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摭谈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新课标 前置性作业;有效设计
正文
2022版新课标颁布,引发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语文来说,相对于传统的预习方式,前置作业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逐步成为“会学”、“善学”的杰出学生。以教材为载体,以教室为抓手,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和课后作业有机地连接起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强化他们的学习能力,消除他们的学习障碍,提高他们的学习体验,从而为“双减”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一、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的原则
1、设计时间应有弹性
布置前置性作业应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把握,教师可以提前三天以上发布预习作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准备和完成;课前阅读作业,教师一般可提前一天安排;对于实际操作,时间比较长。当单元科目开始学习时,教师及时发布单元科目的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对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从而顺利地进行下一步的前置性作业;在学习每一课文时,教师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前置性作业,这些作业有的在下午放学后,有的在午休,有的在课前。综上所述,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形式多样,内容灵活,深受学生欢迎。通过作业的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得到全面增强。可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安排作业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语文素养。
2、设计要求应明确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根据不同的文本来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以达到明确的目标和目标。另外,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年龄。比如,对中年级学生,教师可设计词汇鉴赏、句子质量等作业,使学生掌握课文关键字和精读的代表性句子,理解课文含义;教师布置适度的作业量,让多数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学生除掌握课文重点句外,还应准备同一种内容与形式的文本材料,采用同样的学习方法,达到例证推理的目的。另外,教师要逐一检查和修改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课后作业具有“少而精”的特点,教师要及时纠正,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乐于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最大化。
3、设计顺序应合理
作为一门循序渐进的基础课,教师在设计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时,也要按照这个内在规律进行设计,在设计中,要注重学生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处理好新旧知识的联系与交流。教师在设计时要把握好作业内容之间的关系。一般说来,应该把前一次体验题的复习和再复习一下,唤醒学生的知识记忆,方便学生完成下列作业;开放式、新知识可放在作业后面,教师也可以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最好的表现,在同一项作业中,体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渐进提升,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
4、设计要有趣味性
学习兴趣是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所以教师在进行前置性作业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兴趣,设计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感受到完成作业的乐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性,避免机械重复;在内容上,既要考虑课内知识,又要考虑课外知识,既要考虑教材的难度,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而且要考虑学生的兴趣,这是由年龄、身心发展、家庭教育等因素决定的。为此,教师应尊重教育规律,引起学生对教学的重视,逐步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
1、以教学目标为导向设计前置性作业
教育家陶行知在“六大解放”的教育思想中,提出了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多想、多用脑子,要解放学生的手,要让学生大胆地做,要有实践的能力,这是符合前置性的作业的思想。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师在预设作业时,应明确作业的核心任务,从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的独立思考,养成“先做后学”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在《传统节日》课的预设作业设计中,老师设计了一项有趣的作业:阅读课文,从你喜爱的节日中选出一句话或一段词,作为对家长、老师、同学的一种祝福。同时,老师也可以从学生的选择中看出他们对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认识。在加强对传统节日的认识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为激发其自主学习内动力提供助力。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探究等方法,写出了许多美好的祝愿,例如:清明节,向逝去的亲人致意:外婆,我好想念你,希望你在天堂一切顺利;七夕节致爸妈:愿爹娘爱甜似蜜。总之,教师要厘清预设作业的概念,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清晰的教学目的进行设计,以保证后续的教学工作有效、完善。
2、关注学生差异分层设计前置性作业
统一的前置作业设计难以实现预期的理想教学目的,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因此,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师要做到分层教学,避免“同文共轨”,使基础薄弱的同学“办得到”、基础好的同学“吃得饱”,从而实现前置性作业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曹冲称象》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不同形式的前置作业,使学生在不同的作业方式下进行自由选择、组合作业等。首先,老师将作业分成必选区与自选区,前者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另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让他们有勇气、有激情地继续学习。所以,教学内容可以设计成“阅读课文2次,圈出生字,标注小节号”,而 B级则分为 A、 B、 C三个等级, A是最难的,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内容可以是“请在文章中找到一些描述的方法,并将它们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比较”;B级难度适中,有利于优秀学生的基础和拔高,同时也能帮助中等学生提高成绩,设计时可以设置为:“请学生阅读课文,找到曹冲的称像方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或者通过画、画来再现曹冲的形象。”C是最难的,但也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老师们可以把曹冲的称象法写成圆圈,并把它圈在文章里,或者尝试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比如绘画、戏剧等,把曹冲的表现方式表现出来。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以用积分来换取奖励,例如:免写作业一次、小点心一份,以提升学生的内在动力。
3、联系学生生活实践设计前置性作业
陶行知先生的人生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他主张教育要与生命相结合,才能使教育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达到终生教育的目的。陶行知还提倡“教做结合”,即“教”和“学”必须围绕“做”,注重从“做”中获取知识。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师应以此为参照,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育,解决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怎样做,理解“人人有学问”的真正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综合性和实践性。
4、深化多元主体参与前置性作业设计
“以生为本”是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思想,它既要体现自己的价值,又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参与到作业设计中来,从而真正实现生本的思想。同时,学生参与前置性作业的设计也是学生建构学习体系、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设计者”的自觉作用,使得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更卖力,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我反省和提高。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核心素养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教材为载体,不断探索创造性的前置性作业设计策略,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教师要对预设作业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深度学习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终生的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葛小丽. 浅谈小学语文中段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8.
[2] 永措. 浅谈小学语文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J]. 2021.
[3] 左存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前置性作业的有效设计[J]. 甘肃教育, 2017(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