPS+SPOC”教学模式在《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刘雪娇 朱鹏云 陶菁 李卫平 夏高水 龚乐乐

南昌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200

摘要

本研究通过在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中应用CIPP评价模型下的“BOPPPS+SPOC”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研究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操作熟练度、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结合CIPP模型的动态评估和“BOPPPS+SPOC”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环节,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效,证明了该模式在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关键词

CIPP评价模型;BOPPPS教学模式;SPOC;影像设备学;实训教学

正文


2023年度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2310078

引言

影像设备学是一门涉及复杂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的学科,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效果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存在明显的短板。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如何优化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成为影像设备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在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中应用CIPP评价模型下的“BOPPPS+SPOC”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实践能力。通过CIPP模型的全面评估与“BOPPPS+SPOC”教学模式的有效结合,期望在教学设计、实施及评价等方面实现系统优化,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CIPP模型概述与“BOPPPS+SPOC”教学模式介绍

1.1 CIPP评价模型概述

CIPP评价模型是一种系统的评估框架,由背景(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产出(Product)四个主要元素组成,适用于教学活动的全程评价。背景评估(Context)是对教学环境、学生需求和目标的分析,以确保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投入评估(Input)是对教学资源、教师素质以及教学策略的评估,旨在确保教学准备充分;过程评估(Process)则关注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评估其有效性;产出评估(Product)则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考评,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CIPP模型强调教学的全面、动态跟踪,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1.2 “BOPPPS+SPOC”教学模式介绍

“BOPPPS”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课堂教学设计,涵盖了桥入(Bridge-in)、学习目标(Objectives)、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六个环节。通过这些环节的完整设计,能够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的参与度和效果。而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是一种基于在线平台的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结合了MOOC的大规模开放性和小班化教学的针对性,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体验效果。将SPOC与BOPPPS结合使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前通过SPOC自主学习理论知识,在课上通过BOPPPS的结构化教学方式进行深度互动和知识的内化。

1.3 CIPP模型与“BOPPPS+SPOC”的结合应用价值

CIPP评价模型与“BOPPPS+SPOC”教学模式的结合应用,能够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CIPP模型可以为“BOPPPS+SPOC”教学模式的每个环节提供系统性的评估框架:背景评估确保教学目标的制定切合学生实际需求;投入评估保证教学资源和课程设计的科学性;过程评估关注教学过程的实施情况,以确保教学计划的执行有效性;产出评估则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最终测评。这种结合方式既能够保证课堂内容的连贯性与逻辑性,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为影像设备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当前教学模式下的课程现状

传统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主要采用教师演示与学生模仿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课堂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设备的操作方法,学生在实验课上依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存在诸多局限性。首先,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过于单一,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度有限。学生大多数时间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对设备操作的演示时间有限,无法充分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导致学生在课后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缺少有效的指导。由此,传统教学模式在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方面存在不足。

2.2 学生学习成效的不足之处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效普遍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脱节。影像设备学涉及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只是在理论上了解设备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而缺少足够的实践练习,导致其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困惑和错误。部分学生对设备的基本操作尚能掌握,但对于更深入的调试和问题处理却感到困难。这是由于现有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的实践环节以及对学习效果的持续跟踪和反馈。此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培养,教学重点仍然局限于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2.3 教学反馈机制的局限性

在传统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中,教学反馈机制主要依靠教师的单方面评价,学生自我反思和互相评议的环节几乎缺失。教师通常在课堂结束后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而这种评价往往停留在对操作结果的描述,缺乏对学习过程的深入分析。由于教学反馈缺少即时性和多样性,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不足,无法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此外,评价形式过于单一,缺少学生之间的互动与讨论,学生很少有机会对彼此的操作进行观察和评论,这也限制了学习的多样化视角和相互促进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形成有效的自我评估和改进机制,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2.4 问题的根源分析

导致以上问题的根源在于传统教学模式过于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课堂上,教学活动主要围绕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展开,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少主动探究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同时,教学反馈的单一性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了解自身的不足,也缺乏自主改进的动力和方法。影像设备学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但目前的教学模式难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因此,急需一种更加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CIPP下“BOPPPS+SPOC”教学模式在实训课程中的应用设计

