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产教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探索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曹 忠

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 831100

摘要

大数据技术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高职教育中存在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匮乏等问题。产教协同育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产教协同育人在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产教协同育人;实践教学

正文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为企业的决策、运营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然而,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复杂性和快速更新性,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产教协同育人作为一种将产业和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1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实践教学资源匮乏,而另一些学校则相对丰富。这种不均衡的配置使得部分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实践教学资源,而另一部分学生则面临资源短缺的困境,加剧了教育不公平现象一些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这种观念导致实践教学资源得不到充分重视和利用,设备、场地等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同时,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应用场景的拓展,实践教学资源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教学需求。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资源更新滞后,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

1.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目标的设定缺乏明确性与针对性,往往过于宽泛,未能紧密贴合大数据技术行业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职场环境。部分课程过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同时,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滞后于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学内容与行业前沿技术存在差距,影响了学生的竞争力。现有的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理论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客观评估,如项目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这不利于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此外,实践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不足,缺乏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和仿真模拟系统,限制了学生实践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1.3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大数据技术专业领域,尤其是实践教学方面,普遍缺乏这样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具备大数据技术应用与开发能力的教师数量不足,许多教师虽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但在大数据项目实践、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方面的经验积累有限,难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高质量的实践操作。另一方面,由于大数据技术日新月异,教师自身的学习与技能更新速度未能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教学内容与行业最新需求存在脱节,影响了教学的时效性和实用性。此外,高职院校在吸引和留住高水平大数据技术实践教师方面也面临挑战,如薪资待遇、职业发展平台等因素限制了优秀人才的流入。同时,由于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要求较高,而相关培训和进修机会相对匮乏,使得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升受限,进一步加剧了师资力量的不足。

2.产教协同育人在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建立产教协同育人平台

搭建政校企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明确政府、学校、企业三方的角色与责任,通过签订合作协议,确保各方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面的紧密合作。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牵线搭桥;学校则需根据企业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企业则需提供实习实训岗位,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还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形成统一的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学习材料。

2.2推进校企合作项目

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内或校外的大数据技术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项目实践,提升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能力。此外,通过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学生不仅能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还能深入了解行业动态,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校可与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项目,鼓励师生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促进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成果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增强校企合作的动力和持续性。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参与大数据项目开发与运维,提升其大数据技术应用的实战能力。同时,邀请企业专家进校园,开展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分享行业前沿技术与实战经验,促进教师与行业接轨,增强教学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共同设计培训课程,涵盖大数据技术最新趋势、教学方法创新等内容,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同时,将教师培训与考核成绩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学习,提升自我。构建教师与企业专家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双方在项目合作、技术研发、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深入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承担科研项目、开发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创新能力。

2.4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产教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其应用策略需聚焦于教学模式的革新,以实现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需要推行项目驱动教学法,将大数据技术领域的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与技能。通过项目分解、团队协作、成果展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即学生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定期到企业实习实训,参与大数据项目的开发与运维。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引入翻转课堂在线学习等现代教学手段,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为学生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途径。同时,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将教学、科研、产业应用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承担科研项目,推动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实践平台,促进其全面发展。

总结:产教协同育人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在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建立产教协同育人平台、推进校企合作项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产教协同育人在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同时,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产教协同育人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俞启定.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2(1):1-7.

[2]丁知平,赖燕璇,陈剑彪. 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产教协同育人实践教学探索[J]. 信息系统工程,2024(2):169-17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