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闫强强

榆林市宇路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

公路工程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其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包括空气、水、土壤污染以及噪声污染和生态破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公路工程项目数量增加,环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有效控制和减少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对于保障交通安全、降低维护成本、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并针对这些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公路工程;环境保护;施工影响;可持续发展

正文


1 引言

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控制扬尘、合理排放废水、降低噪音污染,以及对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在施工前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方案,并严格执行,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严格的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2 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1 空气污染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空气污染主要源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废气。粉尘主要来源于土石方开挖、路基压实、路面摊铺等环节,这些施工活动会将大量的土壤颗粒扬起,形成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车辆尾气排放也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施工高峰期,大量车辆的运行会显著增加空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排放量。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推土机等,在运行过程中也会排放一定量的废气,这些废气中含有颗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对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某些施工材料的燃烧或挥发也会产生有害气体,例如沥青摊铺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这些污染物会直接影响附近居民的健康,并对大气环境造成长期性的负面影响。控制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空气污染,需要采取综合措施。例如,加强施工现场的扬尘控制措施,如洒水降尘、覆盖物覆盖等,以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选择低排放的施工机械和材料,并严格控制车辆尾气排放,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此外,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免在风力较大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高扬尘作业,并加强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2.2 水污染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污染是环境影响的重要方面。施工活动会产生大量的泥沙,这些泥沙通过雨水冲刷或径流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浑浊,降低水质,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此外,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和设备,如混凝土、沥青等,也会产生废水,这些废水可能含有化学物质,对水体造成污染。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不完善,或排水管网堵塞,也会导致污水直接排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雨季期间,降雨量增加,施工现场的泥沙和废水排放量也会增加,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进一步加剧。施工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和润滑油等物质,也可能渗漏到地下水或地表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这些污染物会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必须加强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例如,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对施工现场的废水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防止泥沙和废水进入水体;使用环保型材料和设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保障水环境安全。

3 环境保护措施

3.1 施工场地环境保护

  公路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有效的施工场地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1) 场地清理与复垦

  施工前,需对施工场地进行彻底的清理,清除所有建筑垃圾、杂物和植被。清理后的场地应按照规划进行平整,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施工结束后,应进行场地复垦,恢复原有地形地貌,并进行植被恢复,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施工对地貌和植被的破坏。这包括移除临时设施、填平坑洼、恢复原有土壤层,以及种植当地适宜的植物,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2)固体废弃物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例如建筑垃圾、土方废弃物等。为了避免环境污染,必须建立完善的固体废弃物管理体系。这包括对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最终处置。分类可以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和成分进行,例如可回收物、可降解物和不可降解物。收集和运输应采用规范的流程,确保废弃物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最终处置应符合环保法规,例如填埋、焚烧或资源化利用。

(3) 水资源保护

  施工过程中,需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制定水资源使用计划,控制施工用水量,避免浪费。同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施工活动造成水体污染,例如设置沉淀池、隔油池等,以截留和处理施工废水,确保水质符合排放标准。

3.2 施工过程环境保护

  公路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1)扬尘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土石方作业、材料运输等环节是扬尘的主要来源。有效的扬尘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空气污染,保护周边环境。具体措施包括:

施工现场硬化: 对施工现场进行硬化处理,减少裸露地面,降低扬尘。可采用铺设水泥、沥青等材料进行硬化,并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及时清理洒落的材料。洒水抑尘: 在施工现场,特别是土石方作业区域,定期洒水,降低粉尘浓度。洒水频率和强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抑尘效果 覆盖措施: 对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如砂石、水泥等,采取覆盖措施,避免风力扬尘。例如,使用篷布、遮盖物等进行覆盖 运输车辆密闭: 运输车辆应配备密闭的运输工具,避免运输过程中粉尘外泄。施工工序的合理安排: 尽量将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工序安排在风力较小的时间段进行,并采取相应的防尘措施

(2)噪声控制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运转会产生较大的噪声,对周边居民和环境造成影响。有效的噪声控制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噪声污染,保障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具体措施包括:

