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耦合工作模式研究

期刊: 教育研究 DOI: PDF下载

沈露1 顾霄妮1 倪洺仪1 何斌*2

1 湖州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2 湖州师范学院 工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

高校作为数字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数字技术正重塑党建工作路径。智慧党建的高质量发展亟需党建数字化的科学驱动,但面临思想观念滞后、顶层设计不足及管理体系不健全等挑战。为前瞻性地应对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需求,应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实现高校智慧党建管理精细化、创新互动交流模式,实现高校智慧党建服务便捷化、创新工作运行模式,提高高校智慧党建工作实效性与创新责任落实模式,实现高校智慧党建考核全程化。


关键词

智慧党建;高校学生党建;“互联网+”

正文


基金项目:
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耦合工作模式研究》(2024DJYJ038);
2024年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项目《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大数据画像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实证研究》(YJGX24030)。
基金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Q24E040002);湖州市自然科学基金(2023YZ18;湖州师范学院人才科研启动资金(RK33047);湖州师范学院四新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202315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多次强调“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1]近年来,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推动人类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主动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和党员队伍新变化,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2]高校作为数字技术创新与人才培育的核心阵地,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及校园文化构建等多元领域,深刻影响党建工作的开展轨迹。面对新时代智慧党建的新挑战,高校各级党组织需主动顺应数字化浪潮,依托数字技术革新党建理念,深化实践探索,以科技赋能,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效能与质量。

二.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理论逻辑

(一)深化时代契合,筑基立德树人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3]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肩负着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此过程中,高校党委需要牢固把握并引领学校沿着正确的教育发展方向前行,牢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与主导力,确保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固堡垒。同时,需“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4]高校立德树人工作应眼于教育发展大势。高校需紧扣时代脉搏,以新需求为导向,立足教育新态势,融合创新技术,攻克发展难题,秉持守正创新的原则,确保立德树人工作科学化、高效化推进。此乃培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核心策略,亦是高校肩负的根本使命之实践路径。

(二)推动数字转型,提升党建科学水平

智慧党建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依托智慧党建平台,形成以“互动、智能、共享”为特征的党建新模式。[5]在当前教育变革的浪潮中,高校应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创新教育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育契合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杰出人才。高校需洞察新需求,适应新形势,还需深度融合前沿科技,破解教育难题,秉持守正不阿与锐意创新的双重原则,科学高效地推动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构建智慧党建体系成为高校深化党建内涵、拓宽工作疆域、强化科学治理的必由之路。依托数字化党建平台,集成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尖端技术,实现党建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转型,是夯实学生党建基础、引领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科学决策与高效管理的战略选择,也是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优化效能管理,攻克高校党建难题

推动高校智慧党建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是激发高校治理潜能、加速智慧校园建设的关键举措。在此过程中,“优化服务职能,提升服务效能”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要义,要求高校党建工作紧跟时代步伐,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互联网的普及与“互联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其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强大的渗透力,不仅为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还显著提升了党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推动了基层党建活动形式的创新与发展。在此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入党建工作中,以党建引领治理创新,为高校精细化治理注入新的活力与智慧,确保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实有力。

三.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问题呈现

(一)思想观念:忽略党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许多高校在思想观念上对“互联网+党建”的认识仍显不足,未能充分理解互联网发展的潜力。进而,不少高校党建重形式、轻内容,网络平台外观特征高度相似,且发布内容单一、 重复。[6]高校难以摆脱传统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对互联网的促进作用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既不会也不愿意利用网络工具来推动党建工作。当前,部分高校对“互联网+”的理解往往停留在狭义层面,将其仅视为党务工作的网络化,关注的焦点多集中在互联网对传统工作方式的冲击与压力,而忽视了其带来的机遇与可能性。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方面,思政课堂被视为主要渠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要阵地,网络空间则被认定为主要战场。这一观点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在实际操作中,三者之间的协同融合与创新程度仍显不足,亟须进一步提升。

(二)顶层设计:缺乏制度设计的具体思路

高校在构建智慧党建系统进程中,领导力与科学高效的战略规划缺失显著,各职能部门的协同机制不健全,显著制约了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不仅体现在信息收集与整合的片面性上,还深刻影响了基于不完备数据分析的党建质量提升策略的有效性,进而阻碍了智慧党建效能的充分发挥。这一系列导致高校在推进智慧党建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管理不规范、数据化不到位、 系统设计不科学、考核标准不统一。[7]此外,高校智慧党建实践的深入探索中,管理机制短板凸显,具体表现为对党建数据的处理流程(包括录入、整合、校验及调取)缺乏严谨的监管框架,权限分配模糊,既加剧了数据安全的隐患,如数据泄露风险,又间接限制了高校思政教育效能的提升及未来教育规划的科学制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化与拓展构成了不可忽视的障碍。

