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孟彦东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盐池县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中心 宁夏吴忠 751500

摘要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在精细化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对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种植、收割、畜牧管理等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系统分析。探讨技术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挑战,提出促进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对策与建议。明确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为未来的技术创新与推广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现代农业;精细化管理;可持续发展

正文


1 引言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高效化与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目标。首先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包括耕种、管理、收割等环节都会应用相关的技术,实现了全过程自动化生产,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能保证农作物的成活率。其次现代农业生产智能化特征愈发明显,利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实施气象、土壤、环境监测,以便采取针对性地优化调整,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全球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提升作业的精准度和生产效率,还能够实现精准种植、智能灌溉和高效收割等功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应对人口增长、土地资源有限和环境保护需求日益加大的背景下,该技术十分重要。

2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概述

2.1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传感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集成,实现农业机械的智能化操作和精准控制。利用传感器获取环境数据,如土壤湿度、作物生长状态、气象条件等,计算机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适当的操作指令。指令通过控制系统传输至农业机械,使其完成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农业作业,实现自动化和精准化的农业生产。大幅减少人为干预,保障生产作业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2.2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始于20世纪末期,最初仅限于简单的机械化操作,如拖拉机和收割机的基本自动化功能。信息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卫星导航系统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逐渐进入到一个更加精细和智能的阶段。21世纪初期,自动导航系统开始应用于农业机械,能够实现机械的直线行驶和精准作业;智能感知和无人驾驶技术逐步引入,农业机械不再依赖人工操作,计算机系统实现自主作业。全球范围内的农业机械自动化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田种植、果园管理、畜牧养殖等。国内外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不断研发和推广更加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以适应不同作物、不同环境和不同规模的农业需求。

2.3主要技术类型与分类

导航控制技术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和计算机视觉等手段,实现机械在田间的精准定位和路径规划[1]。这种技术提高了机械作业的精准度,还能降低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智能感知技术则通过各种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和作物状态,并将数据反馈至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调整,例如喷洒农药、灌溉水量和肥料施加量等。作业管理系统则更注重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协调和管理,数据的集中处理与分析,优化作业流程,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生产效率。结合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农业机械自动化在提升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保障农产品质量方面展现出明显的成效。

3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3.1精细化种植中的应用

在精细化种植中,自动化播种、施肥和喷药技术的应用十分重要。自动化播种系统利用GPS导航、电子地图和传感器技术,能够精准地确定播种位置和深度,确保种子均匀分布在田间,适应不同作物的种植需求。这种技术提高了播种效率,还能根据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调整播种参数,避免种子的浪费和种植失败。自动化施肥技术则采用变量施肥装置,根据土壤养分数据和作物生长状态,实现不同区域的差异化施肥。这样的精准施肥方式既能提高作物的养分吸收效率,又能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有助于土壤健康和环境保护。自动化喷药系统则通过实时监测病虫害情况和作物的长势,利用无人机或地面机械实施精准喷洒,保障药剂的有效覆盖,同时减少药剂的使用量和对环境的影响。

3.2收割与采摘中的应用

智能化收割机配备有激光传感器、计算机视觉和导航系统,能够根据作物的生长状态和位置进行自主路径规划和作业调整[2]。通过智能调节切割高度和收割速度,保证收割作业的高效和精准,减少作物损失。自动化采摘设备则多用于水果、蔬菜等高附加值作物的收获,它们利用机械手臂和图像识别技术,在判断果实成熟度的基础上,精准采摘并避免损伤。设备尤其适合于大规模种植的果园或温室环境,提高了采摘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成本和劳动强度。

3.3农田管理与监控中的应用

无人机可用于对大面积农田进行快速巡查和环境监测,它能够实时采集农田的温湿度、光照强度和病虫害情况等数据,图像分析识别作物的长势和问题区域。这些数据可及时传输到农业管理系统中,帮助农民和农业管理者迅速做出决策调整,例如增加灌溉量、调整施肥策略或加强病虫害防控。传感器技术则深化了农田的智能化管理,它通过土壤传感器、气象站和水分监测装置,实时跟踪田间的环境参数,自动调控灌溉、通风等作业,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作物的高效管理。