设备选型: 选择低噪声设备,尽量减少噪声源的产生。设备维护: 定期维护设备,确保设备运转正常,降低噪声污染。施工时间控制: 尽量将高噪声作业安排在夜间或噪声敏感时段以外进行 隔音屏障: 在噪声敏感区域设置隔音屏障,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噪音监测: 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噪声符合相关标准

(3)废弃物管理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建筑垃圾、施工废料等。有效的废弃物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并进行资源化利用。具体措施包括:

分类收集: 对施工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科学处置: 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采取相应的处置方法,例如,将建筑垃圾运送到指定垃圾填埋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例如,将部分建筑垃圾粉碎后作为道路基层材料。

3.3 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

  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包括建筑垃圾、施工剩余材料、废弃的施工工具等。这些废弃物如果不进行妥善处理,不仅会占用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因此,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必须重视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将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应建立健全的废弃物分类收集系统根据不同类型的废弃物,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例如,将可回收的材料(如金属、木材、塑料等)与不可回收的材料(如砖石、混凝土等)分开收集。这种分类收集能够提高资源的回收率,降低处理成本,并为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创造条件。应积极探索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对于可回收的废弃物,可以进行再生利用,例如,将废钢材进行破碎、冶炼,制成新的钢材;将废木材进行粉碎、加工,制成木屑、木板等;将废塑料进行分类、回收,制成新的塑料制品。对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可以进行填埋或堆肥处理,并采取措施防止其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应加强对施工废弃物的监管和控制制定明确的废弃物处理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单位按照规定进行废弃物处理,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查和监督,确保废弃物处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在资源化利用方面,可以考虑将一些不可回收的废弃物进行再利用,例如,将建筑垃圾粉碎后作为道路基层材料,或者用于填埋场建设。通过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降低工程成本。应加强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中来。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废弃物处理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4 案例分析

  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公路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及改进方向。

案例一:韶赣高速公路(粤境段)建设对路域生态系统鸟类群落的影响

该案例研究了高速公路施工对鸟类群落的影响。研究发现,施工期间,鸟类表现出明显的回避行为,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破坏。单一生境类型和食性的鸟类回避作用更为显著,导致生态位空缺。 这一案例突出了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威胁,并揭示了栖息地破坏是关键因素。 针对该案例,环境保护措施应重点关注:施工期和运营期应尽快开展鸟类生境恢复和招引工作;尽可能减少施工占地面积,避开鸟类生存敏感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进度,避免在鸟类繁殖季节进行高强度作业;长期开展鸟类动态监测研究。

案例二:市政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该案例强调了市政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潜在污染,并指出环境保护措施的重要性。 为了减少不良影响,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方案,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该案例提示,环境保护措施应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并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案例三:海南长臂猿生境变化与潜在适宜生境研究 

该案例分析了海南长臂猿生境变化的原因及趋势。研究表明,海南岛成熟林面积减少,破碎化程度加重,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导致的耕地扩张和人工林种植。 该案例强调了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 针对该案例,环境保护措施应包括:严格控制潜在适宜生境分布地的人口增长;切实执行天然林保护法;恢复低海拔地带的天然植被;在适宜区域建立新的自然保护区,扩大保护范围;在自然保护区周边社区开展环境保护教育,使当地人从生态系统保护中受益。

  以上案例反映了公路工程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复杂性。 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需要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识别关键物种和敏感区域,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态恢复与重建: 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例如植树造林,恢复受损的植被和栖息地。污染控制: 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例如废水、废气、噪音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公众参与: 积极开展公众参与,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可持续发展: 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未来,公路工程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应更加注重预防性措施,在项目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 加强与当地社区的沟通和合作,争取他们的支持,共同维护生态环境。 此外,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结束语

 

本文分析了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噪声污染等方面,并探讨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研究表明,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且影响程度与施工规模、地理位置、施工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公路工程施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未来发展更先进的环境保护技术和措施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以及环境监测和评估体系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 公路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贺红涛.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J].科技信息,201918):483.

[2] 黄晨旭.试述公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环保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318):143.

[3] 林涛,陈静,马雷.浅谈公路环境保护措施[J].科技资讯,20181):142.

[4] 吴莉.公路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保护措施探讨[J].科技资讯,202326):140.

[5] 刘丽.设计中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措施[J].交通世界,201812):139-14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