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勾娟利

时代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西安市雁塔区 710065)

摘要

本文研究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旨在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当前,建筑工程造价核算工作面临着传统人工核算效率低下、易出错等问题,以及项目规模日益庞大、数据量巨大等挑战。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造价核算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现有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数据集成度不足,缺乏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深入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不足,并提出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系统设计与优化方案。


关键词

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BIM技术;优化算法

正文


1引言

 

当前,建筑工程造价核算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传统的人工核算方式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错误,难以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同时,建筑工程项目规模日益庞大,数据量巨大,对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建筑工程造价核算提供了新的途径。然而,现有的造价核算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系统功能不够完善,数据集成度不足,缺乏对成本变化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机制等,影响了造价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进而影响项目管理的决策。设计和优化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提高造价核算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发展迅速,呈现出多元化的技术特点和应用案例。早期系统主要集中于成本核算和简单的项目管理,功能相对单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BIM技术的兴起,国外系统逐渐向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涵盖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例如,一些系统利用BIM技术,将建筑信息模型与成本数据进行关联,实现对成本的实时监控和预测,提高了成本控制的精确性和效率。此外,一些系统采用自动化成本估算框架,将EnergyPlus等模拟软件与外部数据库相结合,实现建筑系统成本的自动估算,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效率。此外,一些研究探索了基于多目标优化算法(如遗传算法)的建筑工程设计优化,以期在成本、工期、可持续性等多方面取得平衡。这些系统通常结合了先进的数据库技术、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数据共享、协同工作和智能决策。一些系统还将成本管理与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功能集成,形成一体化的项目管理平台。总而言之,国外研究在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系统功能日益完善,技术手段日益先进,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计算到计算机辅助,再到集成化信息系统的演变过程。早期阶段,主要依靠人工计算和简单的表格软件进行造价核算,效率低下,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一些简单的造价软件开始应用于工程项目中,提高了核算效率,但系统功能相对单一,缺乏与其他工程信息系统的集成。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和ERP系统的广泛应用,国内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呈现出集成化、智能化趋势。一些系统开始将工程项目信息、成本数据、施工进度等信息进行整合,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部分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此外,一些研究也开始探索利用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算法等优化方法,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优化设计。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应用案例,例如,一些大型建筑企业已在实际项目中应用了相应的系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率提升。然而,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建筑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和应用程度存在差异,系统功能的完善和应用推广仍需进一步努力。部分系统在成本预测和风险评估方面仍有待加强。此外,如何有效地将BIM技术与造价核算系统集成,以及如何提高系统的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仍然是当前研究和应用的关键问题。

 

2.3 存在问题及不足

 

    当前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系统缺乏对成本变化的实时监控和预测功能,难以及时响应市场波动和材料价格变化,导致成本核算结果滞后,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一些系统在数据集成方面存在问题,不同部门或系统之间的数据难以有效共享和整合,导致信息孤岛现象,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此外,部分系统缺乏对成本构成要素的深入分析和分解,难以识别成本节约的潜在途径。一些系统在优化设计和施工流程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实现成本和效率的协同优化。部分系统在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方面缺乏有效支持,难以对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综合评估和控制。此外,一些系统在信息安全和数据保护方面存在漏洞,容易受到外部攻击和内部泄露,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可靠性。部分系统在与其他管理系统(如ERP系统)的集成方面存在困难,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管理。最后,一些系统缺乏对不同项目类型和施工阶段的针对性设计,导致系统通用性不足,难以满足不同项目的个性化需求。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功能需求分析

 

    本节对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所需实现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明确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为后续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依据。

 

(1). 数据录入模块

 

系统需提供便捷的录入界面,支持多种数据录入方式,例如:

 

人工录入: 支持录入工程项目的基本信息、材料成本、人工费用、设备租赁费用、施工进度等相关数据。导入数据: 支持导入Excel、CSV等格式的文件,方便批量录入数据。图片/文档上传: 支持上传与工程相关的图片、合同、图纸等文档,方便后续查询和管理。

 

(2). 计算模块

 

系统需提供准确的计算功能,包括:

 

直接成本计算: 自动计算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等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计算: 自动计算管理费、利润等间接成本。总造价计算: 自动计算工程项目的总造价。成本优化分析: 提供成本优化建议,例如材料替代、工艺改进等。

 

(3). 报表生成模块

 

系统需提供灵活的报表生成功能,包括:

 

成本明细报表: 按项目、材料、人工等维度生成成本明细报表。工程进度报表: 按时间段生成工程进度报表。预算执行报表: 对比预算和实际成本,生成预算执行报表。自定义报表: 支持用户自定义报表,满足个性化需求。

 

3.2 性能需求分析

 

