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美术课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易季红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城关小学 单位邮编:342300

摘要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能力已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小学美术课作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通过美术教育,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绘画技巧,更能在创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美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允许学生在没有固定答案的情况下进行探索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工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创造出独特的作品。这种自由的创作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敢于尝试、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基于此,本文将阐述在小学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创新能力;能力培养

正文


引言:在当今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核心素养理念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指导原则特别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不仅强调艺术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创造性的平台,使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探索自我、表达情感。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美术基本技能,还能在创作过程中培养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美术教育也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材料的特性和艺术表现的可能性,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借助艺术作品的学习,学生还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背景,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价值

在当今社会,创新能力已成为学生获得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小学,创新能力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优秀的成绩。美术作为一门具有艺术性与综合性的科目,可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孩子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绘画材料、主题和创作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想用什么样的材料表达对春天的感受?”这样的提问不仅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创作意图,还促使探讨不同材料和技法的可能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多样的选择了解不同材料的特点,从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美术课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创作困难的问题,难以找到灵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并讨论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尝试,学生能够逐渐学会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这种独立思考的过程不仅适用于美术创作,也将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与能力,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因此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艺术作品和多样的创作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抽象画或立体作品,鼓励学生进行联想与讨论,让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作品。这样的活动能够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艺术,拓展学生的思维边界。此外,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自由发挥。通过这样的创作,学生不仅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具体化展示,还能在创作过程中发现新的思维方向。每一幅作品都是学生独特思维的体现,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将抽象的想法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进而提升了自身的艺术表达能力。

促进情绪管理和情感表达能力

    美术教育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更是情感和情绪表达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创作中思考自己的感受,帮助其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在此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宣泄情感,还能够促进其情绪管理能力的提升。在进行小组合作时,当学生在作品中表达情感时,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意图,并听取同伴的意见和感受。这种互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学会理解他人的情感,增强其同理心,提高情感表达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机制,也为其今后的社交和心理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走进自然,培养创新能力

良好的美术教学,可以塑造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新课改明确强调,创新能力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可以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往往体现在生活中,学生可以从美术中发现生活、感悟生活,丰富自身的艺术体验[1]

例如,在进行“落叶去哪儿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落叶有关的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来到户外,并向学生提问:“思考一下,如果让你利用落叶制作艺术品,你会怎么制作呢?”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探索生活中见到过的事物,如石头、树枝等,并将其与落叶进行合理组织,最终创作出兼具审美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美术作品,从而在无形当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利用色彩,激发创新能力

美术知识学习过程中,颜色的组合是最为关键的,画面由多种不同色彩组成,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视觉上的愉悦。为有效将各种颜色进行组合,最终呈现和谐、舒适的美术作品,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可以从视觉角度帮助学生感知美术色彩,以更加充满生机与激情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运用美术知识与色彩[2]

例如,在进行“染色游戏”一课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首先展示一些已完成的设计作品,并以此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到颜色的美。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具有较强颜色属性的视频或图片,帮助其得到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学生讲解创意的色彩作品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模仿创作,最终使其带着更加饱满的情绪开展色彩创作学习活动。

(三)自主创作,强化创新能力

美术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的课程,学生在课上创作的每幅作品,都能反映出其艺术素养和审美情操,也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应重视突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其提供更多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使其进行自主探究和创作,充分挖掘学生艺术才华,促使其逐渐形成创新能力[3]

例如,在进行“风景写生”一课教学中,实际教学期间教师可将时间交到学生手中,带领其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并用心观察自然界中的美丽风景,随后从中选择任意一风景实施美术作品创作。教师为更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可以允许学生进行任意题材创作,将自身观察到的风景印刻或描绘在纸上。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其把自己看到景色时的情感展现在画作上,从而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强化。

结束语:总而言之,小学美术课不仅是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课堂,更是激发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不断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美术教育强调个性化和自由表达,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创作中找到自我,增强自信心。随着社会对创新能力的重视,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美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应创造一个鼓励探索和表达的环境,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范钦旺.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美术剪纸教学策略探析 [J]. 试题与研究, 2024, (25): 156-158.

[2]孙玉琳. 小学美术课程中激发学生艺术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探析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4, (08): 70-72.

[3]王芳.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分析 [J]. 小学生(下旬刊), 2024, (07): 124-12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