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团学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梁兆昌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000

摘要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团学组织的教育功能、实践活动和实施效果,探讨了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对“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实际活动的案例分析,验证了团学组织在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方面的有效性,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认同。研究结果表明,团学组织在“三全育人”框架下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为高校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关键词

三全育人;高校团学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践活动

正文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工匠精神协同融通路径研究,项目编号:pdjh2023b1080,项目类别:2023 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立项项目,项目负责人:林家曼

引言

在当前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价值观塑造,还在增强青年人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际效果上常常存在局限性,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参与度较低,影响教育成效。为应对这些问题,“三全育人”理念被提出,强调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旨在形成协同教育的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过程。在此背景下,高校团学组织作为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引导作用。团学组织包括学生会、团委等机构,既服务学生需求,又承担思想引领职能,是将“三全育人”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力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团学组织如何在“三全育人”视角下,通过活动策划、实践教育等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 “三全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 “三全育人”理念概述

“三全育人”理念是近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之一,强调全员、全程、全方位参与教育的系统性模式。全员育人指所有教职员工都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教师、管理人员到服务人员共同承担育人职责;全程育人是指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各个阶段持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学业、生活和个人成长;全方位育人则强调多维度的教育方式,从课程教学、校园活动到生活引导,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渗透。这一理念的提出,旨在构建全面、深入的教育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青年人素质的综合要求。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求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实际教育效果。例如,部分教育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课程形式较为单一,理论和实践分离,导致学生的认同度较低。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足,使得学生参与度有限。在此背景下,高校急需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并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这就需要在“三全育人”指导下,构建全员参与、全程持续、全方位覆盖的教育模式,克服传统教育的局限性。

1.3 团学组织在“三全育人”框架中的地位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团学组织被赋予了重要的育人职责。团学组织包括学生会、团委等机构,是学生自治的重要载体,在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桥梁作用。一方面,团学组织直接面向学生,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通过策划丰富的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团学组织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和锻炼的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责任感、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等核心价值。此外,团学组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校园外,有助于实现教育的深度融合。因此,团学组织在“三全育人”框架中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执行者,更是推动教育理念落实的关键力量。

2 团学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促进作用

2.1 团学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肩负着引导学生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通过学生会、团委等组织的各类活动,团学组织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政治意识和价值观认同。例如,团学组织经常举办的主题讲座、知识竞赛、党史学习等活动,不仅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党的历史和精神内涵,还通过讨论和互动,激发他们的自主思考和情感共鸣。这些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显著提高。此外,团学组织在迎新、毕业等关键时刻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这些节点上加强思想引导,有助于在学生心中形成深刻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

2.2 团学组织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支持

团学组织通过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生活中,进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例如,团委和学生会经常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以及公益活动,都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以“青年志愿服务月”活动为例,团学组织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让学生通过切身实践理解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价值,也能通过服务和体验加深对集体主义和公民责任的认识。此外,团学组织还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兴趣爱好结合,如组织爱国电影观影会、红色歌曲比赛等,增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3 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及改进策略

尽管团学组织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活动存在流于形式的问题,缺乏创新性和实际吸引力,导致学生的参与意愿不高。其次,活动内容有时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不够契合,教育效果不理想。为了应对这些不足,团学组织应注重活动内容的设计,确保主题契合学生实际需求。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热点,在活动设计上做到多样化和个性化。除此之外,团学组织应探索新的互动形式,例如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学生的互动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团学组织应定期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听取学生反馈,并据此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和实效性。

3 团学组织在“三全育人”框架下的实践案例分析

3.1 高校团学组织的“三全育人”实践案例

“三全育人”理念的推动下,某高校团委于20233月组织了“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力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此次活动联合了学生会、各学院团支部、志愿者协会等多个学生组织,以社区服务、校园环保、敬老院探访等项目为核心内容,吸引了近500名学生参与。具体实施中,团学组织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设计了服务项目的灵活参与模式,并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培训和后勤保障,确保活动能够高效且具有教育意义地进行。

通过实践总结,活动获得了良好的反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参与学生表示通过活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此外,学生们在总结分享会上提出,亲身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让他们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促进了他们对社会需求的关注和对个体责任的深刻认识,进一步验证了团学组织在“三全育人”视角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3.2 团学组织在“三全育人”框架下的创新活动设计

“三全育人”框架指导下,团学组织还策划并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项目,以培养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该活动分为理论学习、实地参观和反思交流三个阶段,历时一个学期。活动初期,通过邀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举办专题讲座,配合小组研讨,帮助学生打下理论基础;中期组织学生前往当地革命历史博物馆和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地考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活动后期安排了交流分享会,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感悟和思想转变。

本次培养工程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反馈,约90%的学生表示活动加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提高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学生们在实地考察后普遍反映,参观红色基地的经历让他们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具象的理解,对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生普遍感到,通过实际接触历史和理论,理论学习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具体。此外,学生在总结分享会上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热情,许多学生在交流中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深刻认同,活动在情感层面和认知层面都达到了预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3 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估与改进

为了评估这些活动的实施效果并进行有效改进,团学组织在活动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系统评估。评估指标包括参与度、满意度、思想认同度和教育效果等具体因素。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活动的问卷反馈中,85%以上的学生认为活动内容丰富、参与性强,并愿意在今后继续参加类似活动;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项目中,90%的学生认为实地考察和交流分享会是最有收获的环节,建议增加更多实践内容,减轻理论学习的单一性。

根据评估结果,团学组织总结出两方面的改进措施。首先,在未来的活动中,增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样化互动形式,以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其次,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将活动内容进行分层设计,提供更适合各年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这些改进,团学组织在未来活动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和体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在“三全育人”框架下,团学组织的不断实践与改进,不仅推动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

4 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总结

本研究围绕“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中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系统探讨,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验证了团学组织的积极影响。研究表明,在“三全育人”框架中,团学组织发挥了全员参与、全程引导、全方位覆盖的综合育人功能,有效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通过“学雷锋志愿服务月”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实际活动,团学组织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全员育人方面,团学组织通过协同各部门教职工共同参与,实现了教育的系统覆盖;在全程育人方面,团学组织通过活动设计贯穿整个学期,保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影响;在全方位育人方面,团学组织利用不同的活动形式,从生活、学业、社会责任等多维度强化了教育效果。

4.2 未来研究展望

在未来研究中,探索团学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进一步优化路径,将是一个重要方向。随着新媒体和技术手段的发展,团学组织可以考虑融入更多数字化、互动性强的教育形式,例如通过线上学习平台、社交媒体互动等方式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吸引力。同时,考虑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需求,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设计可以更加分层次和精细化,确保教育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此外,团学组织可以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接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通过体验式学习深化对责任意识、团队合作、社会认知等价值观的理解。在研究和实践中,团学组织应当注重总结活动中的有效经验,并不断根据学生反馈进行改进,以建立更加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何俞燕,吕嘉如,张恩.政治传播学视角下高校学生组织的改革和创新——以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团学组织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2):230-232.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2.075.

[2]刘景军,黄振华,高超,.高校二级学院党支部与团学组织协同工作模式探究[J].理论观察,2021,(12):61-63.

[3]邱利军.研究生团学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培育路径探究——以A大学为例[J].智库时代,2018,(26):63-64.

[4]阙华燕.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对团学组织的思想引领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5):141-143.

[5]朱芡芡,朱婷婷.高职院校团学组织思想引领作用的实现路径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02):34-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