    本节分析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的性能指标,包括响应时间、数据处理速度、数据存储容量、系统可靠性、可扩展性等关键要素。响应时间方面,系统在接收用户请求后,应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处理并返回结果。对于不同类型的查询和操作,例如查询历史造价数据、计算工程造价、生成报表等,需要设定不同的响应时间指标,以确保用户体验良好。例如,查询历史造价数据应在5秒内完成,计算工程造价应在10秒内完成。数据处理速度方面,系统需要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工程造价数据,包括各种工程材料、人工费、设备费等,并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计算需求。例如,系统应能够在1分钟内处理1000条工程造价数据。数据存储容量方面,系统需要具备足够的存储空间来保存大量的工程造价数据、图纸、合同等相关信息。存储空间应能够满足未来数据增长的需求,并支持数据的安全备份和恢复。系统可靠性方面,系统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系统应具备容错机制,能够应对各种故障和异常情况,并保证数据的持续可用性。可扩展性方面,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业务需求的增长。系统架构应能够方便地进行扩展,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用户数量的需求。此外,系统还需要满足一定的安全性要求,例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系统需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系统还需要考虑用户界面友好性,例如操作便捷性、信息展示清晰性等,以提高用户使用效率。

 

3.3 安全需求分析

 

    本节分析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旨在保障系统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系统应采用多种安全措施,防止未授权访问和数据泄露。数据加密技术是关键一环,应采用对称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例如,对用户身份信息、财务数据、工程图纸等进行加密处理,以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或篡改。访问控制机制至关重要,系统应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限制用户对数据的访问。不同用户应拥有不同的访问权限,例如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访问所有数据;普通用户只能访问与自身工作相关的部分数据。此外,系统应记录所有用户操作日志,方便事后审计和追踪。为了防止恶意攻击和数据破坏,系统应具备入侵检测和防御机制,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的部署,以及定期安全漏洞扫描和补丁更新,都是必要的安全措施。系统应定期备份数据,并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存储,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备份策略应包括全量备份和增量备份,并定期测试备份数据的恢复能力。最后,系统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系统安全合规运行。例如,遵守数据保护条例,并进行安全审计,以确保系统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本系统采用典型的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以确保数据安全和高效处理。客户端负责用户界面交互,服务器端则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和计算。客户端主要负责用户操作界面,包括数据录入、查询、报表生成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直观的图形化界面,方便地输入项目信息、成本数据等,并进行初步的核算。 客户端可以采用轻量级应用程序,以减轻用户端的计算负担,并提高响应速度。服务器端是系统的核心,负责数据的存储、处理和计算。  服务器端需要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高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的项目数据、成本数据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服务器端应采用高性能数据库,例如MySQL或PostgreSQL,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服务器端需要提供API接口,供客户端调用,实现数据交互。服务器端还应具备数据安全防护机制,以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为了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服务器端可以采用分布式架构,将数据存储和计算任务分配到多个服务器上。同时,服务器端需要具备日志记录和监控功能,方便系统维护和故障排查。此外,服务器端应支持多种数据格式的导入和导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2 模块设计

 

    本节详细设计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的各个模块功能和交互流程。系统将涵盖项目信息管理、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等关键环节。

 

(1). 项目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用于收集和管理项目相关信息,包括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项目编号、建设地点、项目负责人等)、项目计划信息(工期计划、预算计划等)、项目参与方信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以及相关文档资料。该模块需支持数据的录入、修改、查询和导出,并提供数据校验功能,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系统应支持多用户访问和权限控制,以保障数据安全。

 

(2). 成本预测模块

 

    该模块基于历史数据、市场价格、工程量清单等信息,对项目成本进行预测。该模块需提供多种预测方法,例如参数估算法、经验估算法、工程量清单法等,并支持用户自定义预测模型。系统应提供预测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方便用户分析和评估。该模块还需支持不同方案的成本对比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3). 成本控制模块

 

    该模块用于监控项目成本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该模块需支持成本预算与实际成本的对比分析,并生成成本偏差报告。系统应提供成本控制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功能,例如优化施工方案、控制材料消耗等。该模块还需支持成本控制过程的监控和跟踪,并及时反馈控制结果。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研究成果,特别是针对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与遗传算法、以及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造价核算优化框架。此外,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也需要得到高度重视。只有建立一个安全可靠、易于维护的信息系统,才能确保造价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核算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以提升系统的效率和功能。最终目标是构建一个能够全面支持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并实现精细化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平台。

 

参考文献

 

[1] 毛应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成本信息系统[J].四川水泥,2020(05):226.

[2] 胡达.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浅述[J].居舍,2018(30):118.

[3] 李立跃.建筑工程造价项目管理信息机制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9):3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