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段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之我见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段 古典名著 阅读教学
正文
一、高段古典名著阅读的教学目标与意义
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是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古典名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具有深刻的内涵和意义。教师应当以古典名著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古典名著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天文、地理、历史、神话等多个领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古典名著进行详细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
例如,在教学《西游记》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其中的《西游记》故事,并介绍作者吴承恩。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探讨书中所写到的一些神话传说,从而让学生对神话传说有更深刻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技巧,通过这些来提高学生对古典名著的兴趣。例如,在讲解《水浒传》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水浒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方面,使学生对水浒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例如,在讲述《三国演义》这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并进行演讲。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技巧。例如,在讲解《水浒传》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水浒英雄人物的基本情况和事迹等方面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典名著阅读教学所带来的乐趣和意义,还能使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欣赏古典名著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结合文本内容,确定阅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使他们能够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例如,在讲解《西游记》时,教师可以将其划分为两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为通读文本、理解故事情节,第二阶段则是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又是如何解决的呢?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能够对故事情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在第二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例如,《水浒传》中宋江在临死前给众兄弟说了什么?武松被吴用所骗后又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对文本进行分析。例如,《西游记》中有哪些神话人物?他们都有哪些故事情节?在这些分析和思考过程中,学生能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智发育不成熟,他们往往会对一些抽象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古典名著的教学时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例如,在进行《西游记》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动画片、给学生讲故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想象,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图片等资料。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对古典名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能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开展活动,提升兴趣
阅读是学生的一项基本技能,对学生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积极投入到阅读中。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例如,在教学《草莽龙蛇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草莽英雄”“草莽传奇”等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三国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为他们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设置讨论话题,提升阅读能力
在古典名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使他们在不断的交流和碰撞中获得新的灵感。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就一部经典名著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个小组都要准备一份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将其呈现出来。接着,教师可以针对每组学生的观点进行提问,看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对于正确的观点,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肯定;而对于错误的观点,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这样做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在教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鲁达的人物形象。接下来让他们就鲁达的形象展开讨论:
针对鲁达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他“勇斗强人”的行为表现;其次是他对朋友仗义疏财的品质;最后是他在面对敌人时“见义勇为”“义字当头”“杀富济贫”等高尚品德。
针对这些观点和分析结果,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鲁达当时不选择见义勇为、舍己为人、两肋插刀等做法的话,那么他还会遇到哪些危险和困难呢?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书中人物角色和行为背后的道理。例如,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是一个非常耿直、仗义、仗义疏财、直率、敢作敢当且有正义感的人物形象。当他看到史进和李忠被人欺负时,他会主动上前帮助他们;当他看到宋江被人欺负时,会奋不顾身地保护他;当他看到林冲被人欺负时会挺身而出……虽然他身上也有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但他始终是一个重情重义、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好汉。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义薄云天”的人物形象,才会有《水浒传》中众多人物形象。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鲁智深这个角色形象中所蕴含的内涵和道理,还能够在思考和辩论中学会如何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总之,在小学语文高段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人物形象、探讨作品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这样做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底蕴,还能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五、鼓励角色扮演,增强角色体验
角色扮演是古典名著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兴趣,设计一些互动性的活动,让他们在表演中获得更好的阅读体验。例如,在教学《西游记》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体会孙悟空和唐僧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中感受到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将自己想象成孙悟空和唐僧这两个人物,还能够通过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想象出一些孙悟空和唐僧在取经途中所经历的困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加深对古典名著中人物形象的理解。
此外,在古典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古典名著的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开展教学。例如,在进行《西游记》这本书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唐僧师徒四人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让学生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这三个角色,通过故事情节的演绎来体会师徒四人之间所发生的矛盾冲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师徒四人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还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分析。例如,在教学《西游记》第四回《三打白骨精》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唐僧和孙悟空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接着再让学生分别扮演唐僧、孙悟空和猪八戒三个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来体会三个人物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例如,孙悟空和唐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冲突,猪八戒和孙悟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然后再让学生分别扮演猪八戒、唐僧、孙悟空这三个角色来演绎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所经历过的困难。通过这样一种角色扮演方式,学生能够将自己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并通过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来深入理解故事所蕴含的内涵。
结束语:古典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思想价值。在小学语文高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古典名著的价值,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古典名著,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兴趣。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名著中蕴含的道理,学习其中优秀的品质。例如,在学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鲁达,感受其反抗强权、疾恶如仇、惩恶扬善的性格特点。通过这样的互动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达的形象和性格特点,还能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古典名著中蕴含的优秀品质。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对古典名著进行适当、有效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阅读古典名著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热爱。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了解古典名著中的情节和人物。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包虹.无限风光在险峰——探寻小学高年级古典名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No.718(12):130-131.
[2]季科平.小学阶段四大古典名著阅读的横向推进策略[J].中国教师,2021,No.339(08):71-73.
[3]苏嫚嫚.基于名著阅读的小学语文教学探微[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73.
[4]安源.小学生阅读古典名著原著的教学指导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2,No.448(06):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