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探究
正文
初中数学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理论化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较为良好的逻辑分析能力。虽然,我国当前大力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在该理念下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改变,但是关于核心素养理念的实际落实效果其实并不十分理想。为此,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素养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
1.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可以尝试从下述几个方面分析。第一,从课程目标分析。目标是引领后续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方向。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与核心素养的育人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1]。比如,在教学中教师会把目标放在提高学生成绩上,但是却忽视了这一学科的育人价值,因而不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化发展。第二,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分析。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把学生始终放在主体位置上。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习惯性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则会比较被动,这一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其思维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三,从学习方法的角度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告诉学生一道题目的解题方式,不如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但是,以往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容易导致学生虽然知道一些数学问题的结果,但是却不知道其产生的具体过程。最后,从教学活动的开展分析。一些教师本身的教学时间较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化的教学方式,每一次的教学流程也较为相似。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于教学自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够及时改变以往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会使教学的整体效果较为单一,学生在学习时的积极性也会有所下降。
2.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2.1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不断地深入人心,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到了人才培养的全面性,这也是当前教育的一项核心职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能够始终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把核心素养全面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2]。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点课程,所谓数理化不分家,该课程的学习也会对学生其他理科类科目的学生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始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把其全面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数学这一学科,知晓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
2.2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数学属于初中基础性学科,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数学教学,能够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加舒适的学习空间,在这一空间内进行学习,将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数学课程的乐趣所在。同时,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需要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以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以及生活而言,都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3]。不仅如此,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数学教学,教师也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也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由此可见,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3.1借助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基于核心素养所开展的数学教学,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以提升现有的课堂教学水平。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这一阶段的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且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思考。基于该阶段学生的成长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借助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去进行主动的思考,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判定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尝试为学生们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带着问题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引入此前所学习过的一些内容,带领学生回顾旧知识。在回顾完毕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果是两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相等,是否可以证明这一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呢?”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之下,学生会去进行尝试,并总结出了角边角以及角角边的判定方式[4]。在学生总结完毕之后,教师可以在这一基础上继续为学生讲解在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时候所需要追忆的内容,并让学生对此次课程进行再次的总结和归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处于主体位置之上的,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以及教师的科学引导,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印象,同时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学生的深度学习,进一步落实了初中核心素养的实际培养目标。
3.2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
生活教学法主要就是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把现实生活与数学教学进行结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课程,知晓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3.2.1挖掘生活素材
数学教学的开展,教师虽然需要以课本为主,但同时也需要注重对于生活素材的挖掘,以进一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与实用性。比如,在学习数据收集与整理等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从生活中为学生挖掘素材。比如,可以从当前社会中较为热门的一些领域中去收集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理。再比如,可以让学生对校园生活中所开展的一些活动进行收集与分析。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来挖掘相应的素材。比如,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一些学生喜爱乒乓球这一运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该运动项目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理。再比如,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来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比如,在哪个时间段学习、哪个时间段吃饭、所使用的学习方法是什么等。
3.2.2创设生活情境
除了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旧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相关教学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进入到“日常活动”这个情境之中。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来对当前班级中同学的日常活动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配,并尝试制作成为表格。最后,再让学生对所分析的数据进行描述。通过这一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核心素养也能够获得进一步的提升。
3.3开展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谓分层教学简单而言就是要求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关于分层教学的开展,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分层。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较多,这些内容有些较为复杂有些较为简单。教师则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与之相应的教学目标。比如,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可以要求班级中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学生完全掌握,剩余的学生对于其中的一些重点进行掌握即可。其次,需要从学生的差异入手进行单层教学。由于学生基础不同,接受度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进行分层教学。在实际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的兴趣以及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进行了解,在这一基础上对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最后,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分层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问是课堂中的重要内容,基于分层所设置的问题,可以把学生分为三个层级,并设定相应的发展目标。第一层级的学生,需要实现发展目标,并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去尽可能的完成创造性目标。第二层级的学生,则是在实现基础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地完成发展目标。最后一个层级的学生,则主要以巩固基础为主,并在过程中逐步朝着发展目标靠近。
3.4丰富评价方式
核心素养视域下所开展的数学教学,其评价也是十分关键的。以往单一化的评价主要是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此教师还需要尽可能地丰富评价的方式。首先,可以使用测验为主的评价方式。比如,让学生完成相关题目,可以是口头形式也可以是书面形式。其次,可以使用综合评价。除了上述常规测验评价外,还可以把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小组合作情况、学生的学习态度融入到评价之中,帮助学生全面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结语:在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等观念的影响,往往会忽视对于教学的创新,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如今,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师而言,也需要尝试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以实现学生的综合成长。
参考文献:
[1]林斌妍.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试题与研究, 2024, (24): 85-87.
[2]陈巧霞.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方法[J].天津教育, 2024, (17): 31-33.
[3]王袁芳.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4, (18): 54-56.
[4]徐国强.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数学教学路径分析[C]//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素养教育成长计划.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论文集(二).西安市益新中学;, 2023: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