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专业排球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兴趣教学法;小学体育;排球教学;实验研究
正文
排球运动凭借其独特的竞技魅力和健身价值,深受小学生的喜爱。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及训练的单一性往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为此,本文提出运用兴趣教学法,旨在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排球教学的质量,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排球技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体育精神。本文将通过严谨的实验设计,收集并分析数据,以期全面评估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专业排球课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为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贡献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兴趣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兴趣教学法建立在深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之上,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该方法认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其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深入理解和把握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这种教学法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需求同样重要,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兴趣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兴趣为引,力求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一)实验对象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研究精心选取了某小学体育专业排球课的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考虑到性别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特地将学生按性别均分,即男生30人,女生30人,随后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学生平均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消除组间潜在的差异。
(二)实验方法
实验设计上,采取对比实验的方法。实验组学生将接受兴趣教学法的指导,而对照组则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设置旨在凸显兴趣教学法相较于传统方法的优势与创新之处。
实验周期为16周,确保充足的时间来观察和分析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每周安排2次排球课教学,每次45分钟,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实验过程中,将对两组学生的技术掌握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和记录,以期通过客观的数据揭示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专业排球课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三)实验实施
1.实验组教学实施
实验组的教学实施,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一次大胆革新。在这里,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兴趣的激发者和学习路上的引导者。教师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体条件、技能基础和兴趣爱好。因此,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力求为每一个学生打造一份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引入排球游戏,教师成功地将枯燥的技术练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竞技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提高了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游戏中找到了乐趣,从而更加热爱排球这项运动。
此外,教师还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还通过组织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排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更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影响。实验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和灵活性,他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确保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最适合自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2.对照组教学实施
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教学实施则显得更为传统和保守,在这里,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注重技术的传授和训练,然而,这种以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却暴露出不少问题。
由于过分强调技术的精确性和规范性,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因为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而感到沮丧和失落。
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也是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大弊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在下面被动地听讲和练习。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从而产生挫败感和厌学情绪。
传统的教学方法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依赖心理,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由于教师总是习惯于将知识和技术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自主探索和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受到严重限制,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技术掌握情况对比
经过为期数周的实验教学,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排球技术掌握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技术层面上的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
具体来说,实验组学生在发球、接球、传球以及扣球等核心技术动作上,不仅展现出了更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他们能在实战中灵活应用这些技术,展现出了良好的应变能力和技战术结合能力。这种表现与实验组所采用的兴趣教学法密不可分,该方法通过游戏、竞赛等多样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排球技术,并学会了如何在实战中运用。
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的技术动作显得较为生硬,缺乏流畅性和协调性,在比赛中,往往难以将平时练习的技术动作有效地转化为实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发挥,这一现象反映出传统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方面的局限性。
(二)学习兴趣对比
在探讨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兴趣方面的差异时,结合了问卷调查的详细数据与课堂实地观察的直观感受,从而得出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结论。实验组学生在排球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热情,确实远远超出了对照组,这种热情不仅体现在他们课堂上的高度活跃和积极参与,更延伸到了课后的自发练习和组织比赛中。实验组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与同伴分享排球带来的快乐,这种自发性和持续性是学习兴趣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兴趣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深深扎根于对排球运动的热爱和享受中。
这种深厚兴趣的形成,与实验组所采用的兴趣教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该教学法通过巧妙结合游戏、竞赛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成功地将排球学习从一项单纯的体育任务,转变为学生们乐于参与、享受其中的活动,排球不再是负担,而是成了他们释放活力、展现自我的舞台。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在学习兴趣上的表现则显得黯然失色。他们在课堂上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排球学习的热情明显不足。这种被动的态度,很可能源于传统教学方法的单调性和枯燥性,传统方法过于注重技术的传授和训练,忽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从而导致学生在排球学习过程中难以找到真正的乐趣和动力。
(三)学习态度对比
进一步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学习态度上的差异,发现实验组学生展现出了更为积极、认真的学习倾向。实验组学生对待每一次排球课都充满了期待和重视。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有条不紊的练习,对待每一个技术动作都力求精准、到位。这种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不仅使他们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更在无形中锤炼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品质。实验组学生在面对教学任务和挑战时,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迎接,不畏困难、勇于挑战,这种精神面貌在排球学习中是极为宝贵的。
然而,在对照组中,却看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不少学生在学习排球时显得心不在焉、态度散漫,他们对待练习往往敷衍了事,缺乏应有的专注和投入,这种消极的学习态度不仅严重阻碍了他们在技术上的提升,更可能对其未来的学习生涯和人格发展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正迎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被置于了教学的核心位置。兴趣教学法,作为一种深切契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正逐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显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小学体育教师们应当积极响应,勇于探索和实践兴趣教学法等前沿教学理念。通过巧妙结合游戏、竞赛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芦莎.小学体育排球课中学生运动兴趣培养[J].新教育,2021(23):84-85.
[2]陈佳佳.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关排球教学的几点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0(24):53.
[3]苏常明.小学体育排球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5):153-154.
[4]常鹏飞.“双减”背景下小学排球校本课程优化策略研究[J]. 体育视野, 2023, (03): 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