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在当今教育环境下,语文素养的培养对小学生至关重要。阅读作为语文学习的核心板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辅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有助于切实提升其思维能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多样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提升其语文阅读素养,增强阅读教学整体效果。
一、激发阅读兴趣,奠定思维基础
为了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决定了他们更容易被生动有趣的内容所吸引。充满童趣的阅读材料能够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使其更容易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只是第一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更是激发兴趣的关键。创设情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阅读的魅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则能以直观的形式展现文字背后的丰富内涵,开展阅读比赛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当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去探索思考,这能够为思维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展示曹冲称象的整个过程,以此创设生动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大象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大象的重量,然后提问:“如果是你们,会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正式引入课文,讲述曹冲称象的巧妙办法。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曹冲和其他官员,重现称象的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被大大激发出来,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思考和表演中锻炼思维能力。
二、引导深度思考,激活思维火花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是激活其思维火花的有效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阅读前设置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其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阅读来寻找答案,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阅读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模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内涵,拓展思维的广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能够使他们学会从表面的文字深入到作者的意图、情感和思想,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逻辑和语言运用。
以《落花生》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在阅读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置悬念:“花生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让作者专门为它写一篇文章?”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拿桃子、石榴、苹果和花生作比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在现代社会,落花生的精神是否依然重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落花生所代表的默默奉献的品质在当今社会的价值。有的学生认为依然重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默默奉献的人;有的学生则认为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也要学会展示自己的优点。在这样的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拓展。
三、加强阅读训练,提升思维能力
语文阅读涉及面广,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文章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写作方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阅读训练,引导学生去阅读各种类型的文章,让他们接触到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增强综合思维能力。其中,记叙文能够培养学生的情节感知和人物分析能力,说明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和信息整合能力,议论文则能够锻炼学生的观点阐述和论证分析能力。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复述、改写等练习,对阅读内容进行再次深入的感悟,这也有助于强化他们的思维逻辑,提高思维的创新性。同时,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从而提升整体的阅读思维水平。
以《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记叙文的阅读教学为例。在学生阅读完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即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奋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同时,结合课文描述分析五壮士的人物形象,比如马宝玉的沉着冷静、葛振林的勇猛无畏等。整体阅读后,让学生进行复述,在复述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也可以让学生改写文章的结局,假设五壮士没有选择跳崖,而是成功突围,后续会发生什么。通过阅读训练的强化,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还能锻炼思维能力,比如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等。
四、注重阅读评价,促进思维发展
教学评价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现有的阅读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确保教学活动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要从多个维度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进而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掌握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阅读速度反映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理解程度体现了他们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能力,思维活跃度则展示了他们思考的深度。评价方式选择也应该更加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指导。教师评价能够给予学生专业的建议和鼓励,学生自评能够培养自我反思能力,互评则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此外,对于学生的进步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增强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阅读水平。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阅读教学为例为例。当学生阅读完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阅读速度、理解程度和思维活跃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如果学生阅读速度较快,理解准确,并且能够深刻思考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和意义,教师应给予充分肯定:“你阅读速度快,理解也很到位,而且对周恩来的志向有很深入的思考,这非常棒!”如果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思维不够活跃,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你在理解文章内容上做得不错,但可以试着从更多角度去思考,比如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想想为什么只有周恩来能有这样伟大的志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有的学生自评:“我阅读速度还可以,但在总结文章中心思想时不够全面。”有的学生在互评中说:“我觉得你对文中人物情感的体会很深刻,如果能再把这种体会用更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就更好了。”通过这样的评价过程,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阅读情况,不断改进,促进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此展开积极研究,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一定的问题悬念,加强阅读训练,完善阅读教学评价,悉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林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34):5-6.
【2】陈小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0,(20):106-107.
【3】张婷.撬动思维发展促进深度学习——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力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20,(28):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