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王文炫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 272000

摘要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意义重大。它能整合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通过跨学科活动,打破学科界限,创新教学方式,让历史学习更生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探究能力等多方面素养,是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重要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策略

正文


引言:在当今教育注重核心素养培养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历史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为历史教学注入新活力。这种学习活动能够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方法,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元知识的交互中更好地理解历史,提升综合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目标设定

1.1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向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目标设定有着深远意义。核心素养涵盖了多个重要方面,如历史学科中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基于此,目标应指向培养学生全面而深入的历史理解能力。例如,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让学生能够从不同学科视角审视历史事件,如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文学学科的角度解读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这有助于学生构建更为立体的历史认知框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同时,目标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跨学科的融合中,学生需要对不同学科来源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综合,从而判断其可靠性和价值。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从多元视角看待历史问题,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而且,核心素养下的目标设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全球视野培养,在跨学科学习中,引入世界历史与其他学科的关联内容,如将历史中的国际关系与政治、经济学科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历史进程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增强他们对全球事务的关注和理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1.2与历史学科特点的结合

初中历史学科具有独特的特点,在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目标设定中必须与之紧密结合。历史学科是对过去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研究,具有很强的时序性和地域性。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例如,在与地理学科结合时,可以依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域,探究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像古代埃及文明的产生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关系,这种结合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同时,历史学科的史料丰富多样,这也是目标设定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跨学科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对史料进行分析。比如,利用数学学科的统计方法分析历史人口数据,从文学作品中挖掘反映当时社会状况的史料证据。此外,历史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也不容忽视。跨学科学习的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通过与艺术、音乐等学科的结合,让学生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魅力,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而且,历史学科注重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目标应设定为引导学生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避免单一视角的片面性。

2.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资源整合

2.1多学科教材资源的利用

在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多学科教材资源的利用是十分关键的。历史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但与其他学科教材的结合能够挖掘出更多的学习资源。例如,在与语文教材的结合方面,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文言文等文学作品常常涉及历史事件和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解读,深入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同时也反映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部分情况。从诗中的描写,学生可以感受到当时战争的宏大场面以及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再看与地理教材的结合,地理教材中的地图、地形地貌等知识能够为历史学习提供空间背景。例如,在学习古代丝绸之路时,地理教材中的亚洲和欧洲的地形、气候等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选择以及贸易往来的地理因素。此外,与政治教材的结合也不容忽视。政治教材中的国家制度、国际关系等内容可以与历史教材中的政治制度演变、外交关系发展等进行关联学习。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和国际关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还有与科学教材的结合,如在学习古代科技史时,科学教材中的物理、化学等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代科技发明的原理,像古代造纸术、火药的发明等都与科学原理密切相关。

2.2课外资源的挖掘

课外资源的挖掘对于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博物馆资源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博物馆中收藏着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历史的实物见证。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时,学生可以看到古代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艺术品等,这些文物能够直观地展示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博物馆中的展览布局往往按照历史时期或者主题进行分类,这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历史的时序性概念。其次,地方史志也是重要的课外资源。地方史志记录了当地的历史发展、风土人情等内容。通过研究地方史志,学生可以了解到本地在历史长河中的独特地位和贡献,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一些地方的史志中记载了当地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历程,这与历史学科中的手工业发展内容相契合。再者,网络资源的利用也日益重要。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历史纪录片、历史研究网站、历史论坛等资源。历史纪录片如《大国崛起》,以生动的画面和详实的解说,展示了不同国家在近现代的崛起历程,为历史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历史研究网站上则有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论文,学生可以从中获取更深入的历史知识。历史论坛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讨论的平台,他们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历史学习心得,与其他爱好者进行互动。此外,影视作品也是课外资源的一部分。虽然影视作品存在一定的虚构性,但一些优秀的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如《康熙王朝》,在尊重基本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精彩的剧情和演员的表演,生动地呈现了历史时期的人物关系和社会风貌,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3.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

3.1项目式学习法的应用

在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项目式学习法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项目式学习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设定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例如,在开展“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这一主题学习时,可以设定一个项目为制作古代文明交流路线图及相关文化成果展示。学生需要运用历史学科知识确定古代文明交流的主要路线,如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然后,他们要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分析这些路线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等因素对文明交流的影响。同时,学生还要从艺术学科的角度收集和展示沿线地区的艺术文化成果,如绘画、雕塑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他们要分工明确,有的负责资料收集,有的负责路线绘制,有的负责成果展示的策划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而且,项目式学习法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可以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对他们的学习态度、研究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通过这种评价方式,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此外,项目式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当学生参与到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项目中时,他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学习,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意对项目成果进行创新设计,如在文化成果展示的形式上,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展览等多种方式。

3.2问题导向学习法的实施

在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问题导向学习法的实施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学习法以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这一主题时,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近代中国为什么会遭受列强的侵略?”“近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变革?”“这些变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学生为了解答这些问题,需要从多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从历史学科角度,他们要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晚清的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政策等因素。从政治学科角度,他们要分析国家主权、国际关系等概念,理解近代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化。从经济学科角度,他们要探究近代中国传统经济模式的解体以及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和影响。从文化学科角度,他们要思考传统文化在近代面临的挑战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思想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地探究问题、寻找答案,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问题导向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判断其可靠性和合理性。例如,对于一些关于近代中国历史的不同观点和解释,学生要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等方式,得出自己的结论。而且,问题导向学习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他们需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结语: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是多方面的。从目标设定到资源整合,再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这些策略有助于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综合素养。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初中历史教学将更具活力和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陶丽.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作业设计与实践[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3(2):27-29.

[2]苏文燕.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主题式教学实践[J].中外交流,2020,000(012):1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