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情境教学法于小学二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孙萍

庆云县东辛店镇华能希望小学 山东 德州 253700

摘要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广泛应用情境教学法。针对二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高效学习情境的问题,本文从游戏化、生活化和多媒体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旨在提升二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知识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小学语文;新课标

正文


引言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等理论,强调学习的情境性和互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向二年级学生的教学设计尤其需要考虑其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巧妙创设语文学习情境,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语言能力发展。

一、基于游戏化情境的语文教学策略

游戏作为最符合小学生天性、最能激发学习热情的活动方式之一,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心理学研究表明,7-8岁的儿童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游戏能够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提升学习效果。同时,游戏情境所营造的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1]。因此,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游戏化情境,对于突破学生认知障碍、促进语言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设计游戏化语文学习情境时,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开发趣味性与知识性并重的语文游戏,如猜谜、词语接龙、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在游戏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感知和理解语文知识。以教学古诗词为例,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体验中领略诗词之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绘了庐山瀑布雄伟壮阔、气势磅礴的景象。教学时,教师可设计“香炉烟雾”和“星空瀑布”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香炉、瀑布等角色,在想象中“演绎”诗歌意境。通过情境互动,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了诗句的字面意思和艺术手法,领略了大自然的壮美与诗人的豪迈情怀,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综上所述,游戏化情境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可谓相得益彰,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体验中,迎刃而解地突破了知识障碍,在趣味盎然中收获了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游戏化情境的创设,精心设计与语文学习深度融合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语文、学会语文,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生活化情境在语文教学中的创设与应用

生活蕴含着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由于认知能力有限,抽象的语文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语文学习情境,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具体、真实的语境中感悟语文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精心选取学生日常生活素材,设计富有意义的语文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语文、运用语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泼水节”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语文魅力。课前,教师可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泼水节的风俗习惯,并分享自己参加过的节日活动经历。课堂上,教师可播放泼水节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节日气氛。接着,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小泼水节”的角色表演活动,学生分别扮演周总理、傣族人民等角色,通过对话、动作等形式再现课文场景。在表演互动中,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周总理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领略傣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锻炼。活动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畅想“我眼中的泼水节”,并用绘画、写话等形式记录感受。在生活情境的沉浸体验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语文学习也更加生动有趣。由此可见,将语文学习与真实生活相融合,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化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知识意义,提升语文实践应用能力。

三、借力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教学情境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多媒体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助手。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而言,由于思维发展尚不成熟,抽象的语文知识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而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有机结合,创设生动形象的语文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多感官体验中建构知识意义,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因此,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情境,对于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价值。以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文内容转化为情境动画,生动再现邓小平爷爷植树的场景:198745日,北京天坛公园,83岁高龄的邓小平手握铁锹,兴致勃勃地挖树坑,汗珠满额仍不肯休息等等通过情境动画,学生仿佛置身故事现场,亲眼目睹了邓小平爷爷亲力亲为、殚精竭虑的动人情景,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接着,教师还可设计互动问答环节,利用多媒体平台开展“你眼中的邓小平爷爷”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分享感悟。在同伴互动中,学生对邓小平爷爷崇高品格的认识更加深入,口头表达和思辨能力也得到锻炼。活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工具,创作“绿色梦想”电子手抄报,在动手实践中升华情感体验。在多媒体情境的沉浸感知和互动体验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多维度提升。综上所述,在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立体化、互动化的语文学习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生动,从而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参与度和获得感。

结束语

情境教学法是提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不断优化情境设计,整合多元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沉浸式、互动式的语文学习体验。未来,还需加强情境教学法的理论研究,深入探讨其在不同教学场景中的适用性,为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科学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苏琴.创设游戏情境提升教学质量——小学语文情境游戏教学策略例谈[J].华夏教师,2022(22):63-65.

[2]靳茹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析[J].现代农村科技,2022(07):79.

 


...


阅读全文