3.4畜牧业中的应用

自动化饲喂系统通过计算机程序设定饲料的种类和投放量,确保饲喂的精准性和均衡性。减少了饲料的浪费,还能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状态调整饲喂计划,提高畜产品的质量。环境控制系统则利用传感器监测圈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环境因素,根据设定的参数自动调整通风、加热或降温设备,创造出适宜的饲养环境。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畜牧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负担,提升了养殖效率。

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减少了作业时间和资源消耗。例如,精细化种植中的自动化施肥技术能够减少化肥使用量20%-30%,既降低了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技术降低了对人力的依赖和劳动强度,在传统上依赖大量劳动力的收割和采摘环节,自动化设备显著减轻了人力负担[3]。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还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精准的作业控制和科学的生产管理,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优质收获。

4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优势与挑战

4.1优势

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智能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的集成,播种、施肥、灌溉和收割等各类农事活动可以连续、高效地完成。在传统农业中,这些工作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则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的作业,提高了生产效率。自动化设备能够在极端天气条件下依然正常运行,例如在酷热、寒冷或暴雨情况下继续作业,保障了农业生产的连续性,还减少了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潜在的劳动风险,降低了人力成本。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了作业的精准度,有效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实时的传感器监测和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土壤、作物和环境进行精准判断,并据此调整作业参数。例如,在施肥环节,变量施肥系统能够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作物的生长状态进行精准施肥,避免了传统施肥过程中肥料的过量或不均匀使用。类似的,精准灌溉系统根据土壤湿度和天气预报进行合理的水分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在农药喷洒方面,自动化控制技术能够根据病虫害监测结果,精准喷洒相应区域,减少农药的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生产效率和作业精准度,自动化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生产目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强,这种技术为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可控性,农产品在质量和产量上更具市场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生产出高质量农产品的农业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出口机会和经济收益,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经济效益的提升[4]

4.2挑战

自动化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而许多农业从业者,小农户,在技术接受度和操作能力上存在一定局限。这导致了新技术在一些地区的推广速度较慢。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否则容易出现故障而影响生产效率。

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的购置成本和维护费用相对较高,对于资金有限的小型农户来说,这种高昂的投入成为推广的主要障碍。尽管政府在技术推广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提供了一定的补贴政策,但对于多数农户而言,短期内实现完全的自动化仍面临经济上的压力。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快,意味着后期需要持续投入才能保持生产的高效和先进性。

农业机械自动化系统的操作需要熟练掌握各种软硬件的应用和维护技术,这对农业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具备自动化技术知识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很难形成完善的技术服务和培训体系。制约了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影响生产效率和设备的有效利用。

5 促进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对策与建议

5.1提升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核心在于软硬件的集成与优化,持续投入科研力量,开发更加高效、稳定且适应性强的自动化设备和系统。科研机构和企业应加强合作,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区域的生产需求进行定制化研发,推动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也需与这些新兴技术相结合,提升设备的智能化水平和环境适应性。

5.2加强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

政府加大对农业自动化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技术创新。在自动化设备的推广与应用阶段,政府应对购买和使用自动化设备的农户提供补贴和低息贷款,降低农户的经济压力,提高其购买和使用设备的积极性。政府还应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标准和应用流程,保障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5.3建立专业培训与服务体系

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操作和维护对从业人员的技能要求较高,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统的技术培训和推广活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科研机构和设备制造商应联合设立专业培训中心,现场演示、在线课程和操作实习等方式,向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服务。培训内容应包括设备的基本操作与日常维护,还应覆盖故障排查、精准作业和数据分析等高级技能,提高农户的实际操作能力。

6 结论

系统分析在精细化种植、收割与采摘、农田管理与监控、畜牧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以及该技术在提高生产效率、精准作业、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优势。探讨在推广过程中的主要挑战,如技术成本高、操作复杂、人才需求大和农户接受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提升研发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完善培训体系及推进信息化融合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张晓儒.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4,(11):25-27.

[2]焦永红,李俊.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分析[J].时代汽车,2023,(23):22-24.

[3]申艺方,聂超超,赵会娟.浅析自动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南方农机,2023,54(22):83-85.

[4]徐垚.自动化控制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J].河北农机,2023,(18):28-3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