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以福海永福幼儿园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劳动教育
正文
0前言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责任感和对劳动的尊重[1]。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劳动教育逐渐受到重视,不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2]。幼儿园作为儿童成长的第一课堂,其区域活动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场景。
1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1.1将五育融合与劳动教育相融合
以福海永福幼儿园的“蔬菜种植”活动为例,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播种、浇水、施肥、除草和收获等一系列劳动活动。通过这些实践,幼儿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劳动技能,还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与艰辛,感受到了付出与收获之间的关系[3]。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培养,更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参与种植活动,幼儿在德育方面学会了责任感,懂得了照顾植物的意义;在智育方面,幼儿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培养了科学探索的兴趣;在体育方面,实际的劳动锻炼增强了幼儿的体质;在美育方面,幼儿在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自然的美好;而劳动教育则让幼儿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增强了对劳动成果的珍惜与尊重。
1.2将劳动教育与本土资源相融合
以中班的“番茄种植”活动为例,幼儿园围绕本地适宜种植的番茄开展了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教师们在校园内创设了“小菜地”,让孩子们亲自参与播种、浇水、施肥和采摘等环节。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不仅学习了基本的种植技能,还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与价值。孩子们在观察番茄的生长过程中,体会到了自然的变化和劳动的成果,增强了对家乡农业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这种实践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责任心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与意义。
1.3将劳动教育与游戏化相融合
福海永福幼儿园在劳动教育中积极探索游戏化的实践方式,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感,让劳动教育更符合幼儿的天性和发展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情境,将劳动教育与游戏活动相结合,鼓励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实践[4]。以“快乐小农夫”活动为例,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与农田劳动相关的游戏,如“收获大赛”“浇水接力”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们不仅能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农民的日常劳动,还能在游戏中学习到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这种游戏化的方式,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增强了对劳动的理解和尊重。
2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实施现状
为了解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本研究选取了福海永福幼儿园为调研对象,对教师、家长发放网上问卷。
2.1教师对幼儿劳动及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态度和理念
2.1.1教师对幼儿劳动的态度和观念
表1 教师对幼儿劳动的态度和观念
问题编号 | 问题内容 | 选项 | 小计 | 比例 |
12 | 您对区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看法? | A.非常同意 | 23 | 88.46% |
B.同意 | 3 | 11.54% | ||
C.一般 | 0 | 0% | ||
D.不同意 | 0 | 0% | ||
E.非常不同意 | 0 | 0% | ||
13 | 您会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吗? | A.经常 | 16 | 61.54% |
B.偶尔 | 10 | 38.46% | ||
C.很少 | 0 | 0% | ||
D.从不 | 0 | 0% |
从调查与访谈结果来看,福海永福幼儿园的教师普遍认同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教师们在面对关于劳动教育的态度和观念时,表现出积极的参与意愿和积极的教育态度。在调查中,88.46%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在区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这表明他们对劳动教育的认同感极高。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们不仅关注幼儿的劳动技能培养,还重视通过劳动教育塑造幼儿的劳动观念。调查显示,61.54%的教师表示他们经常在区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这种主动性反映出教师们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在访谈中,许多教师提到,他们会通过设置劳动情境、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劳动兴趣和参与热情。此外,教师们在鼓励幼儿劳动时,主要采取口头表扬的方式,61.54%的教师选择了这种方式来肯定幼儿的努力和成果。这种积极的反馈不仅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也促进了他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参与意愿。
2.1.2教师对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态度和观念
从调查与访谈结果来看,福海永福幼儿园的教师普遍对幼儿园劳动教育持积极态度,认为劳动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在调查中,88.46%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在区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显示出他们对劳动教育的高度认同。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们意识到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途径,更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劳动观念的重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均认为劳动教育能够丰富幼儿的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并且96.15%的教师强调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这表明,教师们在劳动教育的目标设定上有着清晰的认识。然而,尽管教师们对劳动教育的态度积极,调查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在面对“您觉得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的阻碍是什么?”这一问题时,34.62%的教师认为幼儿不愿意参与是主要阻碍,这显示出教师们在实际操作中面临幼儿参与积极性不足的挑战。此外,30.77%的教师认为幼儿能力达不到也是影响劳动教育开展的因素之一。这些反馈表明,虽然教师们认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需要针对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调整。教师们在访谈中提到,虽然他们会主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但在系统性和专业性方面仍显不足。许多教师表示,他们并未接受过专门的劳动教育培训,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导致在日常教学中难以将劳动教育有效融入到各个环节中。调查显示,61.54%的教师经常在区域活动中融入劳动教育,但在一日生活的其他环节中,对劳动教育目标的认识并不清晰。
2.2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开展的具体情况
2.2.1开展频率
在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开展的频率”调研中,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在班级中定期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具体而言,73.08%的教师表示每周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一次,23.08%的教师则表示每周开展两次。这说明在福海永福幼儿园的中班中,劳动教育的开展频率相对较高,体现了教师对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可。然而,尽管大部分教师每周都开展劳动教育活动,但仅有3.85%的教师表示每周开展三次或更多。这表明,虽然教师们努力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频率限制。对于那些未能达到每周多次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师,研究者进一步探讨了他们的教学安排和时间管理,发现部分教师未能充分意识到日常生活中的小型劳动教育活动,例如让幼儿参与整理桌椅、帮助准备餐具等。在访谈中,教师们普遍表示,虽然他们在区域活动中开展劳动教育的频率较高,但在一日生活中对劳动教育的认知和实施仍显不足。
