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独立院校护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以《基础护理学》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新医科、护理学、课程思政、职业道德
正文
课题基金项目: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院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xjg2329)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新医科背景下,医学教育面临着重大变革与挑战。随着社会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具有高尚医德、扎实专业知识和精湛技能的护理人才成为独立院校护理学专业的重要任务。《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涵盖了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培养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关键环节。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新医科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新医科背景下独立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通过深入挖掘《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具体而言,本研究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以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
2理论基础
2.1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意义
2.1.1 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旨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课程思政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护理专业知识的传授中,使学生在学习护理技能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通过讲述南丁格尔等护理榜样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职业责任感;通过分析护理伦理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1.2 课程思政的意义
课程思政在护理学专业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首先,护理工作不仅需要专业技能,还需要责任感、爱心和耐心。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还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其次,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在面对复杂的护理情境时,做出合乎伦理的决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新医科背景下护理学专业的要求
2.2.1 新医科的特点
新医科强调创新理念和多学科融合,要求医学教育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课程体系,以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求。新医科不仅引入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推动医学教育的智能化和信息化,还打破了传统学科界限,强调医学与其他学科如信息技术、康复等领域的融合,培养复合型护理人才。
2.2.2 对护理学专业的影响
新医科的兴起对护理学专业的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护理学专业需更新“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预防保健和健康管理能力。其次,护理学课程体系需要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引入如护理与信息技术、护理与人文学科等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再次,新医科背景下,护理教育需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创新思维。
2.3 课程思政与新医科的结合
在新医科背景下,将课程思政融入护理学教学对于培养具有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思政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能提高其职业道德素养与人文关怀意识,确保学生在未来的护理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情境。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护理学专业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3《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现状分析
3.1 独立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
3.1.1 教学方法与内容
目前,独立院校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较为广泛,主要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例如,在护理操作的教学中,引入真实的护理案例,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伦理问题与职业道德要求,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关怀意识。在融入的思政内容方面,常包括爱国主义、奉献精神、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例如,通过讲述护理人员在抗击疫情中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分析护理案例中的人文关怀问题,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3.1.2 学生反馈与效果
学生对《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反馈总体较为积极。许多学生认为课程思政能够丰富课程内容,提高学习兴趣,并有助于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例如,一位学生表示:“通过学习课程思政内容,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护理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事护理工作的信念。” 在实际效果方面,课程思政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2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2.1 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当前的课程思政实施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这些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需求,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从而削弱了思政教育的效果。此外,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和实践性较为欠缺,难以将思政教育与护理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例如,在护理操作教学中,传统教学往往偏重技能训练,却忽略了融入思政教育的环节,导致学生在实践中欠缺职业道德与人文关怀意识。
3.2.2 教师素养的提升需求
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实施中起着关键作用,但目前部分独立院校的教师在素养方面还需提升。首先,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够深入,难以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有效融合。其次,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较为单一,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案例分析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停留在简单讲解案例的层面,未能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与反思。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也需进一步提升,以更好地发挥榜样作用,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4新医科背景下《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4.1 教学内容的优化
4.1.1 结合临床案例
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融入临床案例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引入真实护理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护理人员在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方面的表现。例如,展示护理人员因关怀而促进患者康复的案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职业道德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这种案例分析不仅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还使学生更深入理解护理工作的价值。
4.1.2 融入先进事迹
通过介绍护理行业中的先进事迹,能够激发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讲述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的故事,展示他们在艰苦环境中无私奉献的精神,可以增强学生对护理工作的认同。例如,李秀华在抗击非典期间的感人事迹,不仅体现了高尚的职业素养,还激励了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秉持奉献精神,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4.2 教学方法的创新
4.2.1 小组讨论与反思
小组讨论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分享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例如,在医院感染防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护理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并在讨论后进行反思。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职业道德的意义,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形成更为深刻的职业责任意识。
4.2.2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通过情景模拟,学生可以在接近真实的护理场景中体验角色扮演。例如,在模拟急诊室的情境中,学生可以分别扮演护士、医生和患者,体验护理工作的压力和挑战。情景模拟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帮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感受到如何运用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护理工作中所面临的复杂性,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应对能力和职业素养。
4.3 教师队伍建设
4.3.1 思政培训与交流
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为教师提供思想政治培训,提升他们的思政教育能力。例如,邀请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为教师提供专题讲座,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课程思政的最新理念。同时,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也是提升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方式。通过分享教学经验,教师可以学习他人的成功方法,优化教学策略。
4.3.2 教师榜样作用发挥
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展现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教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并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
4.4 教学评价的优化
在评价体系中,除了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评估。例如,设计情景模拟考试,通过护理案例考察学生在面对复杂护理问题时的职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他们在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方面都达到要求。
5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总结
新医科背景下,独立院校护理学专业《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临床案例和先进事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据统计数据显示,经过课程思政改革后,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超过 90% 的学生表示更加热爱护理专业,并愿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小组讨论与反思、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提升了课程思政的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应对能力。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积极进展,通过思政培训与交流以及教师榜样作用的发挥,提高了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和素养,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新医科背景下独立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5.2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未来,在新医科背景下,《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一步深化。
首先,持续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丰富课程内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涌现出新的护理理念和实践,应及时将这些内容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融入课程教学中,使课程思政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其次,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整合。探索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虚拟现实技术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同时,整合不同教学方法的优势,形成更加系统、高效的教学模式。再者,深化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究,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同时,建立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最后,加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建立更加紧密的院校合作机制,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体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价值。通过临床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总之,新医科背景下独立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的研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宇杰,王红明,李春卉,等.基础护理学混合式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0):64-67.
[2]徐淑君.浅谈课程思政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22,(36):167-170.
[3]刘莎莎,郭璐璐,陈静静,等.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创新基础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23):86-88.DOI:10.20037/j.issn.1671-1246.2022.23.29.
[4]乔永丽,闫俊萍,郭桂英,等.基于课程思政理念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21,35(24):4471-4474.
[5]钟俊萍,陈丽琴.基于人文关怀和课程思政的高职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16):214-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