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现状
摘要
关键词
老年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自我感受负担
正文
课题基金项目: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院级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zyzd202209)
1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慢阻肺患者数量不断增多。据钟南山院士介绍,中国有近 1 亿慢阻肺病人群,平均每 4 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位是慢阻肺病患者[1]。老年慢阻肺患者不仅面临着身体上的病痛,还承受着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压力[2]。其中,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问题日益凸显。
社会支持对于老年慢阻肺患者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然而,现实中很多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社会支持不足,导致他们自我感受负担加重。自我感受负担是指患者因疾病和治疗而产生的对自己和他人的负担感,包括身体负担、经济负担和情感负担等[3]。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普遍存在,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状况、社会支持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概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建议,为社会各界提供支持老年慢阻肺患者的依据,从而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2 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的理论框架
2.1 社会支持的定义与来源
社会支持指个体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的情感、信息和物质援助,对老年慢阻肺患者尤为重要。支持来源主要分为家庭、社区和医疗系统。家庭支持是患者康复的核心,家属通过情感慰藉、经济支援和生活照料,使患者在心理上获得安慰与归属感,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然而,家庭支持受经济条件和家属时间精力限制,导致实际效果差异显著。社区支持在家庭支持不足时起到补充作用,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会组织康复活动,为患者提供专业指导和交流机会。例如,慢阻肺康复训练营通过健康指导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并帮助患者结识其他病友,扩大支持网络。然而,社区支持仍面临资源不足、专业人员缺乏等问题。
2.2 医疗支持的作用与局限
医疗系统作为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社区的协作为患者提供连续的诊疗和康复服务。例如,三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为患者提供包括诊疗、转诊和护理等一体化服务,使患者获得长期、稳定的护理支持,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与心理负担。整体而言,家庭、社区与医疗系统的相互补充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社会支持体系,为患者提供了应对疾病的重要心理资源。
2.3 自我感受负担的内涵与影响
自我感受负担是患者因疾病而产生的对家庭和他人的负担感,主要表现为经济、情感和身体负担。老年慢阻肺患者常因自觉拖累家人而产生内疚、焦虑等情绪,降低了自我价值感与生活满意度,甚至会抵触治疗,影响康复进展。研究表明,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中,经济负担感最强,表明经济压力是其负担的主要来源。负担感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可能降低其治疗依从性,导致康复进展缓慢。
2.4 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的调节作用
社会支持在缓解自我感受负担方面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家庭和社区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使其获得心理安慰和归属感,进而减少对家人负担的内疚感。病友间的互助交流进一步增强了患者的战胜疾病信心。同时,医疗支持通过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可控性和治疗的有效性,增强治疗依从性。综上所述,社会支持体系通过情感慰藉、物质帮助和专业指导有效缓解了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显著提升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3 我国老年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现状
在中国,大部分老年慢阻肺患者依靠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的支持,但每种支持形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家庭支持是老年患者主要的心理和物质来源,家属通常提供生活照料、经济资助及情感慰藉。然而,部分家庭因经济条件或家属时间不足,无法提供充分支持,这导致了支持效果的差异。
社区卫生服务在缓解家庭支持不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社区机构为患者提供定期检查、健康指导等基本服务,部分社区甚至开设慢阻肺康复训练营,通过专业指导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深受患者欢迎。但社区支持仍面临资源匮乏、专业人员短缺等挑战,难以全面满足患者需求。
我国医疗机构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诊疗上不断投入资源,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诊断和治疗服务。许多医院设立了专门的慢阻肺门诊,并逐渐加强与基层医疗的协作,以提升基层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然而,医疗支持也受资源分配不均影响,部分患者因经济条件限制难以长期接受高水平治疗。
4 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成因
4.1 疾病相关因素
老年慢阻肺患者因肺功能受损,气体交换不畅,长期缺氧问题尤为突出。缺氧对患者全身器官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乏力、头晕和肌肉无力等症状,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加重。有研究指出,长期缺氧使患者的身体处于慢性消耗状态,易引发营养不良,从而进一步加剧体力下降和疲惫感,增加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
长期缺氧还会对大脑和心脏造成影响。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患者易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影响日常思维和行动能力。心脏在缺氧状态下负担加重,易出现心律不齐等问题,进一步增加生理负担。此外,肌肉因供氧不足导致强度和耐力下降,患者常感到虚弱,活动能力受限,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使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对未来的健康状况和可能给家人带来的负担深感忧虑。
睡眠障碍也是慢阻肺患者的常见问题,夜间呼吸困难、频繁醒来导致睡眠质量低下,加重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压力。长期睡眠不足会使患者身体更加疲惫,精神状态恶化,容易产生焦虑和烦躁情绪,自我感受负担随之加重。睡眠不足还可能削弱免疫功能,使患者更易感染其他疾病,进一步增加身体负担。由于睡眠问题,患者在白天常感困倦、乏力,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这会让他们产生孤独感和自我价值感的降低,负担感愈加沉重。
4.2 社会经济因素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也受到多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年龄、家庭收入、病程长短以及呼吸困难程度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
