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探究欲的策略分析

期刊: 大东方 DOI: PDF下载

谢朋刚

高青县第二中学 256300

摘要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数学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策略。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数学实验、实施小组合作、利用多媒体技术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激发学生探究欲的有效策略。这些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关键词

初中数学;探究欲;山东教育出版社;问题情境;数学实验

正文


引言:数学,这门充满逻辑与奥秘的学科,在初中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探究精神的重要工具。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对数学感到枯燥乏味,缺乏探究的热情。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在数学的世界里主动探索、发现新知,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数学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教学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探究火花

(一)生活化情境,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数学并非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一次函数”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境:某商场推出购物满额返券活动,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购物计划,计算如何购物才能最划算。这样的问题情境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还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挑战性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求知欲强的阶段。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例如,在教授“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以设计一个寻宝游戏:在教室的某个角落藏着一份宝藏,学生需要根据提示(如坐标点)找到它。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还能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情境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在情境设计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时,可以设计一个情境:学生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在引导过程中,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从边、角等方面入手,通过测量、比较等方式得出结论。这样的情境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让他们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开展数学实验,亲历知识形成过程

(一)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的魅力

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中一种新颖而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规律。在山东教育出版社的初中数学教材中,许多章节都设计了数学实验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授“概率初步”时,可以设计一个抛硬币实验: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工合作,通过多次抛硬币来统计正面和反面出现的次数和频率。这样的实验不仅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概率的概念,还能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实验探究,培养创新思维

数学实验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鼓励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框架,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思考问题。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与同伴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成长。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设计一个剪纸实验:学生需要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其对称轴。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出各种独特的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到了数学的美。

(三)实验反思,深化知识理解

数学实验后,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经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在反思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惑,与同伴和教师共同探讨解决之道。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授“勾股定理”时,可以设计一个拼图实验:学生需要用不同形状的纸片拼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验证勾股定理。在实验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为什么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成立?它的应用范围有哪些?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让学生在反思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实施小组合作,促进思维碰撞

(一)分工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小组合作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例如,在教授“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设计一个解题比赛:每个小组需要解出一定数量的方程,并比较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在比赛中,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小组,并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分工:有的负责解题,有的负责检查答案,还有的负责记录成绩。这样的分工不仅提高了小组的解题效率,还能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优势。

(二)交流讨论,激发思维火花

小组合作中的交流讨论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重要途径。在交流讨论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与同伴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辩论。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能让他们在相互启发中拓展思维视野。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学生需要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说明理由。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画图验证等方式得出结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还能在交流讨论中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

(三)成果展示,分享成功喜悦

小组合作后的成果展示是让学生分享成功喜悦的重要环节。在成果展示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和解题思路,与同伴和教师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能让他们在分享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例如,在教授“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时,可以设计一个调查活动:学生需要调查班级同学的阅读习惯,并制作一份调查报告。在调查后,我们可以组织一次成果展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和调查结果。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方法,还能在分享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一)生动展示,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的图片、视频或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内涵。在教授“圆的认识”时,我们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黑板和粉笔,而是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展示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亲眼看到圆是如何从一个点逐渐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图形。同时,我们还可以展示圆的性质,如圆的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等,以及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如相切、相交等。这样的展示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了圆的概念和性质,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二)互动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不仅为数学教学提供了生动的展示手段,还为我们设计互动教学提供了可能。通过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巧妙地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教授“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一个互动游戏,让学生亲自拖动图形来完成平移或旋转的任务。这样的游戏不仅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方法,还能在互动中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尝试、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从而逐渐掌握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技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三)拓展资源,拓宽知识视野

多媒体技术如同一扇窗,为我们打开了通往广阔知识世界的通道。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拓展资源,这些资源如同一座座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利用。

在教授“几何图形”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几何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比如,通过展示建筑设计中的几何元素,让学生看到几何图形在塑造空间美感、提升建筑实用性方面的独特作用。同时,我们还可以展示艺术设计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在艺术创作中的无限可能。

这样的展示不仅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几何图形的应用价值,还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几何图形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如何创造出更具创意的作品。这种思考和实践的过程,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所在。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拓展资源,为学生拓宽知识视野,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数学实验、实施小组合作以及利用多媒体技术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思维。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谢翔宇.中职数学教学中情境构建的策略探究——以"弧度制"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14).

[2]杨月玲.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3]张维.巧借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进展, 2024(3):223-225.

[4]黄福霞.小学高段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信阳师范大学,2024.

[5]邵纪菊.浅谈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策略[J].  202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