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艳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山东省 滨州市 256200

摘要

文章围绕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展开讨论,通过分析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教育情境因素,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对于教师而言,深化学科知识、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教育技能等是关键;学生则需要激发学习动机、关注家庭教育背景、关注个体差异等。此外,教育情境的改善、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全面分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了全方位的策略指导。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高

正文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观念和法治素养的培养,也是整个社会培养公民素质的关键环节。在这一背景下,文章旨在探讨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深入剖析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三个关键方面的因素,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

、分析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教师因素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态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产生深远影响。教师是否积极认同并践行相关教育理念,以及是否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抱有积极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在课堂上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了解深度、教学方法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缺乏相关专业素养的教师可能难以有效传授相关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教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是否能够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处理学生个体差异时的态度和方法,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否能够有效地关注和引导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至关重要。

学生因素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决定其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关键因素。如果学生缺乏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影响教学效果。学生的家庭教育背景也会对其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接受产生重要影响。家庭对于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可能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态度有所不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其认知水平、学习风格、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对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反应和表现产生直接影响,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所处的社交环境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产生重要作用。社交环境中的同伴关系、社会风气等因素可能对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其在教学中的表现。

、强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学科知识储备。为了提升专业素养,教师可以参与相关领域的专业培训和学术研讨,深化对法律法规、伦理道德理论的理解。此外,及时关注学科前沿,了解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面,保持对学科的敏感性。采用多样化、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观摩他人的课堂、参与教研活动、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同时,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使之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培养创新教育技能是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专业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参与学科竞赛、设计创新教学案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活动,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方面的创新能力。同时,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数字化、在线教育等先进教学手段。深刻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相关心理学课程、参与心理学研讨会、阅读心理学文献等方式,提高对学生行为背后心理机制的洞察力,更好地应对学生的情感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有助于共同提高专业素养。建立学科教学团队,定期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交流,互相学习借鉴,形成共同的教学理念。同时,参与学科研究项目,与同行保持紧密联系,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

)巧用网络教育资源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开发丰富多样的在线课程和教材。这不仅能够提供学生更灵活的学习方式,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图像、视频等形式生动地呈现法治案例和伦理道德理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借助互联网上众多的开放式教育资源,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视频、专业论文等,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这些资源,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这有助于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法治知识。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建立专属的学科学习群,鼓励学生在群内分享学习体会、疑问和心得。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兴趣和参与度。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实时在线讨论和辩论,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深度思考和交流。这样的互动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教育软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为其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实现差异化教学,提高学习效果。搭建在线测评系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理解程度。根据测评结果,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学生薄弱环节,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通过网络平台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和研讨会,拓宽学生的学科视野,引导他们深入了解法治和伦理道德领域的前沿知识。这样的线上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为主题,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首先,利用在线视频资源展示实际社会场景中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过程,例如交通规则、学校纪律等。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让学生深入了解规则的制定原因和实际应用情境。其次,结合在线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规则对社会的重要性。可以选择实际法律案例或生活中的规则冲突案例,通过讨论与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参与线上辩论,探讨规则对社会秩序和个体权益的平衡。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拓展了他们的思维深度。此外,结合在线测评工具,设计关于规则知识的在线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对规则概念的理解程度,为教学调整提供有力支持。最后,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小组研究项目,深入挖掘不同社会群体的规则体系,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

)构建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引入作品展示和实践项目,让学生通过创作论文、设计案例、社区服务等形式展示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使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与法治教育实践、社区服务等,感知社会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强调实际操作与道德法治理论的结合。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包括学业成绩、品德表现、社会实践、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信息。这有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不仅注重知识水平,更重视学生的品德、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表现。采用综合测评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书面表现,还通过口头表达、小组讨论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对于伦理与法治问题的思考和理解。这样的综合素质评价更能够准确反映学生在多方面的发展水平。

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项目,通过小组合作,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以及在合作中的责任心。这样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强调个体在团队中的作用。鼓励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和互助学习,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合作,促使学生在学科知识和道德素养方面共同进步。这种评价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沟通能力。建立学生发展档案,记录学生在道德与法治领域的学科成绩、社会实践、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发展历程。这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学生的发展轨迹,更好地进行个性化指导。定期进行学生发展动态跟踪,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品德表现等方面的变化。通过跟踪,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需求,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辅导。

结束语

通过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全面剖析,我们深入理解了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教育者需要在专业素养、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努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和道德素养。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将能够建设更加全面、科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培养更具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1 陈丙套.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3):161.

2]韩杰强.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31):26.

3]詹祝华.辩论元素进课堂,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8):108.

4] 董雪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8):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