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路径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李青纷

济宁市第十五中学272000

摘要

读写融合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意义非凡。通过读写融合,可从阅读素材挖掘思维启发点,在写作中锻炼思维表达。同时,教学路径的探索有助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读写融合;初中语文;思维能力;教学路径;教学质量

正文


引言: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读写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传统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往往被割裂,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发展。而读写融合教学能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思维养分,在写作中输出思维成果,使思维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也是初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1.读写融合与思维能力培养的关系

1.1阅读对思维的输入作用

阅读对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输入作用。在初中语文学习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和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优秀的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文本,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文化、价值观等。例如,在阅读鲁迅的《孔乙己》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到封建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悲惨命运以及社会的冷漠,这种对复杂社会现象的认识是对思维的一种深度输入。它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阅读过程中的字词理解、语句分析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解读文本结构、梳理故事情节发展脉络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得到锻炼。而且,阅读中的文学性描写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思维注入创新的元素。总之,阅读就像为思维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是思维能力成长的基石。

1.2写作对思维的输出作用

写作是思维的一种有力输出方式。初中语文写作要求学生将内心的想法、观点以及对事物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写作能够促使学生整理自己的思维。当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时,他们需要思考如何组织语言、构建文章结构,这一过程就是对思维的梳理。例如,在写议论文时,学生要明确论点、寻找论据并进行合理的论证,这个过程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写作是学生表达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途径。通过抒情性的写作,学生能够将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抒发出来,这反映了他们对情感的认知和思维。写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作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时,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情节等,这是思维创新能力的体现。而且,写作还能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在回顾自己的写作内容时,他们能够发现自己思维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1.3读写融合的思维整合

读写融合能够实现思维的有效整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一方面,阅读为写作提供了范例和素材。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写作手法等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读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学生可以学习其中对人物细节描写的手法,并在自己描写人物的作文中运用。这是将阅读中的思维成果转化为写作中的思维表现。另一方面,写作能够加深对阅读的理解。当学生尝试对阅读的文本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写读后感时,他们会更加深入地思考文本的内涵、主题等。比如在对《皇帝的新装》进行续写时,学生需要深入理解原文本的讽刺意义,才能写出符合逻辑且有深度的续写内容。读写融合还能够促进思维的迁移,从阅读中的一种思维模式迁移到写作中的不同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现状

2.1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当前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侧重于阅读和写作的单独教学,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在阅读课上,教师主要关注对文本的字词解释、段落大意的概括等基础知识的传授,很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阅读中的收获运用到写作中。在写作课上,教师通常是直接给出作文题目,然后讲解一些写作技巧,缺乏从阅读素材中挖掘写作灵感的引导。这种分离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难以建立起读写之间的有效联系。而且,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很多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在读写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时,可能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模仿阅读文本进行写作,而没有深入挖掘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创新。

2.2教材利用的不充分

教材在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阅读文本,这些文本涵盖了不同的体裁、主题和文化背景。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点。例如,教材中的一些经典课文具有很高的写作借鉴价值,但教师可能只是简单地讲解课文内容,而没有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结构、语言特色等,以便学生能够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同时,教材中的单元设置通常有一定的主题性,但教师在读写融合教学中可能没有很好地利用单元主题来开展综合性的读写活动。

2.3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的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评价标准单一。在对学生的读写成果进行评价时,往往过于注重语法、字词的正确与否,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评价。例如,在评价一篇作文时,教师可能更多地关注是否有语病、错别字,而对于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的创新思维、逻辑思维等缺乏深入的考量。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目前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环节较少。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的读写能力。例如,学生自评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反思自己在读写过程中的思维过程,而互评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读写要求。

3.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读写融合教学路径

3.1以阅读文本为思维素材库

将阅读文本作为思维素材库是一种有效的读写融合教学路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蕴含着丰富的思维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这些素材。例如,在阅读古诗词时,学生可以从诗词的意象中获取灵感。像“月亮”这一意象在很多诗词中都有出现,它往往代表着思念、团圆等情感,学生可以将这些意象及其蕴含的情感运用到自己的抒情性写作中。同时,从阅读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中也能汲取思维素材。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学生在进行人物描写的写作时,可以借鉴这种通过人物命运展现社会现象的写作思路。阅读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也可以成为思维素材。比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时,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充满了冒险和挑战,学生可以在创作故事时参考这种情节设置,构建自己的故事框架,从而丰富自己的写作思维。

3.2构建读写思维转化模式

构建读写思维转化模式对于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至关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从阅读到写作的思维迁移模式。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分析文本的结构、写作手法等,然后将这些元素转化为自己写作中的思路。例如,在阅读一篇总分总结构的议论文后,学生在自己写议论文时可以借鉴这种结构。要建立从写作到阅读的反馈思维模式。当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去重新审视阅读文本,思考自己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是否可以在阅读文本中找到解决方法。比如,在写作中不知道如何描写环境来烘托气氛时,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来学习。构建读写思维转化模式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要学会类比不同的文本和写作情境,将一种成功的思维模式应用到其他情境中,从而提高读写思维转化的效率。

3.3多样化写作任务激发思维

多样化的写作任务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多种类型的写作任务。例如,续写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像对《最后一课》进行续写,学生需要根据原文本的情节、人物性格等因素进行合理的想象和逻辑推理,从而续写故事的发展。改写任务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的内涵和写作手法。比如将古诗词改写成现代文,学生需要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用现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需要他们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用词等。创作性写作任务如编写故事、创作诗歌等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积累等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4.读写融合教学路径的实施保障

4.1教师素养的提升

教师素养的提升是读写融合教学路径实施的重要保障。教师要具备深厚的语文专业知识。这包括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对语法修辞等知识的精通等。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准确地引导学生挖掘阅读文本中的思维素材,传授写作技巧。例如,教师要能够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文言文语法、文化典故等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培养意识。教师要明确读写融合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4.2教学资源的整合

教学资源的整合对于读写融合教学路径的实施有着关键意义。一方面,要整合教材资源。教师要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不同单元、不同课文之间的读写结合点,将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例如,可以将同一主题的课文进行集中教学,开展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要整合课外资源。教师可以引入优秀的课外文学作品、网络资源等,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库,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灵感来源。例如,引入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短篇小说集,让学生在阅读中拓宽视野,同时也能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4.3家校合作的助力

家校合作能够为读写融合教学路径的实施提供有力的助力。家长在学生的读写学习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长可以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例如,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小型的书房或阅读角,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鼓励孩子进行阅读。这有助于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为读写融合奠定基础。家长可以参与到孩子的写作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作文题目,提供一些生活中的素材和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孩子拓宽写作思路。例如,在写关于家庭生活的作文时,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丰富孩子的写作内容。

结语:初中语文读写融合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通过深入探究读写融合教学路径,改善教学现状,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和保障体系,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水平,为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梁箫.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3(3):52-53.

[2]刘潇.面向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1,000(012):P.1-1.

[3]王竞.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文渊(中学版),2019,000(2019年4期):2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