2.2.2教育途径和活动内容
在关于“福海永福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活动内容”调研中,以中班为例,中班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理劳动、集体劳动和自主探索劳动。这些活动环节的共同特点在于,它们都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符合幼儿的能力范围,并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不仅能够学习到实用的生活技能,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具体来看,自理劳动是中班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涵盖了如独立清洁、餐具使用、穿脱衣物等多个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幼儿在自理劳动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好,例如,60%的幼儿能够独立清洁盥洗,57%的幼儿能主动为自己穿脱衣物。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集体劳动活动的开展则主要体现在自发性集体劳动和环境卫生维护上。教师们引导幼儿自觉分发和回收餐具,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调查显示,67%的幼儿能够在饭前分发餐具,饭后将餐具回收到指定位置。这种集体劳动不仅增强了幼儿的合作意识,还培养了他们对环境的责任感。自主探索劳动的内容则更加丰富,涵盖了照顾动植物、制作简单食物等活动。调查结果显示,68%的幼儿能够独立制作沙拉等简单食物,并愿意参与到动植物的照顾中。这种自主探索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虽然幼儿在自理劳动和集体劳动中表现较为积极,但在自主探索劳动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例如,只有43%的幼儿能够了解种植果蔬的基本方法并动手操作。
2.3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家校互动中的情况
在关于“劳动教育在幼儿园家校互动中的情况”调研中,结果显示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教育的态度和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而言,82.3%的家长表示他们的孩子能够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这表明大部分家长认可孩子参与劳动的必要性和价值。然而,尽管家长普遍支持孩子参与劳动,仍有17.7%的家长表示孩子不会参与家务劳动,这与家庭教育方式和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在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理由中,85.65%的家长强调锻炼自理能力的重要性,81.82%的家长认为孩子应当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显示出家长普遍意识到劳动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存在顾虑。其中,61.72%的家长担心孩子在劳动过程中面临危险,这反映出家长对孩子安全的关注,导致他们不愿让孩子参与某些劳动活动。调研还显示,32.06%的家长表示孩子在家庭中有固定的劳动任务,而67.94%的家长则表示没有。这一结果表明,虽然部分家庭已经开始为孩子设定劳动任务,但整体来看,家庭对孩子劳动教育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仍显不足。相应地,46.41%的家长表示如果孩子不听话,他们会让孩子去劳动,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孩子对劳动产生负面情绪,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积极的生活技能培养。在教导孩子劳动技巧和安全防护措施方面,55.5%的家长表示有时会进行相关教育,32.06%的家长则表示经常进行。这表明,虽然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有所关注,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对劳动技巧的系统性指导。此外,76.08%的家长表示通过日常生活中观察成人劳动来教导孩子,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最后,关于家长与家人对孩子劳动要求的一致性,67.46%的家长表示有时一致,而24.4%的家长则认为完全一致。这表明,家庭内部对孩子劳动教育的态度和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影响孩子对劳动的态度和参与度。
3促进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有效开展的策略
3.1强化教师培训
幼儿园应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教师培训体系,涵盖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教学方法。通过定期组织培训班、研讨会和工作坊,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培训内容应包括劳动教育的基本理念、实施策略以及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等方面,以确保教师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5]。幼儿园应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关注劳动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和实践动态。通过设立图书角、订阅专业期刊、参加在线课程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劳动教育的创新实践,形成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
3.2优化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应紧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设计出丰富多样的劳动活动。例如,通过组织包饺子活动,让孩子们亲手参与饺子的制作,了解食材的准备与加工过程,培养他们对美食的热爱。同时,结合节日文化,开展传统食品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在参与中体验文化的魅力,感受劳动的乐趣。在优化教育内容的同时,还应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劳动教育中来。幼儿园定期组织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分享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家长在家庭中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例如,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简单的食品制作,如包饺子、做鸡蛋饼、制作冰凉粉和腌咸鸭蛋,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通过家校合作,共同优化家庭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劳动能力发展。
结束语
本研究对福海永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对劳动教育持积极态度,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也增强了他们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未来,幼儿园应继续探索更为丰富的劳动教育形式,结合本土资源和家庭环境,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同时,建议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家长的参与,以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铭泽.浅谈基于劳动教育的幼儿园户外活动[J].教育研究, 2024, 7(1):4-6.
[2] 郭玲玲.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 2024(2).
[3] 聂娟.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策略研究[J].大武汉, 2022(21):260-262.
[4] 张丽华,葛海丰.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整的区域探索[J].中小学管理, 2023(3):35-37.
[5] 陈晓晔.探究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劳动教育——以合肥市长江路幼儿园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 2023(22):67-69.
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以福海永福幼儿园为例)》为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
课题类别:幼儿园“提质促优”专项课题
课题编号:BAYJ2023038
主持人:苏湘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