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审计模式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何颖

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1331

摘要

本文探讨了研究型审计模式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实践与探索。通过对研究型审计模式的定义、特点及其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进行阐述,分析了增值服务在提升高校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方面的作用。基于实践案例和数据分析,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实施增值服务的策略和建议,以推动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研究表明,研究型审计能够通过深入分析和针对性改进建议,为高校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增值服务,有助于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研究型审计模式;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管理效率;资源配置

正文

引言

随着高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能够评估校级领导及其相关部门的财务管理情况,还能有效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然而,传统的审计模式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的检查和合规性审查,缺乏对管理改进的深度支持。为应对这一局限性,研究型审计模式逐渐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其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和问题研究,为高校管理提供更具价值的增值服务,帮助高校提高管理效能,优化资源配置。

本文通过对研究型审计模式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实践进行探索,分析其对高校管理的影响和增值作用。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案例和实证研究,深入了解研究型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效果,并为高校管理和审计提供有效的改进建议。

1 研究型审计模式概述

1.1 研究型审计的定义与特点

研究型审计是一种基于问题导向的审计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和研究过程,发现被审计单位在管理和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研究型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不同,不仅关注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还注重通过系统性分析为被审计单位提供管理改进的支持。这种审计模式强调审计人员的研究能力和分析能力,要求他们能够通过对数据和管理过程的深入研究,找出高校管理中的潜在风险和改进空间。

1.2 研究型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校级领导在任职期间的财务管理情况和资源使用效果。研究型审计模式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能够帮助审计人员更加深入地理解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不仅限于财务合规性,还包括对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的评价。通过运用研究型审计,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发现高校在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为高校管理提供更高的增值服务。

1.3 研究型审计模式在国内外的实践情况

研究型审计模式在国内外高校中逐渐得到应用和推广。国外一些高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已经通过引入研究型审计的理念,提升了审计工作的深度和价值。例如,某些欧美高校通过审计人员对财务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管理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从而有效提高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在国内,部分高校也开始尝试将研究型审计应用于经济责任审计中,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提升审计工作的增值作用。这些实践案例表明,研究型审计模式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够为高校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2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内涵与需求分析

2.1 增值服务的概念及在审计中的应用

增值服务是指通过审计活动,为被审计单位提供超出传统审计范畴的额外价值,帮助其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取得改进。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值服务的应用能够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局限于发现问题,还包括提出建设性的改进建议。通过研究型审计模式的深入分析,审计人员能够识别出高校管理中的关键改进点,从而为高校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管理建议和支持。

2.2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需求与挑战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的合规性、效率和有效性三个方面。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财务管理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审计模式已难以满足高校日益增长的管理需求。研究型审计模式的引入,使得审计工作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高校在资源配置和管理流程中的不足之处。此外,高校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还面临着审计人员能力不足、管理数据不完整等挑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研究型审计的增值服务加以解决。

2.3 增值服务需求的识别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值服务需求的识别是实现审计增值的关键一步。不同高校在管理和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同的需求,校级领导和各个部门对审计的期望也有所不同。通过深入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审计人员可以识别出高校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改进需求。例如,某些高校在财务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不足,审计人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研究,提出提高信息化水平的具体建议,从而帮助高校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增值服务需求的识别不仅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专业的财务知识,还需要对高校的管理流程有深刻的理解,从而确保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

3 研究型审计模式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实践

3.1 增值服务的目标与实施策略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值服务的目标是通过研究型审计的深入分析,为高校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提升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实施增值服务的策略包括对高校现有管理流程的全面审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结合高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这些策略需要审计人员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以确保提出的改进建议能够有效落地。

3.2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实践案例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时,采用了研究型审计模式以提供多项增值服务。审计人员首先对该校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了全面审查,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诸如预算编制过于粗略、资金使用缺乏效率等问题。通过对过去三年(2021-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数据分析,发现资金执行偏差率平均为15%,其中某些项目的实际支出超出预算高达25%。针对这些问题,审计人员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建立更加精细化的预算编制体系,具体到每一项目支出,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建议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实时监控系统以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审计人员还对高校采购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2022年度采购数据的统计,发现采购物资中约有18%的物资存在重复采购或采购量超标的情况,导致资金浪费严重。基于此,审计人员提出引入信息化采购管理系统的建议,通过对采购计划、执行和验收进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以提高采购效率和透明度。同时,通过对各部门的采购需求进行集中管理,审计人员发现了多个部门采购需求的重复,从而提出了集约化采购的建议,以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

