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
正文
一、当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大单元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
当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缺乏对核心素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导致教学实践中目标模糊,难以有效指导教学。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未能将大单元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紧密结合,结果使得教学目标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特点,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迷失方向,无法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过程中缺乏清晰的目标导向。教师在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过于强调知识点的覆盖率,忽视了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目标设定,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记忆和背诵,缺乏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最终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学目标设定不明确也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做到有的放矢,导致教学内容杂乱无章、教学节奏把握不当等问题频发,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当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时,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安排往往显得盲目,无法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进度,导致学生在课堂上难以集中注意力,无法有效参与学习活动。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无法形成明确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思维,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降低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模糊和不明确的教学目标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教师难以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也无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
(二) 学生学习时对大单元教学感到困惑迷茫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和迷茫,无法有效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大单元教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和逻辑思维。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如果教师在设计大单元教学时没有将这些特点充分考虑进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产生零散的知识点,无法将其连贯起来,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吃力,无法跟上教学进度,从而产生困惑和迷茫。每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所不同,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没有考虑这些差异,一刀切地进行教学,就会导致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难以及时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困惑和迷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及时得到解决,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尤其是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更加复杂和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更多,如果没有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设计
(一) 明确大单元教学目标,突出核心素养
在大单元教学策略设计中,特别是在教授整数四则运算的情境下,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这些目标不仅仅包括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地设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和指导性。整数四则运算不仅仅是数学概念的简单运用,更是学生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通过教学目标的有机设定,既强化学生对整数运算规则的理解,又培养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后,教师应根据整数四则运算的具体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地设定学习目标和任务。这种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深入,形成明确的学习路径和目标导向。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认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还能通过目标的达成感受到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更高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为了提升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任务,如数学游戏和实验,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通过这些互动性强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课堂互动和合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通过这些综合的教学策略,教师能够有效提升整数四则运算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 充分利用多样化教学资源
在大单元教学策略设计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以“可能性”为例,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和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包括课本、教辅资料、互联网资源等,确保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和适用性。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方式和途径,使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理解和掌握“可能性”的概念,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可能性”的实际应用,如掷骰子、抽取扑克牌等活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同事件发生的概率。这种视觉化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可能性”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资源。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传相关的练习题、模拟实验和互动游戏,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练习。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可能性”的实际应用,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学习指导和支持。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概率实验,如投掷硬币、抽取扑克牌等,通过亲身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可能性”。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究中,相互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以“怎样滚得远”这一主题为例,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设计一个以“怎样滚得远”为主题的数学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不同形状和重量的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距离。准备不同的物体,如球形、圆柱形、方形等,以及不同材质和重量的物体,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比较不同物体在相同斜面条件下滚动的距离,并讨论影响物体滚动距离的因素。这种实验活动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还能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应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在实验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交流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互动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还可以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球形物体比方形物体滚得更远?”、“物体的重量对滚动距离有何影响?”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深化他们对“怎样滚得远”这一主题的理解。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参与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和提升。根据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讨论中的参与度和观点的创新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堂表现评价。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记录他们在实验和讨论中的表现,进行学习过程评价。通过这种及时、全面的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励他们在后续学习中不断改进和提升。
结语: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更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在实践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主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掌握单元知识。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资源以及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和逻辑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教师应致力于营造一个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实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淑燕.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研究[J]. 试题与研究,2024(4):88-90.
[2] 齐浩飞.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J]. 教师博览,2024(9):71-73.
[3] 黄洁旋. 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J]. 数学之友,2024(4):34-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