(三)管理体系:制度与功能模块的协调不足

高校在智慧党建的进程中,体系管理制度与功能模块尚存显著完善空间。该系统当前面临服务功能局限的问题,加之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亦显薄弱,统一标准的缺失构成了建设进程的主要障碍。作为一项复杂交织的“互联网+党建”系统工程,强有力的制度框架是其稳健前行的基石,缺乏此则易陷入效率低下、执行力不彰的困境。当前实践中,系统构建缺乏统筹规划与跨区域协作,导致平台建设分散、信息孤岛现象突出,虽然局部区域内实现了数据交互,但跨域整合面临重重壁垒,资源无法高效配置,造成了浪费。[8]此外,部分高校在实施“互联网+党建”时,偏重建设而轻管理,党建新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教化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虚拟党建生态与实体党建活动间缺乏有效融合,削弱了整体党建效能的发挥。

四.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的实践理路

(一)创新组织管理模式,实现高校智慧党建管理精细化

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创新党建工作理念,充分认识智慧党建的作用,统筹规划设计,对高校智慧党建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在数字化浪潮中,高校智慧党建其架构、流程、管理机制及安全防线亟待系统性升级与深化。高校需要聚焦于顶层设计的创新,秉持智慧党建精髓,以战略视角统筹规划,打造跨部门联动、高效协同的智慧党建生态体系。此体系旨在革新基层党建治理范式,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强化党组织核心作用,汇聚师生合力,激活管理机制,彰显其在校园治理中的领航效能。同时,构建严密管理制度,细化指南、评估与保障,推动党建标准化、常态化,确保智慧党建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创新互动交流模式,实现高校智慧党建服务便捷化

智慧党建是一个新生事物,尚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关键在于设计建设,根本在用好用出成效,将冷冰冰的系统用出智慧的色彩、党建的温度。智慧党建的核心在于深度融合党建实践与“互联网+技术”,依托互联网的广阔信息与高效共享优势,旨在拓展党建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有效整合网络资源至党建体系,丰富基层党员知识库。在高校智慧党建中,激发师生主体性,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党建交流,是推动模式革新的关键。需从传统任务导向转向多元互动模式,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媒介多元化挑战。智慧党建的成功,在于精准捕捉党员需求,动态调整内容,增强平台吸引力与竞争力,确保其实效性与时代契合度,在时代环境中脱颖而出。

(三)创新工作运行模式,提高高校智慧党建工作实效性

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模式 和管理制度是持续提升“智慧党建”系统活力和实效的保障。坚持“技术为本”提升精细度、坚持“内容为王”增强吸引力、坚持“制度为要”实现常效化。于大数据浪潮中,构建科学的智慧党建标准体系,乃构筑高效高校智慧党建生态之基石。高校需多维度剖析智慧党建内在机理,精准定位短板并优化,制定差异化工作规范,引导党务工作者遵循高标准,减少外部干扰,强化管理标准化与一致性,提升整体效能。同时,依托智慧系统,精细解构业务逻辑,以信息技术固化流程,标准化模板引领实践,确保智慧党建连续稳定,超越人事变动影响。再者,依据党员干部管理新规范与党组织工作要求,清晰界定并补充管理体系模糊地带,增强规范性,为体系构建筑基,推动智慧党建迈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创新责任落实模式,实现高校智慧党建考核全程化

充分发挥智慧党建智能化、可视化优势,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切实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精细化、标准化和科学化。网络空间作为新兴治理疆域,其有序管理对党建工作至关重要。深化管理效能,旨在将网络技术塑造为党建核心引擎,涵盖信息处理高效化、功能创新稳健化,并要求管理者兼具卓越服务智慧与热情。管理优化的精髓在于内化智慧党建理念,激发参与者主动融入,其参与热情与积极性成为衡量成效的标尺。此积极性根植于平台服务质量,涉及前期精心规划、过程细致服务及事后全面反馈。技术与管理双轮驱动,软硬件协同增效,方能极致发挥平台潜力,确保智慧党建实践成效卓越。

 

注释:

基金项目:

202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耦合工作模式研究》(2024DJYJ038);

2024年湖州师范学院研究生思政教育研究项目《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大数据画像技术的应用探索与实证研究》(YJGX24030)。

作者简介:沈露,讲师,从事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20:279.

[2]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J].共产党员,2019(5):4-9.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4]《人民日报》报社.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J].当代兵团,2024(2):6-7,12.

[5]焦学弢.以智慧党建赋能社区治理的路径探究[J].人民论坛,2024(4):70-72.

[6]孙小燕,余琼.“互联网+”时代高校网络党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19-21.

[7]白春乐,袁武振.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党建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4):42-44.

[8]高盛楠,刘超.“智慧党建”: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Work Model of Smart Party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Shen Lu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Huzhou UniversityHuzhou313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 As a frontier for digit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universities are witnessing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path of Party building work due to digital technology.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mart Party building urgently requires a scientific drive for the digitalization of Party building, yet it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outdated ideological concepts, insufficient top-level design, and an inadequate management system. To proactively address the needs of smart Party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is essential to innovate 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 models, achieve refined management of smart Party building, innovate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modes, facilitate convenient services for smart Party building, innovate operational work models,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smart Party building work, and implement innovative responsibility fulfillment models, thereby realizing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mart Party building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 Smart Party building;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building; "Internet+"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