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优化探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曹峻豪

西安石油大学475000

摘要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如何有效地激励和约束其经营管理者,成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现行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优化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成为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优化的建议和对策,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薪酬体系

正文


引言: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愈发关键,而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是其中的核心部分。绩效考核能够衡量员工对企业的贡献,薪酬体系则是对员工贡献的回报方式。二者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态度与企业的运营效益。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员工思想意识也更为多元,对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体系存在不合理之处,将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影响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因此深入研究这一体系的优化具有必要性。

一、国有企业构建科学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激励员工层面,科学的体系可以精准地识别员工的工作贡献,并给予与之相匹配的薪酬回报,进而充分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从企业运营的角度而言,它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向绩效优异的部门和员工倾斜,以此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这一体系能够促使国有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与薪酬进行调整,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性。科学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还有助于吸引并留住高素质人才,提升企业的人才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人力资源保障。

二、当前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核指标的片面性

国有企业在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上往往存在片面性。65% 的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未被充分认可,考核指标 “一刀切” 的现象较为普遍。由于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重点和复杂性存在巨大差异,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无法客观评价各岗位的工作业绩。一方面,过于注重财务指标,如营收、利润等,而忽视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例如,在一些创新型业务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但却未得到足够重视。另一方面,指标缺乏动态调整机制,年度考核无法及时反馈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能及时适应企业战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战略转型时,原有的考核指标可能无法准确反映员工的工作价值,导致员工的工作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出现偏差。

2、薪酬体系缺乏市场竞争力

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存在不足。与同行业的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可能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高端人才的薪酬吸引力不够。例如,某国有企业的薪酬水平低于同地区同行业平均水平 20%,员工流失率明显增加。这使得国有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保留上面临挑战。此外,薪酬体系内部的公平性也存在问题。企业未对不同岗位的相对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导致岗位与薪酬不匹配,影响员工间协作和工作动力。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不合理,可能存在平均主义现象,导致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受挫。例如,一些核心技术岗位的员工与普通行政岗位员工薪酬差距不大,无法体现出技术岗位的价值和重要性。

3、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的不紧密性

在国有企业中,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不紧密是一个突出问题。绩效考核结果未能充分体现在薪酬调整上,使得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及时员工在绩效考核中表现出色,薪酬提升也有限,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薪酬调整更多地受到资历、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例如,一些员工虽然绩效表现优秀,但由于缺乏人脉关系,在薪酬晋升方面受到限制;而一些绩效平平的员工却因为资历较老而获得较高的薪酬涨幅。相比之下,在绩效与薪酬挂钩幅度较大的企业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活力明显更高。在企业内部,绩效和薪酬挂钩不密切,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的整体绩效。

三、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优化的解决对策

1、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在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中,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优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员工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薪酬策略和目标,进行市场薪酬调查全面考量企业的战略目标。国有企业往往承担着多种职能,从经济发展到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所以绩效考核指标应紧密围绕企业战略。例如,若企业的战略目标是拓展新兴市场,那么针对市场部门的考核指标中就应包含新兴市场的业务开拓量、市场份额增长等。这能确保员工的工作方向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契合,避免出现员工努力与企业目标背道而驰的情况;指标体系要兼顾定性与定量指标。进行充分的市场薪酬调查,了解同行业、同地区、同岗位的薪酬水平,在薪酬设计时充分考虑市场因素,综合考虑薪酬策略、市场薪酬调查结果、企业职工现有薪酬水平,并参考重叠度、级幅度、档差、级差等专业指标,“量身定制” 适用于企业的薪级表定量指标。运用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优化的关键解决对策。从企业战略出发,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兼顾定性和定量指标保证可操作性,从而更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这意味着运用指标不能过于复杂或模糊,要确保能够准确地收集数据进行评估。比如,对于研发部门的创新成果考核,如果将指标设定为“具有重大创新突破”,这样的指标过于模糊,难以操作。而如果将其细化为“年度内申请的专利数量”或者“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等具体指标,就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考核。指标体系还需要具备动态调整的能力。国有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行业政策等都在不断变化,员工的工作内容和重点也会随之改变。例如,随着环保政策的日益严格,对于一些传统能源型国有企业来说,环保相关的工作就应纳入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如节能减排指标的达成情况等。这样以来,无论在市场环境的风云突变下还是企业内部人员更迭下,为薪酬体系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最终推动国有企业不断发展进步。

