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
摘要
关键词
课程思政,大学英语,立德树人,嘉庚精神
正文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项目“嘉庚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路径探究”(FJJKBK22-200)
引言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落实“三全育人”,实施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共识。大学英语作为公共通识课程,具有普及面广、教学学时长的特殊性,以及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性质,应当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主阵地地位。嘉庚精神,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融合了近代西方的理性和科学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为了实现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和思政教育的结合,将嘉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和育人功能。
1嘉庚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1.1 嘉庚精神的历史背景与核心内涵
嘉庚精神源于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非凡事迹,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崇高的价值观。陈嘉庚先生一生爱国爱乡、倾资兴学,推动教育发展、造福社会,以其卓越贡献和高尚品质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2014年,在陈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中指出:“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嘉庚精神集中展现了爱国、奉献、诚毅、勤俭和创新五大特质,极具德育价值,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宝贵资源。
1.2 嘉庚精神的五大特质
1.2.1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是嘉庚精神的核心特质。陈嘉庚先生一生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坚决反对投降与妥协,积极参与抗战支持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虽然身处海外,但依然心系祖国,通过实业支持国内发展,展现了赤诚的爱国情怀,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1.2.2奉献精神
陈嘉庚将毕生的财富无私奉献于国家教育事业。他认为“万事非财不举”,始终遵循“钱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理念,将个人积累的财富投入教育,无论经济状况如何都始终坚持。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的真正内涵。
1.2.3诚毅精神
诚毅精神是嘉庚精神的精髓所在。陈嘉庚在商业与教育中坚守诚信、勇毅果敢。他在经营过程中恪守诚信、不欺消费者;在事业决策中果断且有责任心。他强调“正当的失败并非耻辱,畏惧失败才是可耻”,这一品质支撑了他的一生。他的诚信品格不仅在商业活动中体现,更贯穿于他的生活态度之中。
1.2.4勤俭精神
尽管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陈嘉庚始终保持勤俭的生活习惯。他强调勤俭持家,珍惜资源,将个人财富广泛用于社会和教育,而自己却保持朴素的生活。这种勤俭精神彰显了嘉庚精神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后人仿效的道德榜样。
1.2.5创新精神
在商业与教育事业中,陈嘉庚不断探索创新。通过改变经营模式,他在橡胶业中取得了成功。在教育事业中,他开放思想,引入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建立了新型教育模式,为时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创新精神不仅推动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对社会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嘉庚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价值意蕴
嘉庚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价值意蕴体现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上,嘉庚精神蕴含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是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宝贵资源。这一精神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发挥作用,其所代表的爱国、奉献、创新等品质,激励青年学子自觉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涵养民族自信与文化自觉。中观层面上,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有效传递嘉庚精神的核心内涵,有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内化价值观念,提升道德素养。大学英语课程的广泛覆盖和通识教育特性,使其成为传播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对学生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微观层面上,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品行与德行,将嘉庚精神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人格养成和品格塑造的丰富素材。
3嘉庚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实现路径
3.1修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大学公共英语课程的优势和覆盖面,将嘉庚精神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实施课程思政,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发挥其最大的育人效果,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该思政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篇章阅读、分析和解码能力、提升用英语讲述嘉庚精神的文化素养及沟通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陈嘉庚先生事迹及品质的了解,通过实践活动去内化和影响自身品格,用嘉庚精神育人,培养具有“诚毅”品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只关注显性目标,忽视了隐性课程思政的渗透。通过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显性育人与其他所有课程隐性育人相结合,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专业教育协调同步、相得益彰,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3]随着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在理念上应遵循学科融合和全人教育理念,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出发,围绕课程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在三个层面相互关照,精准定位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的结合点,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功能,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该体系聚焦四度育人空间,构建“三元三段三课”多维协同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四度育人”聚焦育人高度、育人深度、育人厚度和育人温度,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特色和教学基础等方面构建“三元三段三课”多维协同的大学英语思政课程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课前课后持续、校内校外协同”的教学实践,将课程思政的内容从言、行、思三个方面做到掌握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三大课堂“互动互补互融”,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提升育人效果。
图1 四度育人
本模式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抓手,以教育教学创新为手段,以人本主义和思政元素为核心,以嘉庚精神进大学英语课堂为特色,助推专业建设及学科建设,培养一流应用型本科人才。
图2 聚焦四度育人、“三元三段三课”多维协同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3.3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育人过程
在教学任务的设计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采用了张敬源和王娜(2021)提出的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目标体系(如下图),即理解—信奉—践行,力求帮助学生从言、行、思三个方面做到掌握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
图3 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目标体系
3.3.1深耕第一课堂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将混合式教学与产出导向法相结合,打破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产出驱动输入,有效融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群体学习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知识的构建,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强化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课堂主要以理论讲授、主题教学与互动讨论为主。在课前线上自主学习环节,以知识输入为主。在课中线下课堂教学阶段,以语言知识输出为主。在课后巩固评估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综合评价的能力,激发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在这些过程中,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观察,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梳理语言知识和思政知识,从而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思想意识渗透给大学生,将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结合的能量高效地发挥出来。
3.3.2打造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主要以学科竞赛、社团活动为主。组织学生开展用英语讲陈嘉庚故事、制作陈嘉庚语录集锦书签,陈嘉庚精神进英语角等活动,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能力,又内化了学生对嘉庚精神的践悟能力,让陈嘉庚精神内化于心。
3.3.3开拓第三课堂
第三课堂是指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通过开展陈嘉庚精神进乡村、陈嘉庚精神进社区、深入中小学讲解陈嘉庚故事、赴陈嘉庚纪念胜地英语讲解志愿服务等活动,增强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拓宽视野和培养创新精神,让嘉庚精神外化于行,赓续嘉庚精神,充分发挥时代价值。
图4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模式
3.4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评价方法改进
本课程思政体系在评价方法上引入“形成性评价”与“即时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体系。评分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师生互评、学生自评与学习平台数据分析,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与思想发展过程。课堂学习中,通过在线平台提供多样化作业,如口语、思维导图、微视频等,实时分析学习数据,以帮助教师指导学生进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成果也纳入总评体系,建立完整的学生学习档案。此多维度评价体系不仅关注知识与能力,更注重价值观引导,全面实现知识、能力、价值的综合培养。
3.5 育人成效及示范效果
自2009年引入《陈嘉庚》英文教材以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覆盖了全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已超四万人受益。教材内容包括陈嘉庚先生生平、故事和集美学校等,受到广泛好评,并逐步被其他院校采用。课堂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如嘉庚故事演讲、语录制作等,不仅提升了学生英语能力,更深化了嘉庚精神的理解。问卷调查和访谈显示,学生们普遍认为该课程增强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帮助其树立了正确价值观。
结语
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最终落脚点是课堂和教学实践。将嘉庚精神引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之中,这在国内尚无先例。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的优势和覆盖面,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效构建嘉庚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发挥地方校本文化的优势,将践行嘉庚精神落到实处。嘉庚精神与高校“大思政”教育相呼应,发挥嘉庚精神的最大价值,这对增强地方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创立嘉庚特色的立德树人模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EB/OL]. https://www.gov.cn/xinwen/2019-03/18/content_537483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2019.03.18.
[2]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EB/OL]. http://cpc.people.com.cn/BIG5/n/2014/1022/c64094-25886092.html,2014.10.22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4]张敬源,王娜.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J].中国外语,2021,18(02):33-38.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1.0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