3.3 研究型审计模式对增值服务的支持

研究型审计模式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该高校的实践中,审计人员通过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发现了管理中隐藏的深层次问题。例如,通过对学校财务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某些经费使用项目的支出在特定月份存在明显的异常波动,这与特定时间段的审批流程效率低下有关。基于此,审计人员提出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冗余审批环节的建议,并得到了管理层的积极响应。研究型审计的关键在于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系统性的研究过程挖掘管理中的潜在风险,这为增值服务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

在该高校的审计增值服务中,数据分析与实证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2021年至2023年期间的财务和管理数据进行系统性分析,发现了管理中的多个问题点。例如,某些科研经费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资金沉淀的问题,三年内累计资金沉淀总额高达200万元,占科研经费总额的12%。针对这一问题,审计人员建议优化科研经费的使用计划,制定明确的资金使用节点和绩效考核机制,以确保经费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通过对审计改进措施的跟踪研究,发现引入信息化采购管理系统后,采购重复率从原来的18%降低至5%,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预算执行偏差率也从15%降低至8%,表明通过研究型审计提供的增值服务,显著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效果。实证研究的数据支持了研究型审计模式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有效性,为未来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通过这些实践数据的验证,研究型审计模式下的增值服务不仅提升了高校的管理效率,也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4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实践的探索与建议

4.1 增值服务实践中的问题与难点

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实践中,审计人员面临着许多问题与难点。首先,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往往不足以应对研究型审计模式的复杂需求。研究型审计需要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管理知识,而很多审计人员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增值服务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其次,高校内部的管理流程复杂,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这也给审计工作的推进带来了挑战。审计人员在实施增值服务时,常常需要多个部门的配合,但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不同,审计建议的执行和落实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此外,管理数据的不完整和信息化水平不足也是实施增值服务的主要障碍。

4.2 进一步提升增值服务的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效果,首先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高校应通过定期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审计人员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管理知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研究型审计模式的要求。其次,高校应推进管理流程的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和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共享机制,以便为审计工作提供更加完整和准确的数据支持。此外,高校内部应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有效的协同机制,以确保审计建议的有效实施。审计人员在实施增值服务时,可以通过与各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困难,从而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4.3 研究型审计模式在增值服务中的发展方向

研究型审计模式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的阶段。未来,研究型审计可以更加深入地融入高校的日常管理中,成为提升高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分析手段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高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更加精准的分析和预测,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的改进建议。此外,研究型审计还可以在高校战略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高校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4.4 政策和制度保障

要推动研究型审计模式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中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政策和制度的保障。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审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鼓励高校引入研究型审计模式,以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其次,高校内部应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审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为研究型审计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此外,高校还应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负责监督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确保增值服务能够真正落到实处,为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5 结论

通过对研究型审计模式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增值服务的实践探索,可以看出研究型审计在提升高校管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果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研究型审计不仅帮助高校发现管理中的薄弱环节,还通过系统性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高校提供了具有实际价值的增值服务。在实践中,通过对预算管理、采购管理以及科研经费使用等环节的深入审计,显著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透明度。未来,随着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手段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型审计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为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曾虹,李昌霖,李立贤.高校研究型审计助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提质增效——Y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例[J].财会学习,2024,(12):143-145.

[2]乔传萍,柴顺天,李京,.新时代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实践探索与优化路径研究——Z大学的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例[J].经济师,2024,(04):123-126+129.

[3]王宗宗.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综述与展望[J].中国农业会计,2024,34(05):74-76.DOI:10.13575/j.cnki.319.2024.05.025.

[4]周旭.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创新与发展研究——基于对J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23,(10):50-53.

[5]吴忧.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风险领域识别及审计策略[J].财讯,2024,(03):53-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