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急诊护理;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
正文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60例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传统护理,研究组实施急诊护理。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情况、WHOQOLBREF评分及护理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心肺功能恢复显著更好,生活质量提升更明显,护理人员应急反应效率更高(P<0.05)。研究表明,规范化的急诊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患者中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共计160例。纳入标准为:确诊为慢性心肺病,且伴有心衰症状,年龄18岁以上;排除标准为:近期接受过相关治疗或手术、合并严重感染或内脏功能障碍者。最终,符合条件的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0例。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护理模式,这种模式广泛应用于医疗机构,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基本护理需求得到满足。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常规生命体征监测:在对照组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监测,包括体温、脉搏、呼吸频率和血压等,这些数据为医生提供了基础的信息,帮助判断患者的健康状态。(2)用药管理:护理人员也负责对患者的用药进行管理,确保按时给药、正确剂量,并观察其用药后的反应和副作用,这一环节至关重要,因为有效的用药能够提升患者的康复速度。(3)健康教育:护士还承担着进行健康教育的任务,指导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知识、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健康教育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其依从性。
研究组则采取了一种更为高效和针对性的急诊护理模式,这种模式强调迅速反应和个性化服务,以适应急诊环境中的特殊需求。以下是具体的护理措施:(1)快速评估:在患者入院后,急诊护理人员必须迅速开展全面评估,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状况以及心功能。快速的初步评估能够帮助医疗团队及时识别危急情况,并进行紧急干预,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2)个性化护理方案:研究组特别注重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包括流体管理(根据患者的脱水状况调整输液),氧疗方案(根据需要提供适当的氧气支持)及并发症预防措施(通过监测与观察,及时防范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这样的个体化方案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3)多学科合作:急诊护理并不是单一护理人员所能完成的,涉及多领域团队协作。在研究组中,护士与医生、药师及营养师等专业人员进行了密切沟通与合作,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综合管理。通过多学科协作,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4)心理支持:急诊环境往往伴随着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这对于病情恢复不利。研究组的护理措施中特别强调心理支持,通过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有效缓解其焦虑,使其更易于接受治疗。护理人员会倾听患者的担忧,并给予适当的安慰与鼓励,以帮助其调整心态,增强治疗的配合度[1]。
1.3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为:
(1)心肺功能恢复情况:心肺功能的恢复是评价患者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多种诊断手段来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心电图是一个关键工具,它通过监测心脏电活动的变化,帮助医生判断心脏的工作状态与协同性。同时,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能够实时获得关于血氧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信息,从而了解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氧合能力。此外,肺功能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通过测量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等指标,能够更客观地反映患者的肺部健康状况,这三种检测方法相辅相成,共同为医生提供了清晰的患者心肺功能恢复的全貌。(2)生活质量评分: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疗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研究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这是一种国际认可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旨在通过综合考虑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全面描绘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该问卷包括多个维度,例如被访者对自我健康的评估、生活满意度、人际交往的质量以及所处环境的舒适程度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了解患者的生理健康状况,还能更深入地把握他们的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程度,这些都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3)护理人员应对急诊效率:护理人员在急诊情况下的表现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在本研究中,还特别关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评估护理工作时间、药物输注及时率等具体指标来全面了解护理流程的高效程度。护理工作时间的统计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问题,比如是否存在人力资源不足或流程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同时,药物输注的及时率也是关键指标,反映了护理人员的反应速度和协调能力,高及时率意味着患者能在最佳时机接受所需治疗。此外,研究还可能考虑其他因素,如护理人员的培训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评估其对急救效率的影响,这些数据将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提升患者的整体就医体验。
1.4统计学方法
在研究急诊护理对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的影响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统计学方法。首先,通过对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期间就诊患者的筛选,确定符合条件的160例参与者,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接着,通过收集两组患者在心肺功能、生活质量(WHOQOL-BREF评分)及护理效率等方面的数据,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以确定急诊护理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2. 结果
探讨在急诊科针对慢性心肺病并发心衰症状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护理效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年来,慢性心肺病及其合并的心衰问题日益普遍,这对医疗系统的压力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急诊护理作为一种迅速而有效的干预措施,正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通过分析急诊护理的新方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并提高护理人员在急诊情况下的应对效率[2]。