2、确保绩效考核过程的严谨性与公正性

确保绩效考核过程的严谨性与公正性对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优化至关重要。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建立明确、透明的考核标准和流程。从考核目标的设定到考核结果的反馈,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详细的规定和记录。例如,在考核目标设定时,要与员工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员工清楚了解考核的内容和标准。在考核过程中,要避免主观随意性,采用客观的数据和事实作为考核依据。对于一些难以量化的指标,要制定详细的评价准则,如通过多维度的评价主体(上级、同事、下属等)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对考核过程的监督,防止考核过程中的舞弊行为。建立独立的监督机制,对考核过程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此外,考核结果要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员工,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表现和存在的不足,以便于员工改进工作。

3、优化薪酬结构以增强灵活性

优化薪酬结构以增强灵活性是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优化的重要举措。传统的国有企业薪酬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以基本工资和奖金为主。为了提高薪酬体系的灵活性,应引入多元化的薪酬要素。例如,增加福利性薪酬,如补充商业保险、企业年金等,这些福利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生活保障水平,还能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并且,可以考虑引入长期激励薪酬,如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等,特别是对于企业的核心员工和高级管理人员,长期激励薪酬能够将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长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此外,设计弹性薪酬模块也是优化薪酬结构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市场需求,设置不同的弹性薪酬部分。例如,对于销售岗位,可以设置销售提成作为弹性薪酬,根据销售业绩的高低进行调整;对于技术研发岗位,可以设置项目奖金作为弹性薪酬,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成果进行发放,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4、强化绩效考核与薪酬的紧密挂钩

强化绩效考核与薪酬的紧密挂钩是优化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核心要求。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 - 薪酬关联机制,使绩效考核结果能够直接、准确地反映在薪酬调整上。首先,要明确不同绩效水平对应的薪酬调整幅度。对于绩效优秀的员工,给予较大幅度的薪酬涨幅;对于绩效合格的员工,给予适当的薪酬调整;对于绩效不合格的员工,进行薪酬冻结或降薪处理。这样能够让员工清楚地认识到绩效与薪酬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员工提高绩效的动力。其次,要确保薪酬调整的及时性。绩效考核结果一旦确定,应尽快进行薪酬调整,避免拖延导致激励效果减弱。同时,在薪酬调整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操作,避免受到其他非绩效因素的干扰。例如,不能因为员工的人际关系好或者资历老而违背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薪酬调整,要保证薪酬调整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从而维护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有效性。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5、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策略

实施差异化的绩效考核与薪酬策略是适应国有企业内部多样性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内部不同岗位、不同层级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价值贡献,因此需要采用差异化的考核与薪酬策略。对于不同岗位而言,要根据岗位的职能特点和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和薪酬结构。例如,对于生产岗位的员工,考核指标可以侧重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方面,薪酬结构可以以基本工资和生产绩效奖金为主;而对于管理岗位的员工,考核指标可以包括团队管理效果、战略执行能力等,薪酬结构可以增加管理津贴等部分。对于不同层级的员工,也要考虑其需求差异。基层员工可能更关注薪酬的稳定性和短期激励,而高层管理人员则更注重长期激励和职业发展机会。因此,在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设计上,要为基层员工提供稳定的基本工资和及时的绩效奖金,为高层管理人员设置更多的长期激励措施,如股票期权、晋升机会等,以满足不同层级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结束语:通过对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优化这一体系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要优化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必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合理设计薪酬结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同时,合理的考核频次将成为常态,通过日常记录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考核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企业还应注重内部员工的反馈,优秀员工将获得更多的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相关策略,确保绩效考核与薪酬体系始终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郗莹.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员工绩效薪酬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探讨[J].全国流通经济,2023(4):84-87.

[2] 张峰.企业薪酬管理中的激励策略分析[J].商业2.0,2024,(22):16-18.

[3] 张敬科,李刚.企业薪酬与绩效考核联合应用的实践[J].现代企业文化,2024,(20):136-138.

[4] 张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激励策略优化路径解析[J].财经界,2024,(17):174-176.

[5] 周莎莎.国有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完善薪酬管理工作的路径[J].中国科技投资,2024,(14):130-132.

[6] 张圆圆.国有企业薪酬绩效体系的改革与完善策略探析[J].商业故事,2024(18):188-190.

[7] 杨晶.关于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构建问题探讨[J].户外装备,2020(6):479.

[8] 时振帮.新形势下加强国有企业绩效考核的思路探讨[J].科学与财富,2021(6):283,2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