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与实践策略
摘要
关键词
五育融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性;实践策略
正文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托五育融合,整合丰富的教育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对现有的教育课程进行优化开发,引进丰富的五育专题活动,启发学生思维,带动其进行灵活高效学习探究。
一、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特征
在当前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具备融合性的特征,其更加强调教学内涵的整体提升,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需求,从德、智、体、美、劳等5个角度,带动学生参与迁移性学习。另外,五育融合教育模式下的语文授课活动更加具备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性,比如,五育中的美育可培养学生的审美思维,带动学生从核心素养维度进行课程学习。除此之外,五育融合下的语文教学还具备跨学科融合的特征,从多元学科角度,引领学生迁移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其学习品质和效率。总之,语文教师需从五育融合视角开发综合性的语文教学项目,引导学生参与迁移性学习。而教师还应当基于构建主义理论,引进丰富的教育资源,重构现有的语文课程教学生态体系和框架,提高教育品质。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引进跨学科合作,强化五育实践
小学语文教师融合五育元素需基于构建主义理论,结合跨学科教学项目,带动学生进行融合性学习。跨学科教学将不同学科知识、方法、技能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可弥补单一课程在理论或实践教学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其中,教师需尝试将语文、道德与法治、美术、体育、劳动、艺术等多元课程紧密融合关联,带动学生参与综合性研习探究。并且,教师也可以设置大专题,开展任务群教学,将五育项目以及多元学科融入到整个专题中,引导学生从学科核心素养视角进行语文学习,从语言构建与运用、语言思维、审美表达、文化意识等多个领域,对融合项目进行深层次探讨,获取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总之,教师需从跨学科融合角度来强化教学实践,立足核心素养,带动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融合学习。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选取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描述的地球环境问题,并讨论个人在环保中的责任。随后,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学生观看环保纪录片,讨论环保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感。在美术课上,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盒等)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创作环保主题的艺术作品。艺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环保主题的绘画和雕塑,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环保的热爱。在体育课上,教师设计了“绿色运动会”,包括垃圾分类接力赛、环保知识问答等趣味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增强了环保意识。劳动课上,学生分组参与校园绿化活动,如种植树木、修剪花草,通过劳动实践加深对环保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设置了“绿色家园建设”大专题,下设多个任务群,如“环保知识调研”、“环保宣传海报设计”、“绿色生活实践”等。每个任务群都融合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学生从语文核心素养出发,运用语言构建与运用、语言思维、审美表达和文化意识等能力,深入探究并完成各项任务。
(二)立足课程教材,挖掘五育资源
在当前五育融合生态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立足于语文教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五育元素。具体来说,语文教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内容符合五育教育的需求。教师需挖掘其中的五育资源,带动学生进行延伸拓展学习。为了简化这一过程,语文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对文本进行剖析整理,从德智体美劳5个角度,剖析文本中的各细项信息,尝试应用语言逻辑、字词句、语言审美等多元化举措,将相关信息梳理在思维导图上,以此来展示文本中更为完整全面的信息。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延伸文本中的五育主题意义和价值。
例如,《草船借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的智谋故事。教师可以从以下角度挖掘五育资源。
1.德育
通过诸葛亮的智谋和诚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智勇双全”和“诚实守信”的品德。在故事中,诸葛亮不仅凭借智慧成功借到箭矢,还遵守与周瑜的约定,没有多取一支箭,体现了诚信的重要性。
2.智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诸葛亮如何运用天文、地理、气象等知识进行决策,如预测大雾天气、利用江面雾气掩护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体育
虽然《草船借箭》本身并不直接涉及体育活动,但教师可以拓展到故事中人物的体力和耐力,如士兵们在夜间划船、保持队形等,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4.美育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故事中的语言美,如“江面雾气腾腾,仿佛仙境一般”,以及诸葛亮形象的塑造,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5劳育:
强调故事中士兵们制作草船、搬运箭矢等劳动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和重要性,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或学校的劳动活动,培养劳动习惯。
为了直观展示《草船借箭》中的五育资源,教师可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中心主题为“草船借箭”,从中心主题出发,分别引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五个分支。在每个分支下,再细分为具体的子项,如“德育”下分为“智勇双全”和“诚实守信”,“智育”下分为“天文知识”、“地理知识”等。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课文中的五育元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立足于语文实践,强化理实互动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五育元素,语文教师应当尝试带动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学习,达成知行合一的学习状态。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师可基于语文实践活动,带动学生参与五育实践探索,提高教学品质。比如,教师可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写作比赛、书法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围绕着特定的主题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团队合作、资料搜集、分析探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该环节,教师还可以依托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带动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并且,从五域融合角度,参与针对性的实践探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还原,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在活动结束之后,引导学生从五育的角度总结经验教训,实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内化吸收。
例如,在“传统节日文化探索”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组织了一场传统节日故事朗诵比赛,学生自主选择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相关故事进行朗诵。小明选择了《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他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端午节的由来,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接着,教师布置了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家乡过节的习俗和感受。小华在作文中详细记录了家乡春节期间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并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责任感。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教师还组织了一场传统节日书法展示活动。学生们纷纷挥毫泼墨,书写了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词或祝福语。小红用楷书书写了“中秋快乐”四个大字,字体端庄秀丽,赢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们分组进行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访谈,了解了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现代变迁。例如,一组学生访问了当地的老艺人,学习了制作月饼的传统技艺,并录制了视频进行分享。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理解,教师还组织了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活动。学生们分别扮演了春节期间的家庭成员、端午节的龙舟队员等角色,通过情景还原,亲身体验了传统节日的氛围和习俗。在模拟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中,学生们齐心协力,划桨前行,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
三、结束语
总体来说,在当前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制定严谨细致的教育计划,结合丰富的教育专题、研学活动,带动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探究。其中,教师需整合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引进理实互动的研究专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
参考文献:
[1]高超."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研究, 2024(1):39-41.
[2]侯佳.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改进研究[D].西南大学,2022.
[3]隋佳芮.五育融合视角下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措施探究[J].问答与导学, 2022(23):5-7,11.
[4]沙亮亮."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27).
[5]尹海宁."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 2024(1):64-66.
[6]许芳彩."五育融合"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炫动漫, 2024(6):0061-00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