3.1 教学设计思路

本研究将CIPP评价模型下的“BOPPPS+SPOC”教学模式引入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旨在通过教学的多环节协同,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提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结合CIPP模型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估,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需求,教学资源和过程科学合理,教学产出具有实际效果。通过“BOPPPS+SPOC”的应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践能力。

3.2 实施方案

3.2.1 背景分析(Context)

背景分析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主要通过调研了解学生对影像设备学的兴趣、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实际学习需求。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明确学生的基础情况,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通过背景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的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设备操作和理论理解上的不足。

3.2.2 投入设计(Input)

投入设计是教学成效的基础。本课程将引入SPOC作为课前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在正式课堂前打好理论基础。SPOC资源包括影像设备的工作原理、设备结构等相关理论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动画和课件等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将提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使用的设备和教学工具也将经过精心选择,以确保学生在操作练习中能够有真实的动手机会,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前测和后测工具的设计也是重要部分,旨在通过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理解程度。

3.2.3 教学过程设计(Process)

教学过程设计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核心部分,借助“BOPPPS”模式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和有序。桥入(Bridge-in)阶段,通过播放一段影像设备的实际应用案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心。设立学习目标(Objectives)阶段,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帮助学生明确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点。前测(Pre-assessment)阶段,通过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设备的初步了解情况,便于后续的教学调整。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备操作练习,教师在旁进行个别指导,以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后测(Post-assessment)阶段,通过操作考核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给出详细反馈。总结(Summary)阶段,教师对课程内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鼓励他们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遇到的挑战,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2.4 产出分析(Product)

产出分析是对教学效果的最终评估,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分析来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考核成绩、课堂表现、参与度以及学习反馈都是产出分析的依据。教师将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判断教学效果的优劣,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形成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小组评议也是产出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些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提升学习效果。

4 实验效果与教学评价

4.1 教学效果的量化分析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对照实验的方法,将实验班与对照班进行对比,以评估“BOPPPS+SPOC”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实验班应用“BOPPPS+SPOC”教学模式,而对照班继续沿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学生影像设备操作的熟练度、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测评,实验班在各项指标上的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班。尤其是在影像设备的操作熟练度方面,实验班学生的操作正确率明显提高,这说明新的教学模式在技能培养上更具实效性。此外,通过对学生的测试成绩和课堂表现的量化分析,实验班的平均分数较对照班提高了15%,显示出教学模式改进后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效有了显著提升。

4.2 学生反馈与教学反思

在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大多数学生对“BOPPPS+SPOC”教学模式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他们认为SPOC课前学习资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了课堂内容,而在BOPPPS教学环节中,参与式学习和操作练习更使得课程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此外,学生还表示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设备操作技能,还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反馈在小组合作中遇到了协调困难,个别学生学习进度较慢,需要更多的个别辅导。整体来看,学生对于新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高,并认为其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4.3 教学改进建议

针对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做出相应的改进。首先,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教师应加强对任务分配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明确的任务,以避免出现个别学生参与不足的情况。其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设更多的个别辅导环节,特别是针对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帮助他们尽快跟上教学进度。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式,增加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从而为每个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些改进,可以进一步优化“BOPPPS+SPOC”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使每个学生在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中都能有所收获。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在影像设备学实训课程中应用CIPP评价模型下的“BOPPPS+SPOC”教学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结合CIPP模型的动态评估和“BOPPPS+SPOC”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学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备操作技能及团队合作精神。学生的满意度和学习成效均有明显改善,证明了该教学模式在影像设备学实训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5.2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在其他实践类课程中引入“BOPPPS+SPOC”教学模式,探讨其在不同学科中的适应性与效果。同时,应优化SPOC课程资源,增强在线学习与课堂实践的结合,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不断探索和改进,力求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和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齐现英,何乐民,唐峰,等.基于SPOC的递进式“CBL+TBL”翻转课堂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4,(03):114-116.

[2]范一峰,华荣伟,徐秀芳.基于SPOC和钉钉辅助教学的医学影像设备学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探索[J].浙江医学教育,2020,19(06):17-19.

[3]李晓凤,尤亚睢,张平玉.虚拟仿真技术在医学影像设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大学(研究版),2021,(15):11-13.

[4]樊冰.基于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14):21-23.

[5]史晓霞.《医学影像设备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21,37(07):96-100.DOI:10.16833/j.cnki.jbmc.2021.07.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