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高校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权 路径思考
正文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SJB0190);金陵科技学院2021年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创新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金陵科技学院2021年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究校级课题(JIT-DXXXJY-202109)。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事关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能力。而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效果如何,不仅直接影响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整体成效,更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政治经济的发展,关系到社会安定和人民的团结,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前,国际局势复杂而多变,国内所面临的社会矛盾接踵而出,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受到挑战。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肩负着维护国家和人民安定团结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作为党的理论创新和国家政策方针研究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任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成败。因此,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当前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性,它们从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入手,大量输出文化产品到发展中国家。由于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不稳定,难免会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冲击和腐蚀。他们宣扬“非意识形态化”、“普世价值观”等价值观念,影响到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对我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产生一定的冲击。总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策略,也是应对西方敌对势力推行文化霸权的现实需要。
此外,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前提,而和谐的校园文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实现个人发展的场所,校园文化氛围和意识形态建设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基础。
二、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所面临的一系列挑战
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马克思主义掌握着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权,但是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一系列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趁此机会利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恶意阻挠,他们在我国大肆传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宣扬“中国威胁论”、“价值趋同论”、“普世价值观”等价值观念,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无孔不入,我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指导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俨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目标。一些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在接触外来多元化价值观念时,潜移默化的受到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影响,难免造成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削弱,共产主义信仰迷失。对于价值观还不稳定的大学生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以及就业压力,难免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迷惑,道德滑坡现象严重。
三、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路径思考
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将长期存在,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地位虽然受到来自经济全球化、西方势力以及国内社会矛盾的严峻挑战,但是党和国家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重要性,做出了相关决策。笔者认为,构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大大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课。
(一)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高校党委来说,能否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事关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事关学校教书育人的使命,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主导地位。
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巩固我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的核心,是防止和抵制西方势力对我国高校进行非马克思意识形态渗透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指出,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坚持立德树人,关键在把握好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求高校党委强化领导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高高校领导班子的引领能力、组织能力和控制能力。要求高校做好党建工作,加强党的队伍建设,抓好高校党风建设;要求高校教师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立场和方法。此外,牢牢把握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需要提高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能力。高校党员干部和政工干部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者和执行者,承担着意识形态研究宣传的重大任务。高校党委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加以落实,统筹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强化责任意识,监督督促各部门之间工作的进度和效果。各学院党委领导要抓紧落实校级任务,把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到位。
(二)大大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关键。在学习领域,教师是带头人;在研究领域,教师是主力军;在宣传领域,教师是工作者。笔者认为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高校教师是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力量,教师的理论水平首先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因此,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加强教师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例如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专题班或者培训班,定期组织高校教师参加学习,进行专题研究,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可以进行奖励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要定期参加学习,开展一系列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等。只有教师自身理论水平提高了,才能肩负起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稳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二是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教师的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和行为变化。近年来,高校有些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下降,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坚定。面对所谓的“民主”、“自由”等西方思潮的冲击,便失去了政治方向,在学术领域开始“崇洋媚外”。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学习研究宣传的主要力量,是学生的榜样,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因此,要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首先,对教职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年教师、新近职工,对他们要加强理论培训。定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教师头脑。此外,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要融入到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让高校教师凝聚力量,积极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来,投入到为祖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伟大教育事业中去。
三是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教师队伍建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意识形态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建设包括党委、政工干部、共青团干部、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把队伍组织建设好了且分工明确,特色鲜明的话,那么宣传思想工作这场没有硝烟仗不愁打得不好。高校领导班子要统筹建设好意识形态教师队伍体制,加强培训一批文笔好、口才好的宣传思想工作者,在教师队伍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人才。党委负责领导统筹大局,着眼未来,制定政策方针;政工干部负责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重协同合作,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共青团干部负责组织关于学习传播意识形态类的实践活动,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力军,负责学习研究以及讲授马克思主义专业知识,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辅导员、班主任负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等,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做到责任明确、管理规范。
(三)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调整战略方式方法,不断适应新情况,解决新矛盾。高校的各种活动与意识形态工作密切相关,在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上,如何做到张弛有度,伸缩自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的形成还处于特殊时期,具有不稳定性,在面临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诱导下,他们的判断能力比较弱。
首先,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也是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形式。如何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装进学生的头脑,内化为他们的信仰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点。此外,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党和人民面临的最大变量,必须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这一信息传播渠道。现在网上选课、网上评教、网上授课、网上办公等都已不是问题,因此在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方式上,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让传播形式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组织者可以开通微博、微信等公众号,定期发布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发布国家政策方针等;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课堂传播方式,除了运用多媒体教学之外,增加互动和实践环节,增加趣味性,让学生网上答题、网上讨论等;创建一批特色主题网站和网络互动社区,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政策等。
其次,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元指导和学术自由之间的关系。高校作为学术研究和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价值观念可以多样化,但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只有一个,那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厘清政治方向和学术自由的界限,真正做到“学术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在课堂教学中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传递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价值理念,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在学术研究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引领社会思潮,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
最后,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和教学中,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入高校师生的头脑,大力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注重课程的质量和方向;让广大师生,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充分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追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同;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增加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中,要广泛运用典型事例和榜样的力量,让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同时,感受到强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和交融的重要基地,是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争将长期存在,我国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这一重要群体。在新形势下,西方势力利用高校这一平台大肆宣扬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迷惑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加上大学生身心发展处于不稳定期,总体思想水平比较低。因此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党对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必须大大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必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此来稳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参考文献:
[1]朱兆中:《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纵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王永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王永贵:《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石云霞等:《十六大以来意识形态建设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年。
[7]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8]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来源:新华网,http://www.gov.cn/xinwen/2015-01/19/content_2806397.htm
[9]王永贵:《扎实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着力点》,《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04期
[10]郑永廷、林伯海:《坚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与话语权》,《思想理论教育》2015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