2.1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在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时,可以明显发现,采用急诊护理的研究组患者在各项心肺功能检测中均表现出显著的提升。例如,在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等关键指标上,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变化与急诊护理实施后的快速评估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息息相关,能够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干预,从而促进其恢复。
急诊护理不仅注重对患者生理指标的监测,还强调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研究组患者在接受急诊护理后,其焦虑和恐惧情绪都有所减轻,这也反映在其心肺功能的改善上。因此,将急诊护理与传统护理进行比较,不难看出,急诊护理更具优势,能够在患者心肺功能衰退的早期阶段迅速采取措施。
2.2两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对比
WHOQOL-BREF作为国际公认的生活质量评估工具,通过评估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四个方面,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研究中,两组患者在入院初期的WHOQOL-BREF评分相似,但在经过相应护理干预后,其评分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研究组患者的评分在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交关系等多个方面都有显著提升。这一现象与急诊护理的个性化、全面化管理密不可分。急诊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及时调整,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对照组则因缺乏针对性的急性干预措施,其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明显不如研究组。此外,研究还显示,急诊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护士的指导下,研究组患者逐渐掌握了一定的自我监测技巧,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感,也提升了患者今后面对疾病时的信心,使得持续性改善成为可能[3]。
2.3两组护理人员应对急诊的效率对比
急诊护理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上,也反映在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上。通过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急诊情况的应对效率,发现采用急诊护理的研究组在处理患者需求、紧急情况的管理及团队协作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研究组的护理人员在应急处置流程中更为熟练,能够迅速识别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这种高效的工作方式得益于急诊护理中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团队协作机制。护理人员在急诊情况下能够快速响应,减少了患者等待时间,提升了整体的护理满意度。同时,急诊护理的有效实施也促进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成长。在高压和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形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于护理团队而言,积极推进急诊护理的实施,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也能给患者带来更为高效的服务体验。
3.讨论
急诊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慢性肺心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和心脏功能的慢性疾病,而心衰则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急诊护理的及时性和专业性对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4]。
首先,慢性肺心病患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乏力等症状,在急诊情况下,这些症状会骤然加重,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氧合不足和心功能衰竭。因此,在急诊护理中,迅速获取患者的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是至关重要的。这能帮助护士们快速评估病情,并做出相应的紧急处理,如给氧、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利尿剂等。同时,高效的监测系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其次,急诊护理团队的多学科合作模式也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医生、药剂师等要协同工作,共同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在这一过程中,急诊护理人员不仅负责基础护理,还需具备对急性病情变化的敏锐判断能力。当患者出现胸痛、心悸等不适时,及时进行心电图监测和心肺复苏准备,可以显著提高急救的成功率。
再次,患者的心理支持也是急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慢性病患者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急诊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沟通、提供情感支持等方式,降低他们的焦虑感,增强其配合度,使临床干预更加顺利。对于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患者,整理出一套标准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包括病情评估、监测、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等,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最后,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急诊护理在慢性肺心病管理中的长期效果,通过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收集数据,为进一步规范急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方式和护理模式的创新,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也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方向[5]。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中的应用是一个复杂而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临床结局。
结语
本研究表明,急诊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研究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亦有明显提升。此外,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效率提升,进一步促进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这些结果验证了急诊护理在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护理效率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建议在临床实践中推广采用规范化的急诊护理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慢性肺心病合并心衰症状的患者,提高其整体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婷,孙星星,孔凡平.急诊护理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中的应用[J].名医,2023,(17):102-104.
[2]王美荣,阿依夏木古·阿不都沙拉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患者采取急诊护理措施的意义[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279+287.
[3]王碧荣,范晓芳,陈莉.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139-141.
[4]钱美玲.探讨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要点与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82.
[5]郇庆霞.慢性肺心病并发心衰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25):91-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