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张斌

满洲里市第六学校 0214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影响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习动机的多种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以及对实际教学环境的观察,我们分析了家庭环境、教师教学方式、同伴影响以及个体认知等因素如何塑造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这些发现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在教育领域,学习动机被广泛认为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在数学这样的抽象学科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直接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因此,深入理解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因素,对于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家庭环境:塑造孩子学习态度的无形之手

1. 家庭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理念构成了孩子成长的坚实基础。家长对于教育的观念与期望,犹如一盏无形的灯塔,为孩子的成长之路指引方向。具体而言,若家长深信教育是改写命运的关键,他们往往会倾注更多心力于孩子的学业发展,这种正向的期望将激发孩子追求卓越的内生动力。反之,若家长对教育持有消极态度,孩子则可能视学习为无足轻重之事,进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 家庭学习氛围

构建一个积极的家庭学习氛围,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犹如一座温暖的温室。当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勇于提问、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并尊重其学习兴趣时,孩子将逐渐培养出对知识的热爱与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例如,家长可以通过定期与孩子共读、讨论书籍内容,或设立家庭学习时间等方式,与孩子一同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样的家庭氛围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还能有效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3.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条件对孩子的学习环境与资源具有直接影响。富裕的家庭往往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资源,如优质的学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先进的学习设备,乃至专业的家教服务等,这些资源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家庭经济条件并非决定孩子学习成果的唯一因素。诸多研究表明,父母的积极参与与支持,以及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对于孩子的学习成果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因此,即便在经济条件相对有限的家庭中,通过家长的努力与智慧,同样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二、同伴影响

1. 同伴竞争

同伴间的竞争在激励学生学术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适度的竞争能刺激学生超越自我,努力提升数学技能。研究显示,当学生意识到他们的成绩被置于与他人的比较之中,他们往往更倾向于投入更多精力于学习。比如,如果一个学生发现他的朋友在数学测试中取得了高分,他可能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期望在下一次考试中达到同样的成绩水平。

2. 同伴合作

同伴合作是另一种促进有效学习的策略。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从同伴那里学习不同的解题方法,这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储备,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这些是21世纪关键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当学生共同解决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时,他们需要倾听他人的观点,讨论各种解决方案,并共同达成一致,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他们学习和提升的过程。

3. 社交认同感

社交认同感对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深远影响。学生的归属感主要来源于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和被接纳的程度。当他们感到被同伴接受和尊重,他们更可能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态度,从而提升学习效率。心理学家RyanDeci的自我决定理论指出,个体的内在动机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中的社会因素影响,包括他人的接纳、尊重和理解。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交环境,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以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个体认知因素

1. 自我效能信念

自我效能信念,源于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理论,指的是个体对于自身能否成功执行特定任务的深信不疑。在数学学习的环境中,如果学生确信自己具备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他们将更倾向于积极参与,更愿意接受挑战,即使面临困难也不会轻易退缩。这种坚定的自我效能信念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展现出持久的毅力和决心。

2. 兴趣与价值感知

兴趣与价值感知是驱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对数学的热爱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高度的专注力和热忱,而理解数学在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价值,则能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例如,当学生认识到数学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的重要性时,他们可能会更加珍视数学学习,因为它能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

3. 认知策略应用

认知策略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如利用记忆宫殿法来记忆数学公式,或采用分解法、模型法来解决复杂问题,能帮助学生更高效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当学生发现这些策略能成功解决问题时,他们的学习满足感会增强,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初中数学激发学习动机案例分析

在教育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尤其在初中数学这一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中,如何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显得尤为重要。以下将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探讨和分析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案例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

在某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讲授模式,而是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师提出了“如何计算一个圆形花坛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皮?”的问题。学生们被这个问题吸引,开始积极思考,运用已学的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据统计,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后,该班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提高了15%

案例二:小组合作与竞争机制

在另一所初中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引入了小组合作与竞争的元素。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共同解决一个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面前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同时,教师设立了“最佳解题小组”的奖励机制,激发了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据教师反馈,实施小组合作教学后,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30%,且数学问题的解答正确率也有所提升。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激发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也可以是通过小组合作和竞争机制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关键在于,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从而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五、结论

在初中数学教育的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动力受到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家庭背景、同龄人的影响以及个人的认知能力。理解并应对这些因素,将能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有助于塑造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欣.ARCS动机模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重庆三峡学院,2024.

[2]陈虎.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分析[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八).沂源县历山中学;,2023:4.

[3]李小凡.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研究[D].湖南理工学院,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