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模式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大胆眼教学模式;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构建策略
正文
引言:从传统小学音乐教学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学科课程知识具有非结构性特点,所以大多数教材编写均按照人文主题进行设计和规划,随之导致教师在研读教材过程中过于关注某一作品,教学也呈碎片化,不利于单元课时之间的衔接。而且,在课堂活动过程中,也严重忽视学生的评价工作,在这一模式下,大多数学生是无意识地学习,难以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同时,也使得学生音乐知识学习发生断层。因此,结合大单元教学,并实施教学评一致化具有重要意义,下文便围绕这一内容作深入阐述。
一、教学评一致性对于提升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教学评一致性能够让音乐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和可落实,因为教学评一致性要求教学和评价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这使得目标从抽象的设定变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指南,得以将笼统的目标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和评价要点中。比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会依据目标来选择相对合适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会为达成目标而精心安排,评价环节也同样紧扣目标,从而使得教学围绕一条“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形成合力,既能够保证目标有效落实,又可为高质量音乐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教学评一致性也有助于教学过程的优化,这主要归功于,当教学、评价保持一致时,教师依据既定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能够确保教学流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这样一来,教学环境便不再是随意拼凑的活动,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教学方法方面,一致性也使得教师能够有的放矢,更为主要的是在评价层面,评价惯出阿玉教学全过程,将为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持续信息流,这种及时反馈不仅可调整教学节奏,也可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比如评价显示学生对某一音乐概念和技能掌握速度较快,便可加快教学节奏,相反,学生如若理解困难,教师也可及时分析原因并尝试新的方法,从而使得教学过程能够保持紧凑且高效,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音乐学习和能力发展。
二、大单元教学模式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的构建策略
(一)依据学生实际精准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
从大单元教学视角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从“教”这一层面来说,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精准来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保证教学目标的精准性和可操作性,使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祖国您好”一单元为例,为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一方面,教师需充分关注的已有音乐知识和技能基础,比如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简单节奏,在本单元歌曲学习过程中,可提升节奏方面要求,比如,以培养学生对节奏理解为目标,在开展《国旗国旗真美丽》教学中,引导学生拍手、跺脚等方式单独感受复杂节奏型的韵律,再将其运用到歌曲演唱里。而如若学生基础较弱,则可以培养学生基础能力为核心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针对喜欢节奏感强音乐的学生,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爱国歌曲融入单元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节奏感为核心目标。而喜欢故事性强音乐的学生,则可挖掘歌曲背后的爱国鼓声,以培养学生歌曲理解能力、再或者,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对歌曲进行改变和创作为目标,让其进行大胆尝试。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增强音乐学习自信心为目标,借助这一方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音乐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提升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实现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目标。
(二)优化大单元教学过程设计
从“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需结合教学评一致性的根本理念,进行大单元教学过程的优化,以实现“以教定学”,让学生真正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引领下深入学习。以《爱劳动》一单元为例,教学过程设计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比如目标以学生理解劳动主题音乐的情感表达,掌握相关节奏并能创编简单的劳动音乐为主,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结合这一目标进行践行。如在教唱《劳动最光荣》等一众单元歌曲时,析歌曲中体现劳动热情的欢快节奏和积极向上的旋律,这一过程就是为了达成目标中的知识技能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是否理解这些音乐要素与劳动的联系,并结合提问以及小组讨论学生来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有目标引导、有评价反馈、持续改进的有机整体,确保教学评一致性,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和对劳动的理解与热爱,从而完成教学评一致性。
(三)结合教学评一致性完善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
在音乐课即将结束时,大部分教师习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但这一评价模式相对单一,不能对学生进行客观性、全方位评估,影响评价实效性。因此,教师需变革传统评价形式,呈现出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的特色。具体来说,一方面,从教学评一致性角度开展大单元教学评价,评价内容要做到多元化,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对歌曲的演唱水平,更要注重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同时还需包括学生对音乐所表达情感的感知能力。比如学生是否能够感受到歌曲中所蕴含的内涵,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各类表现以及活动,均要纳入到评价内容当中,以保证评价内容具体、客观。另一方面,评价方式还应多元化,除了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以外,还应加入学生自评和互评,比如当学生演唱结束之后,先让其自我评价,洞悉自身优势和不足,再由他人进行补充,以确保评价体系能准确、公平地反映学生在大单元音乐学习中的表现和进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评一致性不仅为大单元教学开启了新的视角,同时也指引着明确的教学方向,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充分认识到大单元教学与教学评一致性相互融合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切实完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为学生创造更优质的音乐学习体验,让音乐之花在小学教育的花园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参考文献:
[1] 黄妮妮.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J]. 华夏教师,2024(5):123-125.
[2] 宗海霞,王玉军.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初中音乐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 成才之路,2024(16):121-124.
[3] 顾一婷.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音乐"大单元"教学模式探析——以《彝乡风》的教学为例[J]. 音乐鉴赏,2024(3):106-108.
[4]洪洁.大单元教学理念下小学音乐“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方法——以“悠扬民歌”单元为例[J].琴童,2023,(22):51-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