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综合素质
正文
2022年江苏省第五期教改课题: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ZYB150)
引言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前三年中职和后两年大专阶段,旨在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然而,目前体育课程在这一教育体系中的思政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体育课通常只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潜力。体育课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质发展,还可以通过课程中的团队合作、竞争与规则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进行探索,旨在将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如何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中,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
1 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的现状分析
1.1 体育课程在五年制高职中的定位与作用
体育课程在五年制高职教育中,主要起到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作用,但其在思政教育方面的功能往往被忽视。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体能和技能的提升,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体育课程的潜力不仅在于锻炼身体,还应包括思想品德的塑造,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的品质。因此,体育课程的定位应该是双重的,即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应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
1.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
体育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的工具,更是一个通过运动激发团队精神、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平台。体育课程中蕴含的合作、竞争、公平和尊重等元素,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团队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个人项目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将思政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还有助于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挫折和挑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3 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与思政需求
五年制高职的学生年龄段跨度较大,前三年是中职阶段,后两年是大专阶段。这些学生的思想成熟度和自我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中职阶段由于年龄较小,自律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弱,而在大专阶段,学生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因此,体育课程在思政建设中需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设计适应不同年龄和成长阶段的思政内容。例如,中职阶段的体育课程可以更多地强调规则意识和团队合作,而在大专阶段,则可以通过更具挑战性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应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提倡通过劳动和实践培养人的全面素质,这与体育课程中的锻炼和实践活动有着天然的契合。通过在体育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例如,在体育活动中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进而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2.2 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质上是相互联系的。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更是思想和心理的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各种运动项目,可以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品质,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在集体项目中,学生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精神与集体主义教育目标相一致。此外,在个人项目中,学生通过不断挑战自我,能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2.3 相关教学理论对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强调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这些理论为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能够主动建构对知识的理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和内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悟合作、竞争、公平等思政元素,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此外,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这也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运动中获得思想上的成长和提升。
总之,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体育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以及现代教学理论为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体育课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融入思政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3.1 思政元素融入体育课程的途径
3.1.1 教学内容的改革
在体育课程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政元素,是实现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例如,通过在篮球、足球等集体项目中增加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案例讲解,使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集体荣誉的重要性。同时,体育教学内容还可以融入历史背景的介绍,如讲述奥运会中的中国运动员的拼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引入一些社会责任感的讨论,帮助学生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3.1.2 教学方法的创新
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确保思政内容能够有效融入。例如,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设定团队目标,鼓励学生在合作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思政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成为某个体育项目的领队,负责带领团队完成比赛,从而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和责任感。此外,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也可以用于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通过设定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克服困难、迎接挑战的重要性。
3.2 思政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策略
思政目标在体育教学中的实现需要将思政内容贯穿于体育课程的每一个环节。例如,在体能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不断突破自我,强调坚持不懈的精神,从而实现意志品质的培养。在团队项目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团队合作任务,帮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与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课后反思也是实现思政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运动结束后进行总结与反思,思考体育活动中所体验到的团队合作、责任感以及如何面对失败和挑战。此外,通过组织班级间的体育比赛,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怀,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尊重对手和遵守规则。
3.3 教学案例分析
在实际教学中,“体育精神与爱国情怀”主题的篮球比赛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首先,教师为学生们组织了一场班级篮球比赛,并将其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在比赛前,教师向学生们介绍了著名运动员姚明的故事,强调他为国争光、积极投身公益事业的精神。通过这些故事,学生们理解到体育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深刻联系。
比赛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们在团队合作中展现集体荣誉感,并设立了“最佳团队合作奖”,以表彰在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学生们在比赛中不仅体会到了竞争的乐趣,还学习了如何相互支持与配合,克服了比赛中的困难。同时,教师在赛后组织了一次反思讨论会,让学生们分享比赛中的感受,谈论团队合作与爱国精神之间的关系。
这一案例的实施效果显著,学生们在比赛中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反思讨论也增强了他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提升了篮球技能,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思政教育,真正实现了体育与思政的有机结合。
总的来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需要通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将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体育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运动中体验和内化思政教育的内容,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育人目标。
4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与反思
4.1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初步效果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初步效果显示,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团队意识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学生不仅在体能和技能方面得到了锻炼,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面对挫折和挑战,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也有了明显提高,课堂参与度增强,学习氛围更加积极向上。
4.2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部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思政教育意识,只是机械地加入一些思政内容,缺乏深度和系统性。其次,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有限,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将思政内容融入到体育课程中。此外,学生的接受度和参与度也存在差异,一些学生对思政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感不足,导致课程效果不够理想。
4.3 对未来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首先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思政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掌握如何在体育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内容的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教学能力。其次,学校可以增加对课程设计的投入,鼓励教师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使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更加生动有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此外,还需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总的来说,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是积极的,但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改进。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可以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结论
通过对五年制高职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本研究证明了体育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体育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意识和爱国精神。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需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思政目标。
参考文献
[1]杜子龙.立德树人背景下五年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研究[J].体育视野,2024,(06):57-59.
[2]陈国文,林振翀,吉丽.高职体育公共课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J].体育世界,2024,(03):65-67.
[3]李萌,周岩,吴艳萍,等.“大思政”视阈下构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多维评价体系的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36(01):81-85.
[4]文淑斌.课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4,14(05):148-151.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05.041.
[5]张琳,肖石磊.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育人路径建设研究[J].中国军转民,2024,(10):189-1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