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美学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元评价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 张慧

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柘沟小学

摘要

本文基于生活美学视角,对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路径进行研究。先分析了生活美学的概念及内涵,完成对概念及内涵的准确界定。随后,基于生活美学视角,提出了情境化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生互评与自评的多元评价策略,通过评价策略的实施,小学美术教学能够通过多元化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在生活中创造美,实现以美育人。


关键词

生活美学;小学美术;多元化;评价

正文


引言

生活美学强调在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实践和审美体验,注重通过艺术活动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入生活美学的理念,意味着教学评价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美术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表达。基于生活美学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基于生活美学的视角,对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路径进行探讨,期望为小学美术评价体系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一、生活美学的概念及内涵

生活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与文艺美学并列,是研究人对生活美的审美规律的学科,生活美学主要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强调将美学理论应用于日常生活实践,通过审美活动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要基于生活美学对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方法进行研究,就需要剖析生活美学的内涵,如此方能精准立足于生活美学,创新评价方式。生活美学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和体验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去感受美、创造美,实现审美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中国传统生活美学强调”“”“”“等主体行为准则和生活之道这些准则体现在人们的言行举止、衣着打扮、居住环境等方面,体现了社会秩序、自然发展和宇宙演变的观念系统。生活美学关注人们的衣食住行、器物揖取的审美观察,从中探知生活美学的内在肌理人们通过审美选择,将自身的人生阅历、审美旨趣以及精神向度融入其中,实现精神层面的升华。在现代生活中,生活美学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人们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形成了国潮风尚等现代审美现象,体现了生活美学与现代生活理念的融合。同时,生活美学也开始逐渐走向美育实践,如在学校设置美学教育、艺术教育等通识课程,举办美育知识普及讲座,开展美育研究等。这些活动的目的都在于提升主体人文素养、塑造时代新人。

二、基于生活美学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元评价的策略

(一)情境化评价

基于生活美学的小学美术教学评价,需要重视情境化评价。生活美学强调美术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而情境化评价正是基于特定的情境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的真实表现,同样能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以《留住秋天》的教学为例,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秋天的美,并用画笔或其他艺术创作手段把秋天的美景“留住”本课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及时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确保情境化教学评价的实施,教师在教学中就需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如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秋游,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情境,感受秋天的气息。倘若不具备户外活动条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平台搜集纪录秋天景色的短视频,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美景,如树叶的颜色、秋天的天空等,以此为学生创设情境。在评价环节,教师可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对学生的艺术解读能力进行评价,这里的艺术解读主要是学生解读秋天特征、美景的能力,如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解读出秋天景色的特点,是否能够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秋天景色的感受。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程度进行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最终作品,评价学生的情感投入程度。最后,教师应对学生作品与主题的契合度进行评价,要评价作品是否能够准确、合理地体现秋天的美景,是否运用了恰当的绘画技巧等。

(二)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地体现学生的表现,该评价方式也是新课标重点强调的评价方式。以《彩墨游戏》为例,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感受彩墨画的艺术魅力,在学习中感受美、创作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笔墨技法,点、线、面的组合,以及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彩墨画作品。在本节课的评价中,教师应使用过程性评价对学生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尝试和改进进行关注,记录学生的创作过程、草图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创意构思、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态度。在创作初期,教师可要求学生绘制草图,记录学生的初步构思和创意想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草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构思阶段的创意水平。评价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创意是否新颖独特,是否敢于尝试新的笔墨技法学生的构思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对画面的整体布局和色彩搭配有合理的规划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笔墨技法的掌握、色彩搭配的选择等。该环节中,教师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记录学生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评价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评价时,需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笔墨技法和色彩搭配知识,来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态度评价方面,教师应重点观察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绪,综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学生互评与自评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评价主体多元化,才能够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因此,在基于生活美学的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中,应加入学生互评与自评,使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以《纸品乐陶陶》为例本节课程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使学生掌握纸团、纸绳粘贴画的方法,了解皱纹纸的特质和性能特点,掌握皱纹纸拼成图案的形式美法则及简单的艺术规律。通过制作一幅粘贴画,学生能够锻炼动手能力,还能学会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造美,丰富艺术表现手法。本节课的评价实施主要围绕在课堂的作品展示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学生可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课桌上或展板上,供给其他学生欣赏。在作品展示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学生可以自由走动,观察其他学生的作品,并记录下自己的评价评价内容可以包括作品的创意、色彩搭配、构图设计、制作技巧等方面通过生生互评,学生能够学习到其他学生的优点,同时也能发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不足。在学生互评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在鉴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后,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思考自己的创作表现通过自我评价,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炼出自己的优点,思考如何在今后的创作中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结束语

基于生活美学的小学美术多元化评价,既需要立足于生活美学,也要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在评价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掌握在生活中创造美的能力。同时,不仅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更要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确保多元化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发展,实现以美育人。

参考文献

[1]张倩茹.小学美术生活化课堂中色彩教学的应用研究[J].色彩,2023,(09):159-161.

[2]温龙娟.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探析[J].华夏教师,2023,(26):52-5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