年龄和收入是影响负担感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步退化,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且通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使得治疗过程复杂且困难。一项研究显示,75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显著高于较年轻患者。此外,家庭收入低也会显著加重患者的负担感。慢阻肺的治疗需要长期药物和护理支持,这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是巨大的经济负担。据统计,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患者通常自我感受负担较重,他们常因经济压力产生内疚和焦虑,担心自己疾病的花费给家庭带来负担。
病程长短和呼吸困难程度也显著影响患者的负担感。慢阻肺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越长,患者的病情往往越严重,长期疾病折磨让患者感到疲惫和无助,负担感加重。研究表明,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其自我感受负担显著增加。呼吸困难程度也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程度较高的患者在穿衣、活动等简单的日常行为中都会感到呼吸困难,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自我价值感,导致自我感受负担明显加重。
5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社会支持在缓解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够通过情感、信息和物质支持,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在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过程中,社会支持网络起到调节负担感的重要作用,显著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
5.1 调节作用分析
社会支持可通过多种方式减轻患者负担感,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支持在社会支持中占据重要地位,显著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老年慢阻肺患者常因病情反复产生消极情绪,而亲友的关心与鼓励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孤独感,增强其对抗疾病的信心,减轻因疾病带来的负担感。
专业心理辅导是另一重要的心理支持来源。通过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病情,调整情绪,增强自信。医护人员的解释和疾病知识的传授有助于患者认识到病情的可控性,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分享成功的治疗案例也可以有效激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少患者对未来的焦虑情绪。
5.2 社会支持网络的作用
家庭、社区和医疗机构构成了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家庭支持是基础,家人的陪伴和帮助不仅在情感上带来安慰,也能在生活中给予实际帮助,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减轻生活负担。
社区支持则在家庭支持之外起到补充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便捷的基础医疗服务和健康指导,组织健康讲座和康复活动,促进患者间的交流,帮助他们获得情感支持。例如,社区中的“慢阻肺康复训练营”提供专业指导,不仅让患者掌握康复知识,还促进他们间的交流,形成相互支持的网络,缓解自我负担感。
医疗机构的支持在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大型医院拥有专业团队,能提供高质量的诊疗和个性化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许多医院还设立了专科门诊,为患者提供持续治疗支持。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行也加强了医院与社区的合作,使更多患者在基层获得优质服务,从而降低医疗负担。医护人员的专业指导让患者在获得有效治疗的同时,增强对治疗的信任感。
5.3 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
社会支持通过减轻患者自我负担感,促使他们采取健康行为。研究发现,家庭关怀度高的患者更可能遵循健康行为,如按时服药和参与康复训练。然而,当患者负担感较重时,家庭支持的正面效应会受到削弱。负担感重的患者往往因内疚和焦虑而回避家人关心,甚至认为自己是家庭负担,进而不愿接受帮助,健康行为也随之受影响。因此,减轻患者自我负担感有助于增强家庭支持的积极作用,提升健康行为实施的效果。
5.4 自我负担感的调节作用
自我负担感在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社会支持较高的患者通常在亲友关心下感到心理压力减轻,生活满意度提高;但负担感重的患者,即使获得社会支持,仍可能因对健康状况的担忧而难以放松,心理健康受损。通过提供适当的情感和健康支持、构建心理辅导体系,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使他们更容易接受社会支持,从而改善心理健康。
6结论
本研究对我国老年慢阻肺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我国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社会支持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家庭、社区和医疗等方面的支持相互补充。然而,社会支持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家庭经济困难、社区医疗资源有限、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等。
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普遍存在,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相关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长期缺氧、睡眠障碍等疾病相关因素会加重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年龄大、收入低、病程长、呼吸困难程度高等社会经济因素也会使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更重。
社会支持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心理支持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疾病认知;社会支持网络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和护理,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同时,自我感受负担在家庭关怀度与健康行为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有助于提高家庭关怀度对健康行为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我国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社会支持与自我感受负担密切相关。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秦云,李京,李木元.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不能再慢了[N].人民政协报,2024-02-28(006).DOI:10.28660/n.cnki.nrmzx.2024.001156.
[2]黄银娥.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4,22(07):139-141.DOI:10.15912/j.issn.1671-8194.2024.07.040.
[3]田静静.老年COPD患者家庭功能、自我感受负担与自我护理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湖北医药学院,2023.DOI:10.27913/d.cnki.ghyby.2023.000184.
[4]张艳琦,张文帅,余凯霞,等.老年慢阻肺住院患者自主性感知现状及与急性加重再入院的关系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23,28(11):1687-1691.
[5]李姝润,陈亚红.GOLD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更新变迁20年[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4,16(06):6-12+4.
[6]廖丹丹.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的慢阻肺患者与照顾者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23.DOI:10.27661/d.cnki.gzhnu.2023.000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