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摭谈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丁玉梅

山东省兰陵县第十二小学

摘要

在教与学的关系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否获得知识技能、学校的教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归根结底取决于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能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本文着重从学习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气质等方面来论述非智力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动机;意志

正文


非智力因素是指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气质等心理活动中属于非智力之外的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对学生学习可以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心理学的理论表明:个体的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气质等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以及智力开发有着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这些非智力因素本身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显然应把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教育作为数学教学目标之一。

一、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机,对学习活动起到动员、定向、维持和调节作用。小学数学学习的动机主要来源于“有用”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已经渐渐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动机之一。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学习数学的动机与数学动机与数学价值的认可相统一起来感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很有用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带着一定学习活动的指向性为达到学好数学的目标前进,有着这样动机的学生学起数学来才觉得很有价值。新课标就是本着这样一个目标来达到学习数学的成就动机的。首先,它从我们身边的数学或一些我们身边不太注意的与数学有关联的问题出发,通过探究、讨论,最后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形成。其次,尽可能创设有趣、有益义、有用的数学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使学生萌发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是对数学结合的认识倾向,它可以学生以满意和向往的心情主动地认识数形结合的规律,并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体验。兴趣是走向成功的一种动力,也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富有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

新编小学数学教材从编排上看,板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帮助。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和探求的倾向。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对所学知识加以关注和研究。因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小学生就会主动持久地对某事物的观察,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奥妙。这种由兴趣发展而致的强烈的求知探索心理,会导致学生以不寻常的态度和方法去审视一般人所不注意的事物和细间接兴趣是对活动目的和结果的兴趣。稳定的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有注意的重要条件,间接兴趣越稳定,就越能对活动的对象保持有意注意。

三、注重小学生意志的培养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心理过程。它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具有意志品质自觉性的人既不会轻易接受外界影响,又不拒绝有益的意见。这种人坚信自己的目的是正确的,在行动中能把自己的热情和力量投入。千方百计地去克服困难、坚决执行决定、达到目的。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意志能动作用,而且有意志品质坚韧性的学生能善于抵制各种干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此,意志品质在某种意义上是小学生战胜学习数学的最好的心理保障。

四、培养小学生积极的心理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产生的根源在客观现实本身,对学习也有着积极又不容忽视的作用。积极的心境有助于学生学习数学,朝气蓬勃勇于克服困难,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有益于人的健康。因此,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境。形成和保持积极、良好的心境是顺利完成学习数学的基本要求。积极的激情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教学中,数学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内心道德体验,同时对对所教的学科充满着热情,这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在理智感方面得到满足,就能诱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理智感成为学生自觉学习钻研的内部动力。

五、气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

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做到“因材施教”,“一把要吃开一把锁”提高教育质量。例如,对胆汁质的学生要培养他们善于抑制自己,不要激怒他们,耐心帮助他们养成自制、坚韧、习惯于平稳而镇定地学习数学。对多血质的学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求或使他们感到无事可做,要使他们在多种有意义的数学活动中培养踏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热情,不能求之过危,要允许他们有充分时间考虑问题和做出反应,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新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投入数学学习发展,他们的积极性和灵活性才能得到发挥。对抑郁质的学生不要在公共场合指责或批评他们,要安排适当的数学学习任务,鼓励他们学习数学的勇气,要创造条件使他们有更多机会参加集体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情绪的稳定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事实上,健康与富有活力的学习活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在其中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地交流各自的数学题。并通过相互合作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六、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激发学习兴趣

1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诱发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中的好奇心之火点燃起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为了帮助初学应用题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应用题中条件、问题的慨念和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常借助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画面进行直观演示。如把动物猴子的活动制成一个画面图,3只小猴子安排在画面的上方吃竹子,再在画面的下方安排6只大的猴子在走铁索,这些画面的内容是小学生喜欢的动物,能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吸引住。反复演示和讲解,使学生在非常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懂,学会。

2开展练习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好胜心,不甘落后。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如:开展自编应用题的练习竞赛,给出两个数,要求编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不准重复,看谁编得多。学生一听人人聚精会神,积极动脑,个个都想编得最多最新,课堂上气氛既紧张又活泼,编出了一道又一道内容新颖的一步应用题。最后再让学生自己做自己编的题目,学生们如同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一样,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3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热情。

 在学习一项新知识时,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理解学习这一知识的意义和作用,增强责任感。如学习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时,往往列举一些去商店买东西、班上的日常活动的小统计、家庭收房租水电费、会计发工资的报表、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白四则计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4利用满足个人今后的前途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激发学习的紧迫感。

今天学习数学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利益,关系到今后对祖国四化建设的需要。所以,在学习每项知识时,都要使学生懂得学习和个人将来事业上的成就与前途是紧密联系的,从而把学习数学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更加自觉地学好数学。如学习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时,使学生懂得不掌握这些知识,以后在实际工作和自己的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就解决不了。

当然,上述所谈到的非智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外部动机,最终还应当使之转变为直接指向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而这一转变的现实来自于多方面,除了对经历挫折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外,或许更多的使由于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的体验的对数学本身的感悟、领悟和欣赏等。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